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高水长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归来不看岳

时间:2023-08-21       作者:长江文化       点击量:920       发布人: 长江文化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溥海内外无知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三山五岳后而发出的感慨。由此话引申开来,被古人誉作“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的黄山,造物主赐予她一幅鬼斧神工的天然画卷。黄山兼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雁荡之奇巧,在中国名山之列中头筹独占,为历史的长河中亘古不朽之作。(图67)

图67  黄山

        黄山,秦时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和他的左右丞相容成子、浮丘公在这座山上炼过仙丹,因而黟山在唐天宝六年敕改为黄山。黄山位于皖南山区,横亘歙、黟、太平、休宁四县,方圆1200多平方公里。山上峰幽显壑,奇绝天成,有大小72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是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还有24溪、16泉、3瀑和2湖,相映争辉,婀娜妩媚。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把黄山灵秀奇妙的山石、苍劲多姿的青松、变幻无穷的云海、水质清淳的温泉称之为“黄山四绝”。千百年来,她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朝圣,多少人在赞叹黄山山峰雄奇幽险的时候,从中体味到世事沧桑,领悟到人生哲理,从而把自己的情与爱,诗与画,忧思与遐想,憧憬与寄托,付之这壮美的大自然。
        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伟大象征,199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她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更令世人瞩目神往。(图68)

图68  黄山

20.1

    三奇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被誉为黄山“三奇”,加上温泉,合称黄山“四绝”。
        黄山奇松  黄山松生命力最强,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险峰上,针叶短而粗,顶平如削,干曲枝虬,千姿百态,苍翠奇特。1936年全国植物学会召开的会议上命名黄山松树为“黄山松”。黄山名松天下闻名,已经命名的25棵黄山名松,更是那些黄山松的佼佼者。(图69、70)

图69  松接云天

图70  送客松

其中著名的有形态奇美的迎客松、宝塔松、蒲团松、探海松、接引松等。玉屏楼前的迎客松,生长在海拔1600米的险峰上,树龄已有千年,仍苍劲挺拔,是黄山第一名松。在它四周还有望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等。天都峰顶古松,《徐霞客游记》载:“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莲花峰附近的危崖石壁上,“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树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狮子峰的名松也很多,狮子林附近有“宝塔”、“麒麟”等古松,山腰还有“破石”、“扇子”等奇松。黄山之松如龙如凤,矫健多姿,它们盘根入岩石,和花岗岩石一样坚贞;它们有风修霜剪的波浪般的华盖。从峰顶俯视,它们如绿苔,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楚楚玉立,一个个从掩蔽的岩缝之中走出来,薄纱轻绸,婀娜起舞,把奇妙的山峰装点得更加壮丽。(图71、72)

图71  卧龙松

图72  峰间松银

        黄山巧石  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里,有数不清的黄山怪石竞相崛起,它们呈奇献巧,千姿百态:有的象身着古装的仙人,有的象玲珑剔透的工艺品,有的象展翅欲飞的禽鸟,有的象狰狞凶猛的走兽……,据统计已经取名的巧石有1200多块,如孔雀戏莲花、猴子观海、犀牛望月、梦笔生花、飞来石等怪石,无不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怪石的形成,是远古时代火山和冰川留下的雕塑,成为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图73、74、75、76)

图73  双猫捕发鼠

图74  松鼠跳天都

图75  老汉撑船

图76  天鹅孵蛋

        黄山巧石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在黄山半山寺前,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的公鸡,故曰“金鸡叫天门”。莲花沟的“鹦哥”、九龙峰的“猫头鹰”、白沙岭的“喜鹊登梅”,真可谓是百鸟朝山了。在玉屏楼处可观“松鼠跳天都”。那天都峰上青松叠立,崮石垒垒,与对峙的耕云峰遥遥相望,耕云峰上一块巧石似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它翘起尾巴跃跃欲试,想跳过万丈巨壑,到那高出云外的天都去遨游。鳌鱼峰上的巧石又是一番景象,一只鳌鱼张开大嘴,欲把身边的螺蛳吞掉,但一遇白云弥漫似海,它便沉入海底,不多一会儿它又游出海面,成了“鳌鱼驮金龟”。黄山处处随意可见巧石构成的奇景,这些巧石经过人们的丰富想象和描绘,成为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天然画屏之中,给宁静的群峰带来了活力,使黄山更加生机盎然。(图77、78、79、80)

