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江东去 >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是无穷的源泉

时间:2023-07-25       作者:       点击量:1,12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你是无穷的源泉”


3.1

水能充沛

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埋藏在河流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被人们称为价廉洁净的“白煤”。我国水力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约为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相当于美国的5倍多,占世界水力蕴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笔宝贵的财富,可使我们千秋万代受用不尽!
性急的读者也许会问,既然如此,那么长江的“白煤”又有多少呢?它的分布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又是怎样利用的呢?听我们慢慢道来。

3.1.1

丰富的蕴藏

水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的是淡水资源。我国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取自于河流。在工业上,生产一吨钢需要100吨水,造一吨纸需250吨水。据统计,仅1979年一年,上海市的工业用水就达18亿立方米,居民用水5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近50亿立方米。这些都取自于长江及其支流。总之,有了丰富的水量,才会有良好的灌溉、发电、航运、工业应用及城市居民供水的条件。在我国的所有河流中,无论就流量、流域面积,还是就养育的人口、灌溉的耕地而言,长江都当之无愧属第一。
我国七大江河的主要特征(18)

(18)引自顾新华、顾朝林、蔡建辉等著:《长江在呼唤——长江大流域经济开发战略研究》,第2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
│        │  流域面积  │多年平均径│          │          │人均占有      │每亩耕地占    │          │
│        │            │          │人  口    │耕  地    │              │              │每亩耕地年│
│河  名  │            │流    量  │          │          │  年水量      │  有年水量    │          │
│        │(万平方公里)│          │(亿人)    │(亿亩)    │              │              │  水量比值│
│        │            │(亿立方米)│          │          │(立米/人/年)│(立米/亩/年)│          │
├────┼──────┼─────┼─────┼─────┼───────┼───────┼─────┤
│  长  江│    180.7  │    10000 │    3.46 │    3.60 │    2890      │    2780      │    1.60 │
├────┼──────┼─────┼─────┼─────┼───────┼───────┼─────┤
│黄  河  │    75.2   │    560   │    0.82 │    1.96 │    683       │    286       │    0.16 │
├────┼──────┼─────┼─────┼─────┼───────┼───────┼─────┤
│松花江  │    52.8   │    759   │    0.46 │    1.76 │    1650      │    430       │    0.25 │
├────┼──────┼─────┼─────┼─────┼───────┼───────┼─────┤
│运  河  │    23.2   │    151   │    0.28 │    0.67 │    540       │    225       │    0.13 │
├────┼──────┼─────┼─────┼─────┼───────┼───────┼─────┤
│海滦河  │    31.9   │    283   │    0.92 │    1.70 │    308       │    167       │    0.10 │
├────┼──────┼─────┼─────┼─────┼───────┼───────┼─────┤
│淮  河  │    26.2   │    530   │    1.25 │    1.88 │    424       │    282       │    0.16 │
├────┼──────┼─────┼─────┼─────┼───────┼───────┼─────┤
│珠  江  │    41.5   │    3070  │    0.74 │    0.66 │    4150      │    4650      │    2.68 │
├────┼──────┼─────┼─────┼─────┼───────┼───────┼─────┤
│全  国  │    960     │  26000   │10.00    │15.00    │    2600      │    1733      │    1.00 │
└────┴──────┴─────┴─────┴─────┴───────┴───────┴─────┘
不仅如此,由于长江全程落差为5420米,其蕴藏的水能资源也特别丰富。据最新的勘查和计算,长江水系水能,在理论上,其蕴藏量约为2.6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1万多亿度,在世界大河中居第三位,是美国水力资源的1.7倍多,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长江流域可能开发的水能,总装机容量有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其中,长江支流中水能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支流共有1090条,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为1.0658亿千瓦,年发电量约为5552亿度。若这些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其能量相当于原煤5.6亿吨,可以弥补长江流域煤炭、石油等能源相对不足的弱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水能资源既非常丰富,又便于利用和开发。在长江的干、支流中,可以找到很多落差集中、流量大、地质条件非常好、淹没损失小、适合建筑大中型水电站的理想坝址。除这些理想条件外,由于靠近矿产资源和工农业中心,因此,这些电站一旦建成,不仅有发电功能,还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多种好处。
面对长江如此慷慨的恩赐,我们又怎能不感慨万千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开发,不去充分利用这些“白煤”呢?

3.1.2

集中的分布

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据统计,上游的水能蕴藏量占全水系的81.5%,中游占18%,下游不足0.5%。上游的金沙江,年平均水量达145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条黄河的水量!它蕴藏着约1亿千瓦的水能资源,占整个长江水能总量的43%,为全国的六分之一。这巨大而集中的水能资源,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由此,金沙江获得了“能源宝库”的美称。
上天之所以如此“不公”,这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长江各河段地貌不同,故有不同的特征:上游河段主要处于我国新构造运动强烈的一级阶梯上,河流下切作用显著,河谷地貌以陡壁深谷为主,蕴藏着80%以上的长江水能;中游地区位于地质的断块差异性垂直升降为主的地段,地貌形态以山地和盆谷相间的特征为主,所形成的巨大盆地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平原与山地交接处,有良好的水资源和开发条件;下游地区处于构造运动平缓、河水和海水相交汇的河口地段,平坦而辽阔的三角洲平原以及平原上密布的水网和众多的湖泊,是其最突出的地貌特点。
我们知道,长江流域地貌总轮廓是西高东低,由江源到江口跨越我国大陆地貌的三级巨大阶梯。长江上游基本上处于第一、二阶梯上,中下游处于第三阶梯上。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以及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水系等,均位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的腹部与东部,地面平均高度由江源的海拔5000米以上,下降到东部阿坝和甘南地区的3500米左右。在第一、第二级阶梯过渡的陡峻地带,由于深受金沙江、雅砻江及大渡河的切割而支离破碎,仅在河间山岭顶部海拔3500—4500米处仍保持一定的高原面,而在岭谷间高差又增大到1000—2000米。金沙江的虎跳峡天然高差达3000米,江水在这里被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约束得只有几十米宽,湍急的水流如猛虎出山,奔腾直泻,在16公里长的河段内,水面落差竟达200米,人称“玉壁金川”。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支流更为险峻,深谷陡壁,水流湍急,其水利资源之丰富为世界所罕有。
金沙江接纳雅砻江后,沿云南高原北缘,切割中、低山脉,在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第二级阶梯上,流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两个地貌单元。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本身为海拔300—700米的丘陵、平原及海拔1000—1200米的重庆东部山地,长江干流穿过四川盆地南缘,进入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长江三峡。三峡段内最狭处宽仅100米,峡中水流量高达6万立方米/秒,两岸地质结构稳定、坚固,可建水电工程。这里岸夹高山,坝址优良,是建设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基址。
长江干流出三峡后,进入我国大陆的第三级阶梯,组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游主要部分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各平原之间为平行山岭所分隔,部分山岭海拔可达1000米左右,大部分则为交错起伏山岭区,平原海拔低于200米。下游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它作为本区的主体地貌单元,海拔多在1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总之,尽管这种分布不甚理想,但这不是长江的错,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与其抱怨、叹息,还不如多想想开发这些水能的良策吧!

