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沧浪之水,犹如流淌不尽的奶汁,滋润着巴山蜀水楚天吴地。千百年来,这里云蒸霞蔚,钟灵毓秀,英气灵聚,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怀瑾握瑜、驰骋商场的经营奇才。他们在“天地之化育”的感召下,超迈前人,逾越规矩,孜孜独造,奔竞不已,用非凡的智慧,进行着现实的营造,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其创业成就与精神风骨,灿然于天地八荒之间,展示出东方儒商的风范。
春秋轮回,岁月渺渺。啸傲商场的古代先民演绎的故事,多已湮没在逝而不返的时间流里,除了籍载的寥寥数语外,我们已很难烛照当年经营致富者的风采神韵。时至近代,由于“耻于言利”在新旧价值取向上有着某种契合,人们对计功趋利普遍持有偏见,对那些在商场上开疆拓土的智者之举也诸多贬损,这实在是对中华文化理解上的一种残缺。在政通人和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种见微知著、审物究因的理性目光,再一次去透视那不止一次为我们翻动和爬梳过的历史篇章,对先辈的创业活动作出名实相符的评价。
奋发有为,自强不息。这是长江流域创业巨子的共同品性。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从小就被丢在空旷而杂乱的人世间,尝遍了人间苦难,譬如地皮大王刘歆生曾受雇于鸭棚,为人饲放鸭群;食品业巨贾冼冠生幼时沿门托钵,浮萍浪迹;上海商界翘楚叶澄衷出身于学徒,被迫为油坊女老板洗过裹脚布;东南染织业先驱刘国钧曾为人放牛、撑船打短工 。他们都有过不堪回首往事的苍凉和落寞。面对如是现实,无志者当会自叹命运之无常,而他们却不甘沉沦,穷则思变,弱则图强。苦难使他们增长睿智与才干,也激励他们奋起。命运给予人的回报大体上还是公平的。他们抓住机遇,终于走上了通往成功之路。始贱终贵,克成大业。他们的创业史上同样镌刻着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富国强国的积极追求。
继承传统,吸纳先进。这是长江流域经营奇才的共同特点。长江,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先辈们,虽然没有大海的咆哮,却拥有大江的激流。这里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也不乏创新的激情。古代,被商者奉为圭臬的“计然之策”、“积著之理”就诞生在这里。进入近代,这里的创业者们不作茧自缚,不小脚碎步,在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里,他们正是通过长江走出内地,走向世界。他们继承传统的商道之谋,吸纳先进的经营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营谋略。譬如面粉棉纱大王“吃着两头”的经营思想;猪鬃大王的竞争之术;药业巨头的广告特色;味精大王的创业模式;还有火柴大王“分篮放蛋”、“联华制夷”的经营策略,无不是熔铸中外经营思想后的一种创新。他们的实践表明,虽然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也并非一个保守封闭、孤芳自赏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体系。
深明大义,家国情深。这是长江流域的创业巨子共有的一种理性情感。重乡情,爱家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民请命,为国捐驱,正是这些无数伟大的生命汇聚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在内忧与外患交织的近代中国,如果说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斗争主题,那么,在经济上与列强抗争,当然也是这一主题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这些实业巨子投身爱国斗争,毁家纾难,义无反顾。叶澄衷不惜花费巨资在吴淞江上修桥,为的是洗刷韦尔斯桥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郭琳爽这个原本专售洋货的百货大亨,却矢志不渝地要建立国货大厦;古耕虞不仅为人民留下了他奋斗一生的心血,而且在新中国最艰难的时刻,不顾人身安危,毅然赴美为国人谋利;张謇为了实现其实业救国的理想,放弃了那顶跻身台阁的状元乌纱;江南航业首富虞洽卿,在“四明公所”案中,不惧外敌淫威,为维护民族尊严,他大义凛然,舌战东瀛。他们中的许多人出巨资兴办教育、赈灾救难、造福桑梓。解放前夕,不少实业家不畏蒋家王朝的胁迫,毅然留在大陆与人民共庆全国解放,有的还积极参与新中国有关行业的领导工作。虞洽卿说过,“我是商人,但首先是中国人”。这句话是对这个创业群体双重人格的精辟概括。作为商人,他们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求利的手段多种多样,有时甚至是残酷的。但是,作为中国人,在外患当头之际,却能义无反顾地舍利取义,把民族利益置于首位,投身到民族斗争的激流中去。因此,虞洽卿这句话也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经营实践的理性总结。
现在,我们对这个群体中某些人物的活动进行追述,目的不是以今天的功利观去衡量他们的经济活动的利与弊,也不是以今天才得以认识的经济规律去评价他们经济决策的得与失,而是企图通过窥测他们经济活动的风采,聆听他们吟唱的乡土神韵和爱国情怀,从中求训致用,向历史问道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