(图77)  仙人指路

(图78)  仙人丽靴

(图79)  金鸡叫天门

(图80)  骆驼峰

        黄山云海  黄山的一大奇观是黄山的云,它与众不同,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奇峰、怪石、古松、飞瀑皆出没于云海之中,幻化出现各种奇异景象,极富有诗的意境。历来有“仙人晒靴”、“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八戒吃西瓜”、“武松打虎”等奇观。尤以雨后或雪晴,日出与日落之时,观看黄山云海,常常能摄取到最为壮美奇丽而变幻多姿的景色:时而云絮飘舞,含情脉脉;时而烟波浩淼,忽隐忽现;时而飞云翻滚,气吞山河。黄山一经云海的烘托和渲染,更增添了奇妙变幻的景色,被称之为“人间仙境”。(图81)

图81  松映祥天

        黄山观云有西海、东海、前海、后海和天海之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观赏到黄山大小72座山峰的不同景观,人在云层里,云在峡谷中,犹如置身于波涛万顷,白浪滔天的大海。假如你去观西海,就从排云亭处,站在铁索石栏边,凭栏远眺,领略到谷幽壑深,松柏成林,风云环绕变幻的景象。如果你去观东海,登上白鹅岭,白鹅峰下的“七巧石”、“五老荡船”、“石鼓”等名景,在云雾笼罩下更显绮丽。你若去前海,可到玉屏楼前的文殊台,“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你想去后海,踏上九抬之首的清凉台,更是观云的绝妙处。在前、后、东、西的中央,就是天海,攀上1700米的光明顶,五百里黄山云海的千奇万变,尽收眼底。郭沫若在《黄山之歌》中赞叹:“森罗万象,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图82)

图82  排云亭

        黄山温泉  黄山温泉由紫石峰麓的逍遥溪、冰川幽谷处,喷涌而出,它与十里绵横迤逦的桃花峰隔溪相望。古之名“汤泉”、“汤池”、“朱砂泉”。黄山温泉与骊山矾石泉、安宁碧玉泉享誉我国温泉的“三奇”之名。据清代《黄山志定本》记载,旧时温泉状况:“口如碗大,出于洞涧”。“石池天成,长丈许,阔半之,深不逾三尺,莹澈见底,旁有欹石,碧色可枕。上蒸气如甑,下布细砂。砂中沸泡喷涌蟹眼鱼眼,以次上升,旋而成珠,迸散而四射。”现在泉边石壁上刻有明代题刻“天下名泉”,还刻有“不浴心也清”、“阴云潜月”、“飘然欲仙”、“冷暖自知”、“蒸气”等。现温泉处建有游泳池和温泉浴池。
        温泉实为碳酸泉,水中以含重碳酸盐为主,并含钠、镁、钙等阴、阳离子和元素气体,水质纯正,清澈甘醇,被誉为风味独特的优质矿泉水。温泉又有“灵泉”之称,民间传说黄山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有一回她上山采药归来,在温泉边救下一只受伤的小鹿,小鹿为回报姑娘,从山上衔回一支灵芝草,投入温泉中,从此温泉就有医治百病之说。温泉的常年水温在42℃,流量每昼夜在400吨。温泉水沐浴能医治很多疾病,对治疗皮肤病、风湿病、肠胃病尤有疗效。传说当年轩辕黄帝在黄山炼丹成功后,服下仙丹,躺在温泉里睡了七天七夜,醒来已脱胎换骨,鹤发童颜。不过温泉香浴,确有祛病健身的疗效。唐代诗人贾岛有《纪温泉》一诗:
        一濯三沐发,
        六凿还希夷。
        伐马返骨髓,
        发白令人黟。
        温泉之水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郭沫若游黄山后赞叹道:“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20.2

    峰峦叠翠    

        黄山峰峦插天,云海翻腾,一年四季雾蒸霞蔚,奇峰卓耸如芙蓉漾开,千壑竞秀似嫦娥起舞,给人以飘缈如仙之感。(图83)