3.1.3

“更立西江石壁”

“更立西江石壁”,是毛泽东在1956年6月所作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句。1956年,举世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在兴建中,征服长江天堑的宏伟蓝图业已徐徐展开。(图28)

图28毛泽东畅游长江

毛泽东畅游长江后意气风发、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气势宏伟的诗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这首词里,毛泽东为长江的明天绘出了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他热切希望不仅要使长江“天堑”变“通途”,更要加强长江的电站、水库建设,使这条东方巨龙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长江的水电站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长江从此开始了为人民造福的新纪元。早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6年)计划期间,就在四川省长寿县的龙溪河上,建设了狮子滩水电站;在江西赣江的支流上犹江上,建成了犹江水电站。后来,又陆续在湖南资水建成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的拓溪水电站,贵州猫跳河红枫水电站,湖北浠水白莲河水电站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根据流域规划中确定逐步开发的方案,在长江上游的岷江、以礼河、中游的湘江、资水、汉江、陆水、富水和修水以及下游的青弋江等主要支流上,陆续建起了2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新增加的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以上,农村小水电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形成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到现在为止,流域内已建成了2300多座大、中、小型水电站。其中,在激流滔天的大渡河,75万千瓦的龚嘴水电站已在西南地区显示了巨大威力,丹江口水电站则是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的第二大水电站,它位于汉江与其支流丹江的汇合口以下,装机容量90万千瓦。(图29)

图29丹江口水库

80年代初,万里长江第一坝——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工。该坝全长2561米,高70米,犹如一座水上长城,巍然屹立在江面上。21台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达271.5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7亿度,是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的第一大水电站。其强大的电流输送到华中电网,可以为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提供充足的能源。
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动工兴建,当它竣工时,装机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的电站将屹立于中国的中部、亚洲的东方。气势汹汹的水流被水库驯服,继而转变为强大的电能,输向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输向四面八方,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中心。(图30)

图30三峡工程开工前的中堡岛

尽管长江流域水能资源虽居全国之冠,但其开发量尚不到理论蕴藏量的3%,长江已经建成和正在建的水电站占可能开发水能的比重仅为5.36%,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97%,更远低于黄河的16.4%和珠江的17.08%。数字是枯燥的,但它们却不能不令我们感慨万千。“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我们期盼着长江所蕴藏的能量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图31)

图31大江截流全景



3.2

土地肥沃

长江流域土地宽广,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分别为65%和24%,平原与湖泊的面积占10.4%。平原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全流域现有耕地3.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2亿亩,在全国灌溉比重达61.4%,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流域灌溉面积中又占91%。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除此之外,中下游地区还有100—200万亩的江洲边滩和越来越多的沿海滩涂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诸色肥土,为各种动植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绝好条件。

3.2.1

土分诸色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6000多年前就开始耕垦土地,认识鉴别土壤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禹治水,首先要认识土壤,鉴别土壤种类。据《禹贡》记载,当时就根据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全国的土壤分为红壤、黄壤、白壤、黑坟、白坟、赤植*(1)*、坟*(1)*、涂泥及青黎等九类,并根据肥力的高低,把土壤分为三等九级。这种土壤分类显然是世界上土壤分类最早的尝试。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管仲在《管子·地员篇》中对土壤的区分更为详细,将土壤分为18类,每类又分为五级,即所谓“九州之土凡九十物”。其后,土壤分类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投入力量,大规模开展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土壤调查制图工作。1958年,全国首次土壤普查开始,经过20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土壤分类系统。在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召开的土壤分类学术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共划分46个土类,概括为11个土纲。
中国土壤分类简表(土纲和土类)(19)

(19)引自张俊民、蔡凤歧、何同康:《我国的土壤》,第18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

┌──────────┬──────────────────────────┐
│    土    纲        │    土    类                                        │
├──────────┼──────────────────────────┤
│富铝土(红壤)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燥红土                  │
├──────────┼──────────────────────────┤
│淋溶土(棕壤)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灰色森林土            │
├──────────┼──────────────────────────┤
│半淋溶土(褐土)      │褐土、*(2)*土、灰褐土、黄绵土                          │
├──────────┼──────────────────────────┤
│钙层土              │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黑*(1)*                │
├──────────┼──────────────────────────┤
│石膏——盐层土(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龟裂土、棕漠土                    │
├──────────┼──────────────────────────┤
│盐成土(盐碱大)      │盐土、碱土                                          │
├──────────┼──────────────────────────┤
│                    │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                    │
│岩性土              │                                                    │
│                    │磷质石灰土、风沙土、火山灰土                        │
├──────────┼──────────────────────────┤
│半水成土            │潮土、砂姜黑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灌淤土        │
├──────────┼──────────────────────────┤
│水成土              │沼泽土、泥炭土                                      │
├──────────┼──────────────────────────┤
│水稻土              │水稻土                                              │
├──────────┼──────────────────────────┤
│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
│高山土              │                                                    │
│                    │高山漠土、高山寒漠土                                │
└──────────┴──────────────────────────┘
由于长江流域巨大的地域差异,流域内千姿百态的地形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使长江流域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在这种复杂多样的气候、地貌条件基础上,加上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土壤类型同样有着复杂多样的特点。在全国11个土纲中,长江流域就占有8个之多。如富铝土、淋溶土等。在46个土类中,也占有一半以上,有红壤、黄棕壤、红棕壤、棕壤、褐土、高山草甸土、石灰上、水稻土等。土壤颜色则分为红色、棕色、褐色、紫色、黑色等,可谓色彩斑斓,五光十色。(图32)

图32四川盆地的梯田

水稻土 水稻土是由水耕熟化过程形成的特殊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五分之一。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由地带性土壤、草甸土或沼泽土等,年复一年地进行泡水耕作、排水烤田、精整田面、施用肥料、轮种绿肥,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典型水稻土具有耕作层、犁底层、淀积层、还原淀积层和潜育层等特殊的剖面形态特征。
在人类精心培育下,水稻土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障碍因素的改造,如对盐渍化和沼泽化的改良等;第二阶段是建造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土体构型,逐渐形成较厚的耕作层,保水保肥而又通气爽水的犁底层以及托水托肥的淀积层;第三阶段培育成为具有良好耕作性的肥沃水稻土。肥沃水稻土主要特点有:1.“爽而不漏”,指土分渗漏适量,又有良好的保水能力;2.“深而不陷”,指耕作层深厚,但又不陷脚;3.“软而不烂”,指土质酥柔,干、湿都好耕,湿时也粘犁;4.“肥而不腻”,指土壤贮蓄有丰富的养分,能够不断地供给水稻吸收。具有这种特征的水稻,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如江苏太湖地区的鳝血黄泥土,浙江杭嘉湖地区的黄斑塥土,成都平原的大土油沙等,都是这种高度肥沃水稻土。
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它保留着母岩的鲜明的紫色,所以被称为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土壤类型之一。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除成都平原的冲积土以外,在广大丘陵地区,满山遍野都是紫色土壤。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色的土壤,红绿相应成趣,显得分外娇娆,故被称为“红色盆地”。此外,紫色土在云贵高原、湘中和赣中丘陵以及鄂、皖、浙等省区也有零星分布。它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一种较肥沃的土壤且品质优良。无论粮、棉、油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如甘蔗、烟草、果树等,几乎都能在紫色土上获得较好收成。
紫色土的土层浅薄,一般只有50厘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薄,尤其是在丘陵顶部或坡面上部,往往在约10厘米之下即见半风化的母岩。该土壤发育程度很弱,含有机质较少的表层下即为母质层,其颜色单一,无明显变化。
富铝土 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富铝土土壤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彻底分解,钾、钠、钙等成分不断流失,而铁、铝、锰、钛等成分相对丰富,其中铝的含量高,颜色多为红色,而且呈酸性反应,所以也称它为“红壤”。它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
富铝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之一,其分布范围大致北起长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至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及藏南的察隅地区。长江流域分布地区有: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富铝土分布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植物生长季长,适宜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经济作物和果树、林木,而且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四熟。
五颜六色的土地,不仅令长江流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而且养育和滋润着流域内的万事万物。它是本区域内万千生灵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图33)

图33长江流域沿泽草地

3.2.2

“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据有关学者考证,这句民谚至迟在明代中期已经出现。(19)

(19)参见陈钧、张元俊、方辉亚主编:《湖北农业开发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第134页。

明人何孟春所著《余冬序录》卷59中有“……而‘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天下信之,盖地有余利也”的记载。明末吴敬盛等编《地图综要》有更详细的说明,其内卷湖广部分写道:


湖广,古荆楚地。江汉若带,衡荆作镇,洞庭云梦为池。……中国之地,四通五达,莫楚若也。楚固泽国,耕稼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楚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


