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乍起:景教·也里可温·方济各会士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480 发布人: 长江文化
第一节 扑朔迷离说景教
一、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起
公元1625年,即明朝天启五年,在古都西安西郊旷野上,一群农民锄地时挖出了一块奇特的大石:此石为黑色,大体完好,高2.80米,宽0.85米,厚0.16米,重约两吨,有清晰的字,上部刻莲座,座上立十字架。原来,这是唐代来华基督教士留下的一块石碑,它埋入地下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这块碑的背面没有文字。正面下部及左、右两侧用叙利亚和汉文合刻着70名教士的名字和职衔。正面碑文正书32行,分序、颂两部分。序文较长,首先简略介绍了该教的基本信仰,然后叙述了该教由阿罗本传入长安,受到自唐太宗以下六代皇帝的优待大约150之久的历史。颂词用韵文表达,进一步述说序文的梗概。碑文由教士景净撰,吕秀岩书。碑下和两侧有古叙利亚文教士题名。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实物文献,它向世人昭示:早在公元7世纪,基督教文化已踏上了远东这块神秘的土地。
石碑额题“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大字十分引人注目,“大秦”为古罗马;“景教”是唐人对基督教这一外来宗教的称呼。准确地说,唐代传入的这支宗教是西方基督教的一个异端聂斯脱利派,得名于一位叫聂斯脱利(Nestoriub,?─约451年)的教会人物。公元5世纪时, 基督教内部产生了互相对立的安条克派和亚历山大里亚派。属于安条克派的聂斯脱利于428年取得东罗马皇帝的宠幸,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后来亚历山大里亚派得到东罗马皇帝和罗马教会的支持,于431年在以弗所(今土耳其塞克城以北)召开的会议上,以聂斯脱利主张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乃二位二性而不是一位二性为由,将其判为“异端”,革职流放。聂斯脱利的信徒逃往波斯,得到波斯国王支持,于是在5世纪末成立独立教会。七世纪该派传入我国。
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东方教会派叙利亚籍主教阿罗本经波斯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友好接待。三年后,太宗下诏准许建寺传教。除了武则天掌权的一段时期以外,景教受到唐代六代皇帝的保护和支持。当时在长安以及各地建立的寺院称为波斯寺,后又称大秦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这块碑文上才出现“景教”这个名称。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