现代民俗中常常用“举行婚礼”这一文明词汇来表示婚姻的缔结。那么人类的婚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它与礼又有些什么关系呢?古代的人们认为自有婚姻出现就产生了礼。因此,他们往往把原始部落人的早期杂婚行为也打上了礼的标记。现代的人又往往把原始人简单的性关系也看作婚姻,这应该是不准确的,婚姻的出现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一种人类特有的行为。而当人类结成为有组织的社会团体时,男女交往的习俗就应该已经产生了,因此婚姻行为的出现要比婚姻之礼早得多,应该说在人类出现比较稳定的对偶同居关系时,就可以视为事实婚姻了。
婚礼的意义在于使男女配偶关系有正式合法的地位,并得到社会承认。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它的出现是在周代,事实上可能还要早于这个时期。早期人类的婚姻行为没有那么多的礼制束缚和清规戒律,男女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但这决不是说就没有爱情。从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人类基本形成之时,人性的重要特征──男女之情就开始出现了。这可以从一些尚存的原始民族风俗中找到例证。当人类脱离了动物的本能,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社会性时,男女之间就可能开始出现爱情了。人类早期的爱情使人的天性得到了尽情的渲泄,是人类早期情感的觉醒,是人类朴素的初恋。它充满着神秘古朴的情趣,这是远古时候人类的一道自然的风景线。现在让我们回到远古的时代,去看看那时的人们自由恋爱的情景吧。
1.1.1
清纯的人类初恋
远古时候人们自由恋爱的情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完整地看到了,所幸的是史书给我们留下了不多的一些古史和传说的记载,使我们有幸能大致地了解当时人们的恋爱和婚姻的情景。更有意义的是,某些民族中延续下来的婚恋风俗,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的遗风,并印证史书的记载。先秦时期秦国的杂家吕不韦命宾客汇合先秦时期各派学说,编著了《吕氏春秋》一书。书上对上古时期的婚姻状况是这样描述的:“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这是我们见到的较早对人类早期自然状态的男女关系所作的描绘。如果我们看看差不多同时的另一本书《列子》,就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当时男女关系的状况及所经历的婚恋过程了。在《列子.汤问》这一篇中是这样说的“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就是说当时的男女之间没有男女之大防,互相之间可以自由的来往,婚姻也不需要媒人牵线,更不要聘礼。因为那时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没有礼教的束缚,都是平等的住在一起。进入成年求偶期后,就可以自由交往。一旦有了感情,什么媒人牵线、婚姻礼仪,通通都没有,就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起。这是远古人类的一幅没有任何禁忌的自由恋爱图。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古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男女恋爱的故事和他们那时所唱的情歌。在受礼教浸染较晚的长江流域的远古历史中,这类故事和传说就更多了。清朝人皇甫谧在《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中把前人的诸多传说整理成这样一个故事:炎帝神农氏的母亲有峤氏女登,与众姐妹一起游华阳山,回来后就有了受孕的感觉,不久生下了炎帝。它反映的同样是男女青年在野外郊游,自由恋爱,然后怀孕生子这样的事实。这时的人们尚处在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阶段,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受任何约束,完全是自由的。只是后来一些受了礼制教化的文人,为了使自己的祖先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婚姻,便给有峤氏配上了一个合法的丈夫──少典,使神农氏有了合法的双亲,也使炎帝的出生合法化。
如果说《诗经》记述北方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较多,那么在屈原的楚辞中,我们则更多的看到了对古代长江流域男女自由相恋的精彩描述。
在《九歌·湘君》和《湘夫人》这两篇中,屈原极尽笔触描写两位恋人相约后,苦苦等待的情景。《湘君》开篇写道:“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湘夫人乘船去迎接相约好的湘君,可是却迟迟不见恋人的身影。是君犹犹豫豫不肯赴约?还是与别人另有约会而不肯露面呢?“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夫人盼着情人到来,想得涕泪横流,伤心不已。《湘夫人》一篇则描述了湘君张设晚宴,等待着湘夫人的到来“白薠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君盼望心中的恋人前来赴宴,可是望眼欲穿,心急如焚,却又不好意思声张,真是饱受相思之苦。
在《少司命》中,屈原还描述了男女之间大胆地爱情表达,“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一屋子坐满了美人,可是忽却只与我一个人眉目传情,真是情有独钟啊!《山鬼》中还写了一位浑身披带着花枝和藤萝的女子,站在山角落里,眉目含情地看着心上人倩笑。屈原作的楚辞基本上是以长江流域的湖北和湖南两地为背景。他把古代的传说和神话结合在一起,用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志。他的作品中的这些男女恋爱的故事,都可以在古史传说和民间风情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只是经过他的加工后,才成为一首首美好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他留下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男女婚恋中民风相当开放的例证,并且它的余风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湖北、湖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现在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古代婚俗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