到了清代以后,“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民间,就是在皇帝谕旨、大臣奏折及士人著述中也皆有引述。据《湖北农业开发史》一书介绍,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就多次在谕旨、朱批中引用此谚,当时大臣的奏折中引用此谚的场合也相当多。而实际的情况正是如此,无论是官府拨运,还是商贾贩运,湖广地区粮食输出的数量都是惊人的,以致湖广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粮仓,一提到米粮的话题几乎便言必及湖广。
所谓“湖广”,是湖广行省的简称。元代置湖广行省,因其辖境兼及宋代的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区相当于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湖南全省、广西全区、广东自电白、茂名以西、贵州除北盘江流域以外的地区。到了明初,湖广的北界扩展到今湖北全省,南界划出广南西路另置广西省,但省名仍相沿不改。清代将湖广分成湖南、湖北两省后,通常还是称这两省的总督为湖广总督,湖广作为一个区域名称仍屡屡被使用。所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中所说的“湖广”,指的就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
湖南和湖北都是中国产粮的大省,而两省粮食生产的重心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两处平原分别位于荆江两岸,一个在南,一个在北。由于它们分属湖南、湖北两省,共有一个“湖”字,有时人们也将其合称为两湖平原。两湖平原土地肥沃,湖泊众多,盛产稻谷、棉花、莲藕、鱼类、禽蛋等人类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是难得的一块宝地。
洞庭湖平原位于湖南省北部偏东,大致在岳阳、常德、益阳、湘阴之间,北接湖北江汉平原,属长江中游冲积、淤积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及湘、资、沅、澧各河冲积和洞庭湖淤积而成,面积占湖南省(21万多平方公里)的14%,人口约占全省的20%。洞庭湖平原境内有近600万亩水面,分别占本区域总面积和湖南全省总水面的14%和39%。洞庭湖北通长江,内联“四水”,水运比较方便。洞庭湖平原有耕地1290万亩,水田占73%(旱地占27%,垦殖指数高达27%,区域内约70%的面积处于海拔50米以下的开阔平原,地势平坦,其它30%仅为海拔200米以内的环湖丘陵、岗地,起伏极小。这里耕地连片、集中,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作业。
洞庭湖平原土壤呈环状分布,为湖南省潮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潮土可分为两个组合,第一种组合为紫潮沙泥为主,包括紫潮土、紫潮泥、青紫潮泥等的土壤组合,是本区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土壤组合。它主要分布于南洞庭湖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安乡、南县的全部,沅江和华容的大部,以及常德、汉寿、岳阳、临湘等县的一部分,其土母质主要为近100多年来的长江入湖沉积物,或以长江为主与沅、澧两水的混合沉积物。沉积层较厚、沉积时间短、土体疏松。这种土壤质地适中,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第二种组合以黄潮、沙泥为主,包括黄潮沙土、黄潮泥和青潮泥等的土壤组合,主要分布在四水尾闾和汩罗江等入湖处。澧县、常德、汉寿、益阳、湘阴、汩罗等县均有大面积分布。这种土壤土层深厚,一般达两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土一般为
2%左右,沙土往往为1%左右,宜种性好、生长快。洞庭湖平原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全年的日照时数1700小时左右,是湖南省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6.5—17℃,1月平均气温4—4.5℃,7月平均气温29—29.5℃,冬冷夏热较明显。其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日数为237—241天,无霜期261—286天,基本上能满足双季稻、棉、麻等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该地域年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较其它区略少,虽夏秋相对少雨,易出现夏秋干旱的威胁,但洞庭湖水域宽广,水量充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除较大的洪涝灾害外,旱涝保收农田已占总耕地面积的80%左右,从而为农业稳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还有200万亩左右的湖洲、河滩宜于种桑和发展芦苇等经济项目。
历史上,本区即以粮食生产和水产捕捞闻名,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建国后,农业生产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在发展粮、渔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棉、麻等经济作物,全区约80%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20%种植经济作物。稻谷生产是洞庭湖平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历年提供的商品粮多,棉花的商品率在90%以上,苎麻和黄红麻的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蚕茧占30%以上。此外,还提供相当数量的菜油以及猪、禽蛋等,是湖南省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并成为湖南省的粮食、水产和纤维的主要生产基地,我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每年盛夏,洞庭湖区蛙声一片,稻花、荷花,满眼是花,处处飘香;秋天,鱼汛到来,湖上帆影点点,渔歌声声,把洞庭湖妆缀得更加美丽动人。(图34)

图34江汉平原的灌溉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至黄梅,北起花园、宜城,南至城陵矶、大冶。与洞庭湖平原一样,整个平原地势大致从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构成平原的物质,主要是近代冲积层,质地主要是细砂、粉砂及粉粘土,它们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水冲积而成,厚度大,其中心部位厚达200米以上,武汉市区也有30—60米,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递减。江汉平原自春秋战国以来,由古云梦泽经长江多次泛滥和汉水三角洲的延伸,不断淤积合并而成的。地貌上总的特点是: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全区域除边缘地区外,海拔均在200米以下,中部及东部沿江一带最低,海拔一般不足30米,如汉口仅23米;西北部仅高31—34米;东南部高26—28米;黄梅沿江处尚不足20米,地面坡度一般只有1°—3°。
由于江汉平原位于两湖盆地,夏季不仅是最热的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无霜期长,而且因为地势低洼,支流众多,平原上大小数百个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汊,形成了江汉平原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
从成因上看,平原土壤主要是冲积土,其次是湖泥土。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冲积土又可分为河沙土、油沙土和正土。由于流水的分选作用,这些河流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及泥沙的比例,都呈现出有规律的水平分布。靠近河床或泛滥主流的地方,沉积了较粗的砂粒;远离河床或泛滥主流的地方,沉积了较细的砂粒。因此,在江汉平原地区,从河床到丘陵,土壤质地从砂质逐渐向泥质过渡。从土壤类型看,则具有河沙一油沙一正土一黄土的分布规律。冲积土自然肥力高,土质疏松,质地较轻,易于耕作,富含有效养分,施肥见效快。保蓄和供应养分的性能好,肥效稳定而长久,耕层较厚,粘沙适中,通透性好,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是湖北省最好的一种土壤。尤其是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油沙土和正土,被誉为“沙中之王”、“土中之宝”,是稻、
棉、油的高产土壤。湖泥土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滨湖低洼地区,通过长期围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约占湖北全省耕地面积的3%。湖泥土是在静水环境下,由湖积物淤积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很多湿生植物在其中腐烂,故潜在肥力很高。
江汉平原多已开垦为农田,到处都是农作物,是湖北省内土地利用率最高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棉、油及水产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实行了一年两熟耕作制。棉花是本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种类很多,有大豆、芝麻、油菜和花生等。由于该区内地形和土质的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和作物布局出现明显的差异。沿长江、汉水等大河两岸的高河滩地,多为旱地,土质疏松深厚,排水条件较好,是棉田最为集中的地方,也适合水稻生产。由于本区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灌溉网,不仅成为湖北最为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的基地,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当然,“湖广熟,天下足”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夸张成份。这仅仅说明“两湖”物产丰富的程度,并不是说它的收成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不过,如果把“两湖”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说“长江熟,天下足”则是名副其实的。(图35)

图35江西余江县水利设施

目前,长江流域内拥有3.45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超过2.91亿,农业劳动人口超过1.19亿,均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这里共有耕地约3.7亿亩,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物产最丰富的区域。在这块土地上,不仅提供了占全国40%以上的粮食,棉花、油菜、木材等经济作物也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是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流域除云南、贵州、上海及其它小范围地区缺粮外,都是余粮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和浙江杭嘉湖地区每年都要调出大量的商品粮。国家商品粮基地大多数都在这里,如太湖地区、江淮地区、巢湖地区、鄱阳湖地区、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南丘陵。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汉中平原等都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这里既有单季稻栽培区,又有双季稻栽培区,其人均占有粮食数超过全国人均占有粮食数近70斤。这里的水稻品种较多,云南的紫米,湖南的二粒寸、三粒寸,四川的寸谷,江西的贡米等,都是名贵的珍品。它们的米色光润,柔软可口,有的还各具某种特异性状。
长江流域也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其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棉花单产最高,提供商品棉最多。产地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和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另外,成都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也种植棉花。江汉平原基地主要包括荆江、宜昌、孝感、黄冈地区的18个县,长江下游基地主要包括江苏的盐城、南通、苏州3市及上海郊县等地的20个县。这些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雨水充沛,伏天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结伏桃和秋桃。这里大多实行粮棉套种,一年两熟制。近年来,长江流域棉区的植棉面积达32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棉田的40%以上,皮棉亩产达到80斤以上。
长江流域还是麻类作物的主要产区,以苎麻、红麻、黄麻为多。苎麻主产于江南各省,以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产量最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质之一。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有“中国草”之称,它的纤维细长强韧,具有耐水、耐热、散湿快、防腐抗霉、富有光泽等特点。红麻产量最多的是安徽、浙江,年产300万担左右、黄麻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江苏等省。
我国三大蚕丝产区,是珠江三角洲、太湖流域、成都平原。除珠江三角洲外,太湖流域和成都平原都在长江流域,其中太湖流域还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我国蚕丝生产历史悠久,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利用蚕丝作衣料了。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同时出现养蚕、织绸的手工业。家庭养蚕已成为当时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蚕丝纺织技术亦已发展到织绫阶段,其中绢的织纹已有平纹、斜纹、花纹等型式。到周代,我国养蚕业已遍及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丝绸除制作衣服外,还成为各诸侯国间交易的媒介。自秦至汉初,养蚕业进入兴盛时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出的200件各种丝织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嗣后,因黄河流域战乱频繁,蚕桑生产遭到破坏,蚕农纷纷南迁,于是江南养蚕、缫丝益加发达。到公元5世纪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丝锦布帛之饶,覆被天下。”到北宋时,全国各地向政府交纳的绢丝锦中,长江以南连四川在内就占了三分之二。(图36)

