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家鼻祖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639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学家。
孙武出生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六世纪末、五世纪初,他与孔子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这时中国正处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末战国初期。经历了夏商两朝约一千五百多年的奴隶社会,已经日暮西垂,气息奄奄,即将走到尽头。
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奴隶制的旧思想旧意识形态也随之丧失了继续统治人们精神的功能和力量。代表着封建势力的新思想新观念开始出现,并且冲击着奴隶主贵族的传统思想偏见,大有取而代之之势。这两种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当时有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们,要求变法、要求革新政治,这时他们纷纷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以图一展抱负。孙武就是当时在军事领域里崭露头角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反映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军事思想体系的代表作。
1.1.1
四姓之乱 辟隐深居
孙武出生在一个世代军人的新兴地主之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朝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孙武本是陈国的公子陈完的后代。公元前672年,由于陈国发生内乱,太子御寇被杀害。陈完因为与御寇是同党,只好逃到齐国去避难,后来被齐恒公授予“工正”(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官)之职。陈完后来改为田完。田完投奔齐国,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齐国的旧势力是以国君为首的大批贵族,而后来兴起的田氏家族则是齐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到了齐景公的时候,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已经当上了齐国的大夫。为笼络人心,他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将粮食借出,争取民众。于是,大量民众纷纷逃往田氏门下,从之如流,田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以至足以和齐国的国君相抗衡。 在一次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田完的五世孙,即孙武的祖父田书显露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战争中功勋卓著,被齐国公赐给“姓孙氏”的荣誉,并将乐安封给田书,作为他的采邑。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田氏在力量发展到足以强大时,联合了齐国的鲍氏,乘栾氏、高氏花天酒地之机,突然包围了他们。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齐国“四姓之乱”。孙武大约就是在这次动乱这后离开故土,到了南方的吴国,隐居于山林之中。
孙武出奔的吴国(今江苏一带),是春秋末期新崛起的南方强国。公元前516年,吴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公子光指使勇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是一个具有革新图强思想又颇有政治、军事才能的君主。早在发动宫廷政变之前,他就多次在与楚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因而在吴国的臣民中很有威望。公子光虽然是政变上台,但他发动政变有充分的继承王位的理由,原来,吴王寿梦的夫人生了四个儿子,即长子遏、次子戴吴、三子句余、四子季札。寿梦的四个儿子中,幼子季札最贤明,因此,吴王寿梦有意将王位传给他。但是季札却又坚决不接受。因而寿梦只好留下遗言让三位兄长相继为王,意在把王位一直传到季札的手中。谁知最小的一位兄长吴王句余死后,季札还是不愿意接受王位,并且居然跑到别国去“避难”了。这种情况弄得吴国的人很为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吴国人只好选择了让吴王句余的长子僚继位为王。在这推让王位的过程中,人们忽略了一位不该忽视的人,那就是吴王寿梦的长孙,吴王诸繁的儿子──公子光。就在父辈们为王位推让不休时,他就一直默默地在等待,等四位长辈轮流继承王位后,就轮到他这位长孙作当然的继承人了。不想半路上杀出个三叔之子僚,把他的计划打乱。王僚继位后,公子光开始暗中招贤纳士,准备着有一天把王位夺回来。后来在他夺得了王位以后,在人们的眼中,由他承继吴国的王位当然要比吴王僚要正统得多。
公子光在夺取王位之前已素孚众望,即位之后又能奖励农商,修明法制,用贤能,选士卒,练兵习武,增修城池。因此,国力更加富强。他在生活上也注意俭朴,在即位之初他能做到“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雕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也深得民众的拥护。
“辟隐深居”于吴国的孙武,一直在暗地里细心地观察着吴国的政治动向,为了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他要择贤君明相而仕之。而在吴国深孚众望的贤明英武的吴王阖闾,自然就成为孙武择主而仕的首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