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长江民居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840 发布人: 长江文化
1.1.1
林林总总的住宅名称
我国民居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仅民居的名称就有很多。在全面介绍长江流域民居时,有必要结合长江流域的民俗对民居的若干名称作简要解释。
1.宅
宅,《说文解字》解释是寄居的意思。汉代刘熙《释名》说:“宅,择也,择去处而营之。”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尚书》几次谈到周代的召公相宅,历尽艰辛选择最佳的环境定居。春秋时代称民房为宅,《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子之宅近市,秋隘嚣尘,不可以居。”意为住宅环境太嘈杂了,不宜居住。今长江流域习惯于以宅主的姓氏称呼宅,如张宅、王宅。
2.庐
庐,本是简陋的房屋。《诗经·小雅·信南山》说:“中田有庐”,意指田中小屋。上古在郊野的庐中接待客人,或在庐中守墓。《荀子·礼论》说:“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人们最初用茅草覆盖庐舍顶部,称为茅庐。茅庐配以柴门、竹篱、老树,体现出山野风貌。古代的庐,有蜗牛庐、学述史庐、学静草庐等。东汉末年,群雄蜂起,谋士诸葛亮隐居在襄樊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匡扶天下。
3.舍
舍,招待客人的住所,后来泛指房屋。《说文解字》说:“市居曰舍。”《礼记·曲礼》记载:“将适舍,求勿固。”《疏》:“舍,主人家也。”
古代的舍,著名的有西岩精舍、浮奚精舍等。晚清经学家俞樾曾在杭州主持诂经精舍,培养了一批国学专才。章太炎从1890年至1897年在诂经精舍师事俞樾,受到了严格的古文训练。后来,章太炎与俞樾在政治见解方面有严重的分歧,俞樾宣布把章太炎“革出教门”。章太炎写了《谢本师》,与诂经精舍分道扬镖,这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4.室
室,古代曾作为房屋的通称。《尔雅》解释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民居的布局,前面的部分为堂,堂后的中央称为室,室的东西两侧为房。《论语·先进》记载:“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堂是外层,室是内层。登堂者,未必能入室。进入某一境域,只有登堂而入室,才算是深入到其中的堂奥了。
古代的室,著名的有存疢室、自知室、烟云过眼室、潜室。室是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历史上有一种蚕室,是专门为“净身者”所设。受宫刑的人或从小送去当太监的人,要挖掉生殖器。为了避风、取暖,他们被关在蓄火的蚕室里养100天,待伤口痊愈,才能走出蚕室。汉代司马迁曾经下蚕室,受尽了非人之苦。
5.居
居,本义为蹲,后来引申为居住。《谷梁传》说:“居者,居其所也。”居,用为名词就是住宅。
古代的居,著名的有考槃居、求古居、素行居、求志居。
6.屋
屋,房屋。《诗经·秦风·小戎》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句,说的是人住在那边的木板屋子,使我想他而心乱。
古代的屋,著名的有宛湄书屋、青藤书屋等。青藤书屋在浙江绍兴市前观巷,它是我国写意画派的创始人、明代学者徐谓的故居,现已对外开放参观。
7.堂
堂,本指正屋,后泛指房屋。唐代刘禹锡有《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苏南京在秦淮河仍有乌衣巷,许多游客到“王谢堂前”访古发幽情。
古代的堂,著名的有孝友堂、希古堂、含晖堂、君子堂、克念堂、知稼堂、直节堂。苏州拙政园主厅称为远香堂。南京瞻园内有静妙堂。上海豫园有仰山堂。扬州大明寺有平山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建有平山堂,他在《朝中措》描述:“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8.轩
轩,本指车子,后来引申为堂前屋檐下的平台,或指廊、窗。民间常称安静幽藏之处的建筑为轩。
古代的轩,著名的有秋碧轩、红树轩、耐俗轩、自笑轩、竹筠轩。苏州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揖峰轩。揖峰轩是一座两间半的小室,是园主的书房。轩的南墙是一片精致的红木菱花门窗,西、北的墙窗构成竹石小品。
9.斋
斋,大多指幽深僻静处的书香房屋。斋本是斋戒的意思。明代计成的《园冶》比较了斋与堂的区别,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读书人修身养性,自命清高,喜欢用斋命名住宅。学生宿舍也有称斋的。
古代的斋,著名的有妙香斋、呤竹斋、困学斋、思研斋、持静斋等。苏州网师园有一组参差错落的书斋建筑群,取名集虚斋。
10.馆
馆,招待宾客的地方,大多是成组的起居客舍。
民居也有许多称为馆,如夫须山馆、古杼秋馆、如韦馆、竹里馆、停云馆等。苏州有五峰仙馆、三十六鸳鸯馆、玲珑馆。《红楼梦》有潇湘馆,馆有千百竿翠竹庶映,入门有两三间房舍,内设床几椅案。近代有会馆、旅馆。
11.第
第,本是次第的意思。古代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古诗有“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大凡称为“第”的住宅,多是贵族的住所。所谓府第、邸第、都是有身份的人的住宅。
12.庵
庵,本指小草房,后来指尼姑修道居住的小庙。《释名》:“草圆屋曰蒲。蒲,敷也;总其上而敷其下。又谓之庵。庵,奄也。”
旧时的文人常把住所称为庵。宋代米芾有米老庵,陆游有老学庵。古代还有芙蓉庵、恒庵、红梨庵。《红楼梦》第四回描述芦雪庵:“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
13.楼
楼是重层的房屋,有许多民居称为楼。清代吴县马林有不染楼,钱塘江畔有水北楼。贵阳市有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三层木结构,三重屋檐,朱栏碧瓦,雕梁画栋。
14.阁
阁,本指栈道上有覆盖的小屋。阁下面有木柱支撑架空的平台或通道。阁曾经作为藏食物的场所,后来用于藏书或供佛。阁与楼相似,民俗以楼阁并称。历史上有的民居称为阁,如白云阁、仙霞阁、幻影阁、天苏阁等。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住所称为天一阁,阁内有丰富的藏书。为了防止火灾,借《周易》“天一生水”的说法,作为阁名。阁内有蓄水池,用于消防。主体建筑是木构六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有半亩庭园。
中国历史上民居建筑的名称繁多,其音、义有贯通之处。如宫,释为穹;室,释为实;宅,释为择;宇,释为羽;屋,释为奥。从声音而知道涵义,这体现了中国文字的无穷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