图36长江流域的各种植物

目前,太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的桑蚕产量就占全国的50%以上。长江流域蚕茧业的发展,促成了绸、缎、绫、罗、绢、绒等花样繁多的丝织品的出现,湘绣、苏绣、云锦、蜀锦等手工艺产品也因此名扬中外,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产品之一。

3.2.3

林木葱茏

大江流过丛山峻岭,高高低低、逶迤起伏的莽莽丛林中有松、杉、柏、桦、楠、白杨、漆树、油桐、珙桐以及许多奇树异木,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位。该流域内的植物种类超过1.5万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50%以上。这里仅树木就有几百种,既有数量众多的经济林,又有价值极高的名贵珍稀树种。上游地区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原始森林,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森林面积之和达2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此外,中下游地区的湘南、湘北、江西及安徽的丘陵山地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流域还有近29万平方公里的宜林荒地可以利用。
西南林区是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川、滇二省的森林大都分布于高山峡谷地带,树种繁多,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植物宝库”之称。川西、滇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原始森林以云杉、冷杉等针叶林为主,树干挺直高大,枝叶重叠,好似撑起的巨伞,是难得的优质木材。此外,云南松、铁杉、华山松、落叶松、高山栎、红桦、白桦等也是我国宝贵的优质林木。湖北和湖南地区,是我国关内三大林区之一,湘江、沅江、资水等江的上游地区,盛产杉、松和竹,还有茶油、药材等。湖南省大庸县张家界是我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其树木种类有93科,500余种,比欧洲多一倍以上。它既有原始森林,又有人工次生林。林中树木高大挺拔,浓荫如盖,千奇百怪,形色各异。这里既有南方的珍贵树种毛红椿,又有北方的冷杉和铁尖杉,还有驰名中外的活化石“中国鸽子树”。张家界不愧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森林博物馆”。湖北神农架林区,总面积约50万公顷,木材总蓄积量约为2000万立方米。那里林海茫茫,一派神秘色彩,曾因“野人之谜”蜚声中外!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森林资源极为重视,在长江流域内建有为数不少的自然保护区,现将长江流域内一些珍稀树木加以简略介绍,以展示该流域物种丰富、形貌多样的真实秉性。(图37)

图37湘莲

“活化石”水杉。远在1亿多年前,当时地球气候十分温暖,水杉已在北极地带生长,后来渐渐南移到北欧、亚洲、北美等辽阔地区。到第四纪时,地球发生大量冰川,它可以分为冰盖型冰川和山地冰川两种。前者冰川面积大、冰层厚,可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覆盖;后者成小面积分散分布,大的超过数千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几十亩。这样,冰川“魔爪”未伸到的地方,便成为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此时,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都为冰盖型冰川覆盖,水杉(也包括银杉、银杏、扬子鳄、大熊猫等)相继绝灭,仅在我国华中的一小块地区遗留下千余株劫后的孑遗树种,这是绝无仅有的“活化石”。它分布在长江流域内的湖北利川水杉坝和重庆市万州磨刀溪这一块方圆约为600平方公里的地区,垂直分布大约自海拔800—1350米之间。这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空气潮湿,夏天凉爽,冬天多雪而不严寒,特别适合水杉生长。我国植物学家在40年代发现仍然活生生的水杉以后,曾引起世界性的轰动,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的新发现,水杉也因此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图38)

图38华中第一杉

除上述分布区外,湖南龙山县洛塔乡新发现了三棵水杉古树,其中桴木村的一棵高达41米,胸围5.8米;富强村的两棵,相距只有3.7米,各高46米,一棵胸围4米,另一棵3.7米。但生长最好的是桴木村的那一棵,其左右还各有一棵缠绕上旋的古藤,形成“二龙盘柱”的奇景。这三棵树都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栽培,重获新生的水杉开始遍及全球!我国从辽宁到广东的广大范围内,也都有了它的踪迹。
水杉是一种高大美丽的松杉类落叶大乔木,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静穆端庄。幼树呈塔形,枝瘦长,叶为淡绿色,成长大树后,枝丫伸展,姿态雄伟,一般高可达30余米,胸围直径2米,下部直径超过3米,全树犹如一座宝塔,是著名的观赏树木。不仅如此,水杉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作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又是质地优良的造纸原料。目前,它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中国鸽子树”珙桐,珙桐是一种世界著名的观赏树,在夏至前后开出奇特美丽的花朵,两片硕大而洁白如玉的“花瓣”,迎着轻风在枝梢上摇曳,好象一群白鸽栖息在枝头,所以也称为“中国鸽子树”。
关于鸽子树,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汉代王昭君出塞以后,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她日夜思念故乡,写下了一封家书,托白鸽为她送去。白鸽不停地飞啊、飞啊,越过了千山万水,由于过分疲倦,便歇停在一棵大珙桐树上,不料竟立时被冻僵在枝头,化成美丽洁白的花朵。
鸽子树之所以珍贵,不在于它有凄美的传说,而在于她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其地位和身份丝毫不亚于动物界中的大熊猫。约400万年以前,珙桐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分布着,但在经历第四纪冰川时期后,都先后绝迹了。因当时的中国冰川与欧美分布情况不同,所以珙桐能在我国长江流域内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四川峨眉山等地幸存下来,传种接代,成为珍贵的“活化石”。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植物,它已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树种,并将其分布区划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
“涂料之王”漆树。生漆是一种天然涂料。漆树属高大的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经济寿命在80年以上。叶卵形,由7—15个小叶合起来构成一个大的复叶。它的花较小,呈淡黄绿色。每年5—6月间,枝上抽出疏散而下垂的圆锥花序;至秋日,结出串串淡黄色的果实,十分美丽。其树皮幼时呈灰白色,较滑,成熟后则呈浅纵裂状。在它的枝内含有乳白色的漆液。从漆树上刚流出的漆液是白色的,但经空气氧化后就会变为褐色、紫红色以至黑色。生漆有许多其它油漆不及的优点,它有光亮坚硬的漆膜,有极强的附着力和遮盖力,其耐力、防腐、耐水、耐热、耐磨、耐溶剂侵蚀等方面的功能都十分杰出,所以被赞誉为“漆料之王”。用它漆饰的家具、木器及各种工艺品,色泽光亮美观,经久耐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仍完好如新,足见生漆之奇特功能。首都故宫中陈设的贵重家具、器皿,多是用生漆涂饰的。生漆还广泛用于国防、机械、石油、化工、电器、采矿、纺织、印染等工业。
漆树是我国的特产,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漆料和栽培漆树有悠久的历史,远在4000年前舜、禹时代,即用生漆涂饰食具、祭器,到西周时已用生漆涂饰车辆。漆树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很广。北自辽宁南至两广和云南都有它的踪迹,其中,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最多。“毛坝漆”是中国生漆的魁首,其主要产区在湖北省西南部利川县毛坝。毛坝附近地区及咸丰、恩施两县的部分山区也有出产。因收购生漆以毛坝为中心地点,因而得名“毛坝漆”。它生长于海拔600—1000米的低山地带,一般生长在页岩或石灰岩发育的山地黄壤或黑色石灰土上。鄂西南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夏季不炎热,冬季不寒冷,这些优越条件,促进了树的生长和茂盛。(图39)(图40)

