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高水长 >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前言

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前言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2,39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在难以计数的咏唱长江的诗词中,我们最欣赏的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尤其是这首词的上半阕,既写出了一代词宗的豪气,也写出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更写出了万里滔滔长江的豪气: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与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想写好长江,就应该用饱含感情的、优美如诗的语言文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先生在其散文名篇《祖国山河颂》中留下了对长江的讴歌与颂扬。有趣的是,黄先生的笔下恰好涉及到长江的自然发展进程和人文发展进程,与本书所要展现的内容有莫大的相关。在此,我们不妨先看看黄药眠先生的精彩文字,他在文中写道:

        面对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的历程。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澄澈的清溪萦回在牛群牧草之间,一肘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这里所写的,正是自然进程中的长江。同时,他还写到了人文进程中的长江。

        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我想起了赤壁之战、采石矶之战,想起了长发军(太平军)攻下岳州时的壮烈场面,想起了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汀泗桥之役。折戟沉沙,这些任务都成为过去,只有林立江边的巨人似的工厂烟囱表明了我们这个新的时代。

        我们很惭愧,手中没有像黄先生那样的一支生花妙笔,能将长江这条母亲河的方方面面浓彩重墨、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来。我们只能依照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大致线索,将我们所以为重要的长江流域的若干内容叙述一遍。因为是我们所以为的重要内容,这些叙述自然难免挂一漏万,又因为我们叙述水平的有限,也难以保证人们通篇读下来依然兴味盎然。我们要特别声明的是,如果大家从本书中所看到的长江不够精彩,其责任一丝半毫也不在长江身上,怪只怪我们的手眼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说起地理,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的先民造字组词上的智慧。所谓“地理”,从字面上看,就是有关“地”的理论。而“地”即“空间”,“地理”讲述的便是“空间”的故事。这里所说的空间当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或数学意义上的抽象空间,而是由具体事象充填的地表空间,也就是各种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的复合空间。长江流域的地理,反映的正是长江各干支流的故事以及活跃在长江各干支流周边的长江人的故事。


        讲述长江的故事,首先不能忽略的便是长江的来历。地质史的研究告诉我们,长江的面貌并不是从来如此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变化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我们唯有以中国古代“沧海桑田”的神话来形容这种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长江的头尾差异之大也让人咋舌。人们在长江下游看到的滚滚东逝水,在源头只是明灭依稀可辨的细小溪流。当然,长江并没有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溪,最终,从雪山走来的长江汇聚了亿万条小溪的力量,当它经长途跋涉,来到东海之滨,已经是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轻视的不息的洪流。        长江流域面积的宽广,在神州大地诸多河流中首屈一指。在这宽广的流域内,我们可以看到浩荡奔腾的干流、纵横交错的支脉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流域内的气候变化多端。从空间上看,长江流域跨越的范围甚广,各江段的海拔高度也相差悬殊,气候有着多样性的特征。从时序上看,随着四季的更迭,长江流域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这宽广的流域内蕴藏着的丰富资源。长江流域有着充沛的水能、肥沃的土地、无数的生物和众多的矿产。“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著名的《长江之歌》中的这段歌词,充分表达了长江两岸亿万人民的心声。


        其实,长江不仅有丰富的蕴藏,而且还提供了一个阔大的舞台,让人类在这里进行着淋漓尽致的表演。考古资料表明,长江流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已经有大量的远古遗存被发现。历史研究则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长江地区的居民在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长江文明,经过长期的发展,长江文化逐渐在整体上超越了黄河文化,长江流域成了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


        从今日中国的人文地理格局看,长江地区的经济堪称中国的经济命脉。长江位于中国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丰沛,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经济学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说法,其所包括的含义有:长江经济带是一条资源带、是一条产业带、是一条城市带、是一条市场带、是一条智力带、是一条科技开发带、也是一条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网络带。同时,长江流域还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可以说是一条开发前景广阔的旅游产业带。


        长江流域的辉煌是长江人造就的。长江流域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就人口分布的密度而言,这一地区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地区不仅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新近的数据表明,长江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长江人的活动有关,长江流域的文化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仅以语言、宗教、艺术为例,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我们更关心的是长江的未来。长江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它“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千百年来,长江给其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福祉,沿岸的人民则用歌声唱出了他们“赞美长江”和“依恋长江”的深情。但是,长江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有它为祸人间的一面。每当汛期洪水发生之时,长江便一改平日温和的面目。汹涌的江水左奔右突,寻觅着堤岸的缝隙,多少次长堤决口,千万生灵遭受灭顶之灾。为了用其水利,避其水害,长江沿岸的人民做出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今天,人们更从消极的防备过渡到综合的治理,以已经建成的葛洲坝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为代表,长江流域的干支流上设计建造着大量的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枢纽不仅可以发挥防洪的功用,获得巨大的电能,而且还可以兼得灌溉、航运、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从全球经济文化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各方人士为长江描绘出美好的发展蓝图,相信经过长江流域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长江一定会有更加令人心醉神迷的明天。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