图39三峡产物(柑桔)
图40竹林




3.3

动物麇集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高,因而成为各种动物生存、繁衍的绝佳栖息地。

3.3.1

锦鳞游泳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水体庞大,水质肥沃,饵料多样,水产资源丰富异常。仅淡水鱼产量就约占我国淡水鱼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各种鱼类近300种。水急浪腾中,既有体重超过300公斤、长度达3米,堪称长江淡水鱼魁首的中华鲟,也有体重仅几克,长度在5厘米左右,娇小玲珑的银鱼;既有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鱼类白鲟,也有味道鲜美声名遐迩的武昌鱼;既有畅销中外的风尾鲚、鳞下脂肪丰富的鲥鱼和肉质细嫩、营养价值极高的鳗鲡,也有极为珍贵的白豚、娃娃鱼、扬子鲟等水中奇兽类。长江,还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草、青、鲢、鳙等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故乡。此外,虾、蟹、贝类资源也极其丰富。长江,真是一个品类纷繁、种群丰富的水族世界。
如果就长江上、中、下游而论,由于自然地貌不同,水流条件变化以及鱼类对不同水温和饵料适应性的差异,组成了长江流域不同类型的鱼类区系。江源地区河、湖中的鱼多得出奇。据江源考察队队员回忆,一般来说,垂钓一小时,可钓得二三十条。有人不用钓鱼饵,绳子上栓个钥匙,也能钓上鱼来。更有趣的捕鱼方法是,几个人骑上马,在鱼儿集中的河湾处来回奔踏,把马踩死踏伤的鱼捞上,竟有半麻袋之多;用脸盆舀水,也能舀到不少鱼。这一地区出产的单列齿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鱼类。(图41)

图41白鲢

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及川西高原上的一些河流中,生产着适应这里海拔高、气候冷、水流急等自然条件的裂腹鱼和条鳅。主要的经济鱼类以铜鱼数量为多,鲤鱼分布最广,还有鲶、鲍、鲟等。世界仅有的25种鲟鱼,我国占8种,其中生活于长江中的就有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三种。(图42)

图42鳙鱼

长江中游,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以鄱阳湖和洞庭湖两大水系为中心的捕捞鱼区。除草、青、鲢、鳙四大家鱼外,还盛产鳊、鳜、鲤、鲫、鲶、乌鱼等。四大家鱼的共同特点是:成长快,肉质好,产量高,在生活习惯上互不干扰。青鱼栖底层,吃螺、蚬和幼蚌。草鱼、鳙鱼居中层,分别吞食水草和浮游动物。鲢鱼生活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在有淤泥沉积的静水湖泊中,因为饵料丰富,鱼类生长育肥很快,有的形成了特殊的名贵品种,如团头鲂(又称武昌鱼)等。(图43)

图43武昌鱼


长江下游,因长江与东海相连,海水经常顶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咸淡水水域。这段江流中以回游性鱼类为主,包括鲚、鲥、河豚、鳗鲡、银鱼等。上海附近的松江县,还出产一种四鳃鲈,头大口阔,肉嫩肥少刺,口味鲜美。出产此鱼,全国仅此一地。
长江水产种类繁多,珍贵或饶有趣味的也不少,现信手拈来略作介绍:
“皇后”银鱼,该鱼古称脍残鱼。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写的“银花脍鱼肥”,指的就是银鱼。它们活着时通体透明,在水中只见一对黑色的眼晴在游动。银鱼起水即死,死后体洁白如银,因而得名。传说孟姜女携伴寻夫途经湖边,当地官贼害死她的同伴,她便沿湖痛哭,一串串泪珠掉进水中,变成了一群群跟着她走的小银鱼。银鱼长5厘米左右,一年生,活动在离水面一米左右深的水中。每年二三月份在背风向阳、水温较高、水草丛生的湖湾港汊中产卵,产后即死亡。卵孵化成鱼苗,一般5月中旬生长成熟即可捕捞。银鱼个体虽小,但其味鲜而不腻,是餐桌上的佳品,畅销国内外,有鱼中“皇后”之称。其中,尤以太湖所产名闻遐迩,称为上品。
“贡品”鲥鱼。该鱼是长江下游的一种名贵鱼。鲥鱼生活在浅海里,在淡水中产卵。每年春末夏初成群结队地溯江而上作产卵回游,形成长江鲥鱼汛,因而被称之为鲥鱼。渔民有“鲥鱼生在鄱阳,长在海洋,死在长江”的俗谚。鲥鱼颜色银白,闪闪发光;体形长而扁,尖头、宽腹、窄背,体重一般在3斤左右。鲥鱼特娇,离水即死。
鲥鱼以味鲜、肉嫩、油多、骨少、汤美著称,营养价值极高。据分析,100克鲥鱼中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6克、铁质2.1克,此外还含有钙、磷、核黄素等。由于离水即死,古人为吃新鲜,在鲥鱼刚上市的季节,备好渔网和炊具,坐一条大木船于镇江金山、焦山之间,举网得鱼,立刻下锅,倚舷而食,味美绝伦,成为江南一道风景。
明朝,鲥鱼是江南进献皇帝的贡品,清初还照样沿袭这个制度。到了康熙年间,有一位山东按察副使名叫张能麟,认为此举扰民太甚,就写了一道奏折给康熙皇帝,请求取消这种贡献。那个奏折首先谈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三月初二,他接到部文,要他安设塘拨,飞递鲥鱼,进奏给皇帝吃。他就在初四日,“星驰前赴蒙阴、沂水等处,挑选健马,准备飞递”。他说,因为皇帝筹划国事很辛苦,应该有点好的享受,增加营养,吃几条鲥鱼,原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鲥非难供,而鲥之性难供。鲥字从‘时’,惟四月则有,他时则无。诸鱼水养则生,此鱼出网即息;他鱼息亦可养,此鱼味变极速。”老百姓们之所以把鲥鱼当作美味,不过因为平日吃不到好吃的东西罢了。至于皇家,“天厨珍馐,滋味万品”,区区一条鲥鱼,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哩!然后他又把从江南到北京,为了进贡一条鲥鱼,耗用人力的情形,加以叙述:“鲥鱼产于江南之扬子江,达于京师,计程二千五百余里。进贡之时,每三十里为一塘,竖立旗杆。日则悬旗,夜则悬灯。通计备马三千余匹,役支数千人。东省山路崎岖,州县各官,督率人役,运木治桥,■石治路,昼夜奔忙,唯恐一时马蹶,致干重遣。”这里描述得很真实,没有任何夸张。他是怕皇帝不知道,又怕皇帝知道而不理睬,所以特地浓墨重彩、详加描述。他在结论中说,就凭这样,还很难保鱼之不腐,“天气炎热,鲥性不能久延,正孔子所谓‘鱼馁不食’之时也”。基于以上种种理由,他建议“罢鲥鱼贡”。康熙竟非常赞同,就批准了(20)

(20)李毕铭编:《当代中国游记一百篇》,第324页,花城出版社,1983年。

张能麟在当时可为江南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淡水鱼之王”白鲟。白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名列淡水鱼之首。该鱼体长7米,重2吨,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它喜欢吃甲壳动物、小虾之类的小动物,尤其喜欢吃鲚鱼。每年的3—4月份是白鲟的生殖期,一条60—70斤重的白鲟,其怀卵量有20万粒,但成活率极低。白鲟全身是宝,它的肉味鲜美,除鲜食或罐头外,熏制鲟鱼也别具风味;它的卵也是名贵的食品;鲟鱼鳔还可以做胶质原料,由于人们的滥捕,鲟鱼已成为濒于绝种的古代遗留鱼种,目前已被列为我国一类自然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江海回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钱塘江。其生活习性是春夏季聚集于河口,秋季逆流而行至上游产卵。中华鲟的成鱼重量多在50公斤以上,平均为100—200公斤,最重的可达500公斤。它们传统的产卵场所主要在金沙江宜宾段,在修建葛洲坝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中华鲟的保护曾是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后,有关部门已经分别在宜昌和宜宾设立了中华鲟科研机构,成功地进行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越坝放养。水生生物工作者还在葛洲坝下游新发现了中华鲟的产卵场,证明中华鲟能够改变习性、异地产卵。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是纯淡水鱼种,主要分布在长江的中、上游干支流及周围的湖泊里,成鱼重量一般为5—15公斤。长江鲟春季产卵,产卵场多分布在长江重庆段以上的川江和金沙江中。(图44)

图44长江鲟


白鳍豚。在我国的一些江河、湖泊之中,生活着一种举世闻名、数量稀少、十分珍贵的鲸类,这就是白鳍豚,简称白鳍或白旗。早在1600年前,我国就有文献记载白  豚生活在长江中。晋代郭璞(公元276—324年)在为《尔雅》作注时,对白暨豚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详细记述:“鳍属也。体似*(3)*,尾如鱼……胎生……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可见当时长江的白鳍数量不少。在蒲松龄的笔下,在命名为白秋练的故事中,白鳍豚被描写成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少女。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前粗后细,长约2—2.5米,重100余公斤,形似海豚。白鳍豚喜结群,数头或十余头结伴而游。白鳍豚胆小易惊,多在江心漫游,仅在晨昏时,游到岸边浅水区。对天气变化,白鳍豚有特殊预感本领,极少失误。每当风雨来临之前,它的活动十分频繁,当地群众据此可预知天气变化,因而它还是一位优秀的“气象预报员”。
白鳍豚只产我国,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人为捕捞、干扰,白鳍豚的数量日益减少,估计现存仅300头左右,实际观察到的头数不超过100头,是世界上现存的几种淡水鲸中数量最少的一种,已成为世界濒于灭绝的珍稀大型哺乳动物。现在白鳍豚已被我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并在武汉和南京两地建立了饲养基地。
娃娃鱼。又叫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虽有“鱼”之名,却不是鱼,隶属于两栖纲的有尾类,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演化到真正陆栖的爬行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动物。我国2200年前的古籍中就已有关于大鲵的记载,以后很多古书中也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以足行,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因此,被称为娃娃鱼。(图45)

图45大鲵


大鲵身体扁平,外形与鲸鱼很相像,无怪人们都称之为“鱼”。大鲵眼小嘴大,在两栖动物中,它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生活在山区水质清凉多石缝多岩洞的溪流中。它选择滩口上下的洞穴内栖息,白天常卧于洞内,夜间出来捕食。大鲵很耐饥,有时甚至二三年不喂食也不会饿死。大鲵5—8月份产卵,产卵前先由雄鲵用头、足和尾巴把“产房”清扫干净,雌鲵进去产卵。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一次可产卵数百枚。雌鲵产完卵后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悄悄地溜走,卵则由雄鲵负责监护。雄鲵也确是一位尽心尽责的父亲,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遭敌害的侵袭,直到孵出的幼鲵能分散独立生活后才离开。大鲵是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长到2米左右,最重可达100多斤。大鲵是一种珍贵的稀有动物,已被我国列为二类保护动物。1980年,我国政府在江西靖安县等地专门设立了大鲵自然保护区。

3.3.2

珍禽异兽

辽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为飞禽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也为食草、食肉动物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食物来源。从上游到中下游,从干流到支流,飞禽走兽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熊猫、金丝猴、野牦牛、白唇鹿、藏野驴、黑颈鹤等多种珍禽异兽已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的还被列为世界保护动物。(图46)

图46三峡猴


雪鸡。雪鸡又叫藏雪鸡、西藏雪雷鸡、恐姆(藏语名)等,它们生活在雪线附近的裸岩、高山灌丛、草甸和森林中,在那些积雪被野羊踏开的地方寻找食物,顽强地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是最不怕寒冷的鸟。它们的雌雄羽色相同,头和颈是褐灰色;翅膀有一大块白斑,上体棕色,下体白色,前额和胸部各有较暗色的环带。由于它们经常活动在裸岩和碎石地带,因此,脚垫生得厚而坚硬,喜群居,边走边叫。夜幕降临,它们就隐身岩石底下过夜。雪鸡生性胆怯。群鸡休息时,常有一只或几只老鸡站在高处“放哨”,一遇情况,大声长鸣报警。它们主要吃莴草、毛莨、紫云英等植物,在5—7月繁殖,巢营在背风处,每窝产卵4—6个。雪鸡的体重约有1.5公斤,肉质鲜嫩,藏民视为上等补品,是受我国政府规定保护的二类保护动物。
白唇鹿。白唇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鹿。它的身体长约2米,肩高约1.3米,尾很短,体重大的可达250公斤。其雄性有角,其整体形态与马、鹿相似。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为黄褐色,腹面及臀部为浅黄色,只有它的唇部、下额及喉部是纯白色。这也是白唇鹿名字的由来。白唇鹿雄鹿长成的角最长可达1.3—1.4米,角分叉,一般分为4—5叉,最多可分为8—9叉。它们每年换角,约在4月份长出新的茸角。茸角的茸毛呈灰褐色,至7—8月茸角长成,9月开始骨化,茸皮亦开始逐渐脱落,变为干角,至翌年3—5月干角脱落。它的茸角是名贵的中药材,每头白唇鹿的鹿茸产量要比梅花鹿高三分之一。
白唇鹿栖息于山地森林海拔3500—5000米以上的草甸或灌丛甸带,它们甚至经常上到高山垫状植被或裸岩带活动。白唇鹿主要在晨昏活动,白天则隐蔽在林缘或灌丛中休息。主要吃草,也吃灌木的嫩枝、叶及树皮、苔茸等。白唇鹿的活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常下到较低的地方寻食,春季转暖后再逐渐向高山转移。有时它们也作较远的迁徙。它们很善于游泳,能游渡水流湍急的江河。白唇鹿喜结群生活,群的大小不一,从几头到几十头不等,在繁殖季节每群甚至能达到100余头。每年10月份发情交配,此时雄鹿间常发生激烈的角斗,又不时地发出类似公牛的叫声。孕期约8个月,翌年5—7月产羔,初生的幼鹿几天后就可以随成鹿到处奔跑。
白唇鹿是一种非常珍贵而稀有的鹿科动物。它仅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部,包括青海、西藏、甘肃的东部及四川的西部等一些有限的地区,是国际上很受关注的一种动物。自发现白唇鹿100多年来,国外动物园均未展出过,我国现已把它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四川等地建有驯养基地。
盘羊。盘羊是体型最大的一种野生羊类。由于雄性盘羊具有粗大而且向两侧呈螺旋状盘曲的角,所以称它盘羊,另外又由于它有很大的头以支撑它粗大的角,所以又称它为“大头羊”,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等地。盘羊的体型很粗壮,身体长度约1.5米,肩高约1米,体重可达200多公斤。它的角最大直线长度可达1米。一只成年的雄羊仅头和角就有40公斤重,盘羊身体的毛色棕灰,下腹部、臀部及后肢的后侧均是白色。
盘羊是一种山地动物,它栖息在海拔2000—5000米无林的高原、丘陵或高山,夏季可一直上到雪线附近活动,冬季则下到雪被较薄的山麓地带觅食。它善于爬山履险,能在陡峭的山岩上迅速奔跑,结群生活,活动或休息时常由一头成羊选择高而突出、视野开阔的地点进行眺望。它的视觉很敏锐,能在很远处觉察危险的来临,从而向群体发出警告并率领群体逃逸。每年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季节,雄羊间常发生激烈的角斗。孕期约150--180天,在翌年春季5—6月间生育,每胎产一羔。盘羊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现在世界上已将它列为濒危保护种类,我国亦将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金丝猴从肩到腰,披着金丝线似的长毛,在野外,有人曾碰到过100多只金丝猴,在耀眼的阳光照射下只只身上发出闪亮的金光,酷似一片“金色的海洋”。它就是由这件美丽的金丝“外套”得名的。
金丝猴脸为天蓝色,在顶上有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棕红色的面颊由桔黄色衬托。其胸和腹面乳白色,而四肢外侧却为棕褐色,伸展出的缕缕金丝,犹如贵夫人的金色斗篷。雄猴威武雄壮,雌猴袅娜多姿,是真真切切、地地道道的当今美猴王。(图47)

图47金丝猴

金丝猴主要生活于四川中部、贵州、云南、甘肃和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因分布地域的差别而出现川、滇、黔三个地理亚种。它们喜欢吃林中的各种嫩芽、枝叶、花、果实和种子。性喜喧闹欢腾的金丝猴常成群地嘻戏玩耍,最大的群体可达600多只。它们以非凡的跳跃、攀援和平衡的能力穿梭于森林之中,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使它们所栖息的环境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习惯于群居的金丝猴家族内部团结和睦、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雌猴担负着哺育幼仔的重任,它们对子女倍加爱护,遇到天敌时,总是把幼仔抱于怀中,躲避敌人的侵犯;强壮魁梧的“猴王”不仅承担站岗放哨的任务,而RY.是整个家族进行各种活动的“指挥官”。在整个家族内部,它们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并细心照料患病和残废的同伴,表现出很好的互助精神。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其主要分布区内,我国已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著名的有四川南坪县的白河自然保护区(占地2万公顷)、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占地6万公顷),使美猴王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香火绵延不绝。

3.3.3

保护多样性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有识之士很早就有关于动物保护的思想,并在有关季节在一定范围内对动植物资源采取一些特定的保护行动。先秦古籍《逸周书·大聚篇》就曾假托大禹说过:“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秦汉以前,国家已有一些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例如,《周礼·地官·司徒》曾记载:“迹人”是主管田猎的官,负责所管地区野生鸟兽资源的保护;打猎时,禁止猎取一切鸟兽的幼仔;禁止覆巢取卵;禁止毒矢射杀鸟兽。后来历朝历代在这方面都有所禁忌和效仿。尽管如此,由于朝代的更迭太过频繁及人为因素的大肆破坏,保护措施并没有多大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保护各类野生动物,使它们迎来了“春天”。50年代政府公布了《狩猎管理办
法》,60年代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指示》及《森林保护法》。党和政府除立法禁止捕杀和保护各类动物外,还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其一,详细规定了重点保护动物的名单,其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动物占全国保护动物的60%以上。例如,在一类保护动物中,有金丝猴、大熊猫、白唇鹿、梅花鹿、野牦牛、盘羊、扬子鳄等等;在二类保护动物中,又有藏雪鸡、穿山甲、小熊猫等:在三类保护动物中,又有雪兔等。此外,各省、自治区还规定了自身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动物,如果子狸就是湖北省的省级保护动物。其二,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从1956年国家在广东肇庆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许多自然保护区纷纷建立。据统计,截至1982年底止,我国正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共119处,遍布23个省区,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湿带、亚热带及热带等所有自然地带,面积达408.1935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4%,基本形成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网。1983年,云南的高黎贡山、玉龙山、白马雪山、天池等自然保护区,江西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浙江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等又相继建立。截至1988年底,我国已正式建立464处自然保护区,比1982年增加了345个,面积22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遍布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6个。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增达932个,总面积超过7371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7%,发展势头良好。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中,长江流域就占了30%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四川省的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大熊猫为主,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保护稀有动物梅花鹿,安徽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江西的大鲵自然保护区等等。
此外,我国还参加了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成立了我国的“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并确定长白山、卧龙、肇庆鼎湖山、梵净山和武夷山五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组织的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世界永久保留地。而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就在长江流域范围之内。
现将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著名的动物“乐园”向读者作一简略地介绍。
梅花鹿的乐园。梅花鹿是人们熟悉又喜爱的一种珍贵动物,它以全身梅花状秀美的斑纹,安祥优美的体态而赢得人们的珍爱。鹿角是贵重的药材,此外,鹿胎、鹿脯、鹿鞭、鹿尾、鹿肾、鹿骨等都可供药用,鹿肉可食,皮可制革,真可谓全身是宝。由于梅花鹿的珍贵和稀有,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在长江流域建立了两个专门保护梅花鹿的自然保护区——江西的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的铁布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里,梅花鹿有享用不尽的食物——嫩芽、树叶、野果等,再不用担心人和其他兽类的伤害,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大熊猫的故乡。对于大熊猫的形象,用不着我们再来详加描述了,因为大熊猫早已闻名世界。作为我国与其它国家间的友好使者,它们已定居在10多个国家的动物园里。它们以丰满圆润的体态,黑白相间的花斑和温顺的性格,尤其是那一对圆圆的黑眼圈,加以能模仿人类的许多行为和动作,成为动物园中最能招揽游客的宠物。
在动物分类学上,大熊猫自成一科,虽与食肉动物同类,却以脆嫩清香的竹笋和竹叶为食,堪称肉食动物中的素食者,不过,有机会时,它们也会吃点肉或啃点骨头。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破坏和改变了大熊猫的栖息之地,导致这个物种处于濒危境地。为保证大熊猫这个“活化石”、“国宝”能够更好地生存、繁衍,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建立了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约12处。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卧龙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集中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亚热带地区的一条狭长地带,联合起来成为我国保护和研究大熊猫的中心。其中,王朗自然保护区建立得最早,始于1963年,但最为著名的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图48)

图48大熊猫

卧龙自然保护区建于1975年,面积为20万公顷,这是一个由亚热带边缘地带向西南高山和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区,处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邛崃山东坡。这里山峰高耸、河谷深切,最低海拔1218米,最高山峰6250米,相对高差达1000—4000米。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湿润空气在这里大量聚集,带来充沛的雨量,年降水约1500—1800毫米。此地终年气候温凉湿润,不仅非常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而且在海拔2100—3600米的地带形成了难以穿越的箭竹丛,成为大熊猫主要的栖息地。目前这里约有100只大熊猫,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大熊猫生活最集中的地区。
扬子鳄的“老家”,说起扬子鳄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动物,很自然地被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1973年联合国也将它列为世界保护和禁运动物。
据专家们研究表明,扬子鳄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亿年的光景,故与大熊猫一样有“活化石”之称。它是恐龙的后代,我国古称扬子鳄为鼍,俗称土龙,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诗·大雅·灵台)中也有“鼍鼓逢逢”的诗句,意思是其鸣声如鼓。它们原来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根据化石记录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后来由于气候的变迁及人为的影响,数量急速下降,现在仅生活于安徽南部的广德、南陵、宣城一带的低山丘陵间浅水塘中。1981年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美国爬行动物和个体生态学者渡部摩娜女士组成联合考察组,在这些地区发现108条扬子鳄(包括养殖场养殖的77条)。其中,雄性最大的重20公斤,全长177厘米,体长84厘米;雌性最大的11公斤,全长147厘米,体长74厘米。扬子鳄一般体重10公斤左右,体长1—2米,全身由略呈方型的骨质鳞甲嵌成,躯干扁平,背鳞纵横排列成行,尾长而扁,与躯干分界不甚明显。其颈短,头部呈梯形;双眼卵圆型,耳孔隐在眼后;嘴大,牙齿锐利。它们的四肢较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前有蹼并有爪,既适于爬行,又适于游泳。它们以鱼、龟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图49)

图49扬子鳄


扬子鳄是穴居动物,各有各的巢穴。它们聪明能干,很会造窝,是杰出的“工程师”。其巢穴好比一个神奇的迷宫,构造巧妙奇特,科学合理,窝选在水边隆起的小丘上,这样,既可以免遭水的浸渍,也适合产卵和育雏。扬子鳄的洞穴有几个进出口,开在水塘或河沟的垂直岸上,此外还开有与地表垂直的气口。穴的底部平坦,设有临时休息室和供冬眠的卧室,再向下开一条岔道通达水潭,这是扬子鳄的“地下水库”,即使遇到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涸。
为尽快挽救这一濒危灭绝的珍稀动物,1977年我国政府在安徽境内扬子鳄尚能自由生存的水域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1500公顷。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还在安徽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对野生成鳄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试验。至今,该中心已成功繁殖幼鳄600多条,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3.4

矿产众多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长江流域内的动植物资源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埋藏于流域地表下面的丰富矿藏,还象一个含羞的新娘一样,尚未被人所认识,现在还是让我们来慢慢揭开遮盖在这位“美丽新娘”头上红盖头吧!

3.4.1

资源的分布

由于长江流域西部的地质活动频繁而复杂,特别是云南中部、四川盆地和大雪山之间地区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最为活跃,从侵入到喷出,从老到新都很齐全。在这种良好的成矿条件下,形成我国西南最重要的内生矿区。西南铁的储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特别以川西攀枝花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含钒钛磁铁矿最为突出。长江上中游锰的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还是我国江南有色金属矿带的中心,以此向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延伸,依次为汞锑矿带、铅锌矿带、铜矿带、锡钨矿带和钨钼矿带。其中,汞锑矿主要在东南方的黔东、湘西、桂西北和西南方的哀牢山以西地带,储量占全国的80—90%;铅、锌、铜主要分布在东南的湘、桂、长江下游和西南的云南丽江、大理、景东、墨江一带;钨、钼、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湘、赣一带。以上矿床的矿种和储量都很丰富,如钨、锡、钼、铅、锌、铜等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位居世界前列。赣南大余西华山、虔南大谷山和龙南岿美山拥有世界著名的大钨矿,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湘南常宁水口山和黄沙坪的铅锌矿、新化锡矿山和益阳板  的锑矿等都是驰名中外的大矿。
此外,长江流域磷、井盐、煤、天然气等的储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或占有重要地位。磷矿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中游,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是全国最大的井盐产地,自贡、五通桥等地是重要盐产区。
虽然长江流域的煤矿不多,但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大矿,例如云贵高原所在地区,地质时代曾经是海洋,大海湾中有不少沉积很厚的煤层,黔西六盘水煤田可以称为“煤海”,其煤质地优良,品种齐全,是冶金用的炼焦煤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几个大型煤田,其中数安徽的煤田最为广大,储量居华东第一。
长江流域的天然气储量名冠全国,尤其以四川盆地为最。我国是最先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而四川盆地又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一书中就已经有天然气的记载:“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火井就是天然气井,临邛在成都的邛崃县一带。这里含有天然气的地层多,天然气的储量大,其中以泸州气矿、自贡气矿最为有名。泸州气矿范围很大,南到叙永,北到隆昌,东到巴县,西到南溪,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它的天然气储量,接近四川全省储量的50%,质量也好,是我国的大气矿之一。
石膏也是长江流域的“骄傲”产品,湖北省是我国出产石膏最为重要的省份,产量约占全国的86%。应城的石膏驰名全国,云梦的出产也不少。湖北石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纤维石膏,质地较纯,作层状夹于砂岩之中;一种是泥石膏,也称黑石膏,呈层状,有杂质。
实际上,长江流域地下的宝藏多得根本就数不清、道不完,长江是名副其实缠绕在祖国身上的一条金腰带。

3.4.2

铁矿储藏

我国铁矿保有储量达400亿吨,其中工业储量约占一半,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铁矿资源分布既相当广泛,又相对集中,全国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1000多处,其中以辽宁最多,其次是四川、河北、山西、安徽、湖北、内蒙古、山东、云南等省区。长江流域铁矿储量以四川、安徽、湖北、云南四省为多,该流域拥有全国50%以上的大型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公司、上海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攀枝花钢铁公司。
四川的铁矿分布广,以西昌地区的磁铁矿最为丰富,攀枝花矿区则储量集中,属露天开采类型。四川盆地周围山区有铁矿、菱铁矿分布,以威远、江油等矿区比较重要。攀枝花钢铁公司所在地渡口市已成为全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安徽省铁矿在全国也有一定地位,除马鞍山外,该省还有庐江、枞阳一带的大型磁铁矿。安徽已建成以马鞍山为中心的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体系。
湖北省铁矿储藏在中南地区居首位,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在鄂西一带,含铁品位一般为中等,部分为富矿,含磷一般在1%左右。这种铁矿除炼铁外,还可利用矿渣生产磷肥。另一类是大冶式铁矿,为接触型高温热液磁铁矿及赤铁矿,矿床规模较大,富矿较多,主要分布在大冶蒙鼻山、铁山及鄂城等地。丰富的铁矿资源,为湖北省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它们是武汉钢铁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矿石供应基地。
云南铁矿资源储量达12.23亿吨,工业储量8.6亿吨,约占全国铁矿石总储量的2.6%,居全国第9位。其中大型矿床有3处,中型矿床17处。云南铁富矿比例较大,占全省铁矿总储量的28.7%,尤其是高炉、平炉富矿占全国相应富矿总量的21.13%。云南省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武定、景洪一带,建国以来,先后建成了以昆明钢铁公司为骨干的28个中小型钢铁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材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工业体系。

3.4.3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对铁、锰、铬三种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如金、银、铜、锡、汞、锌、锑等。我国有色金属品种繁多,一般可分为五大类:1.重有色金属,包括铜、铅、锡等10种;2.轻有色金属,包括镁、钠、钾等7种;3.名贵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等8种;4.稀有金属,包括钨、锂、铍、稀土等39种;5.半金属,包括硼、硒、砷等5种。
我国有色金属成矿区遍布全国。长江流域主要有:金沙江成矿带、黔川湘桂汞矿带、湘黔锑矿带、南岭钨锡矿带、赣东北斑岩铜矿带、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等。在优越的地质条件下,我国已探得的有色金属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钨锑、稀土、银、菱镁矿等储量居世界首位,锡、汞、锌、铜、铅、钛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其中长江流域的铜、钨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锑、钴、锡、钒、磷、汞也超过50%,攀枝花的钛储量则接近国外所探明储量的总和,云南兰坪有世界上最大的铅锌矿。
有色金属产品用途广泛,从一般民用产品到尖端产品,需要量都很大。多种有色金属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同国防工业息息相关。有色冶金工业的产值大,利润率和换汇率都比较高。我国有色金属有五大产区:上海、辽宁、甘肃、湖南和云南,长江流域就占三个,其中上海有色金属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
重有色金属在长江流域分布很广,著名的铜精矿主要有江西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云南东川。其中,东川铜矿所产铜色泽如银,称“云铜”。铅锌矿主要散布在西南三省。湖南水口山也是我国著名的铅锌精矿。锡,以云南产量最多,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云南锡矿品位较高,是国内少见的富锡矿,其中,个旧是全国历史悠久、产量最大的锡基地。我国锑矿主要分布在湖南,锑产量占全国80%以上,以锡矿山的产量最大,有“世界锑都”之称。汞,我国的产量以贵州最大,其次是湖南。贵州万山特区汞矿是全国最大的汞基地,占居第二位的是湖南新晃汞矿。
轻有色金属在长江流域储量也非常可观。贵州的铝闻名全国,主要分布在遵义、开阳、贵阳一带。
长江流域的多种稀有金属在全国亦占居首位。南岭地区是钙矿资源集中区,广泛分布在赣南、湖南等地区。在地质史上,南岭一带曾有过多次岩浆活动,形成大范围的岩浆岩。由于岩浆中含钨的成分较多,有利于钨矿的形成,因而在南岭一带产生了大量的具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矿体。至于钒、钛的储量,长江流域超过全国储量的五分之四。四川渡口市攀枝花是一个含铁、钒、钛、钴、镍、铬等10多种金属元素共生的特大型矿床,其中钒的储量占全国80%以上,钛的储量占全国90%以上。这些金属元素都是我国航空和其他尖端工业所必需的原材料。现已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5万吨钛精矿的选矿厂和第一座年产几万吨钒渣的提钒车间,可生产品位45%以上的钛精矿,为我国钒钛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4.4

磷矿基地

总的来讲,我国的磷矿资源并不丰富,由于自然原因,我国磷矿资源大部分偏集在长江中游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五省,五省磷矿石的产量占全国90%以上。
云南磷矿为碳酸盐硅质磷块岩,属沉积型磷矿,其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但远景储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目前己探明储量约20亿吨,富矿近3亿吨。在云南全省已发现的磷矿区有20多个,从滇东北的永善县到滇中的滇池周围,再延伸到滇南的蒙自等县,形成一条南北长500多公里,东西宽50—100公里的矿带。其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远景储量约200多亿吨,其中,仅滇池周围就有约50亿吨。现已经探明工业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矿区有15处,如昆明市的昆阳、海口,玉溪地区的华宁等;5000万——1亿吨的大型磷矿有呈贡等7处。与其他省相比,云南磷矿埋藏浅,露天矿多,易开采,富矿比例大,且主要分布于滇中地区。富矿则大部分分布在昆明市附近的滇池两侧,交通方便,生产成本低。就整体而言,云南省磷矿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都比较突出。
湖北省的磷矿,主要是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的磷灰岩矿床,分布广、储量大,主要在宜昌、钟祥、兴山等县和神农架地区。
湖南省磷矿探有储量14.89亿吨,矿石品位平均达24.35%。其主要产地有浏阳市永和镇磷矿、望城县麻田磷矿、怀化市花桥磷矿等,其中以永和磷矿藏量最为丰富,保有储量数千万吨,矿石质量较好,埋藏浅,可露天开采,年产量约60万吨,是湖南省最大的磷矿产区。麻田磷矿质量在湖南省内首屈一指,矿区品位平均高达30.24%,可直接利用,生产能力仅次于永和磷矿。其他磷矿,质量、产量都比较高,发展前景良好。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