图83  天都之路

20.2.1
    天上都会    

        黄山第一险峰天都峰,从峰脚下向上望去,那一副垂直的石梯,悬挂在斧劈刀削的岩壁上,真如人们所形容的是“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特别是原来的老路背面,最险之处更是又高又陡,“万峰无不下伏”,险至不可思议,奇亦不可思议。
        游黄山“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有人说,爬山不险则不奇,登天都峰有新路和老路,可以从黄山的后山北海处,登光明顶,再穿鳌鱼洞,踏百步云梯,绕莲花峰,一直上到主峰之一的玉屏楼,欣赏“迎客松”的风姿,悠然来到天都峰下。此处摆在游人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耸入云端的天梯,通向峰顶;另一条是顺着山道下行,可直达山门。这1800米的高峰既要考验你的体力,也是检验你的意志。古代有人曾到此,驻足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沿登峰石级而上,那似鬼斧神刀削出的垂直绳梯,从天而降,上山的道愈来愈险峻陡窄,只能是抬膝过肩步步升。这千级石梯的尽头就是一块两箱直削,下临无底的巨石,尤如一条露出水面的鲫鱼背,傲然突兀在峰顶的中部。“鲫鱼背”是一段隆起的岗峰,长约30米,高约5米,形似鲫鱼之背,最险处垂直角度竟达85度。上面全是光秃秃的石头,两边陡削耸峙,深壑万丈,险不可测。如今已辟出两尺多宽的石道让游人登上峰顶,能顺利地踏入鲫鱼背。然后再连穿三个石洞,便到天都峰峰顶,此处立有石刻“登峰造极”。传说此地是天上都会,即使是晴朗的时候,也会云雾缭绕。承天风之习习,目万顷之无余,脚下烟云雾遮,极目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72峰尽收眼底,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图84、85、86、87、88、89)

图84  西海翠峰

图85  玉屏峰

图86  黄山莲花峰

图87  九龙峰远眺

图88  始信峰佛光

图89  鲫鱼背

20.2.2
    清凉世界    

        黄山清凉台在狮子峰腰部,海拔1700多米,三面临空,周设护柱,可凭栏观云海、看日出、望群峰,此处地势高旷,树木茂密。石壁上刻有前人题刻“清凉世界”、“天然图画”,实乃真实写照。此地云生脚底,由清凉台眺望书箱、鸡公和骆驼诸峰,宛若浩瀚中的航船与岛屿。附近还有望仙台、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等著名景观。每到酷暑,来到这清凉台,攀援的游人都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沿着花岗岩石壁上刻有“清凉世界”处前行,过清凉台侧的扇子松旁的石磴道向下,渐入冷霜弥漫的世界,在溪涧潺潺,雾霭迷蒙的狮子峰、宝塔峰、驼背峰之间的长长峡谷,有5900多级石磴,再到松石庵。沿途是五颜六色的野山菊,杜鹃花馥郁芳香,芭蕉林簇拥着遮天蔽日,花木繁茂,鸟语清香,各种气候的植物带以及稀少植物达数百种,垂直分布在溪边、涧上、密林之中,从海拔700多米到1600米的不同植物带,你都可以在徒步下山之中来细细欣赏,慢慢品味。
        若下行至谷底,再折回到清凉台,要再登上6000多级石磴,沿途悬崖峭壁的石道上、下处,青苔蒙蔽,俨然黛色铺就,石壁空隙之间悬挂着长长的龙须草,似绿色的幕帘,脚底、身旁,飞流、泉鸣,雾气终日不散,从6月至9月的气温每日最高未超过12度,真是一个避暑仙谷。更有奇的是此处或彼处时时又冒出25度的温泉,让你在清凉之中感到温暖。
        梅雨时节,干涸的崖涧泉眼就会突然复活,飞瀑、流泉、清溪随处可见,给静谧的清凉台增添了清新、灵动的气氛。池潭之多,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如形状奇异的白龙潭、乌龙潭、青龙潭,还有老龙潭、古油潭——即翡翠池等。潭水颜色也怪,深水墨绿,浅水澄碧,当潭石银白时则潭水雪白,潭石金黄时则金光灿烂。尤其是那翡翠池,经千年万年的冲刷和磨砺,泉水流过之处形成一道绿色石槽,泉水极深又极绿,倒影之中的山岩林木在轻风的吹拂下,水波随之荡漾,更显其生动。(图90、91)

图90  雪皑君山

图91  十八罗汉朝南海

20.2.3
    翡翠三瀑    

        黄山的瀑布颇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九龙瀑、人字瀑、百丈瀑三处名瀑。每当大雨过后,那瀑水如自天外而降,瀑声伴着风声、林海涛声,响彻山谷,“带得风声入浙川”,足见其豪爽而雄威之气势。
        在由苦竹溪去云谷寺途中,可观赏到九龙瀑的壮丽美景,那瀑水自香炉峰与罗汉峰之间涌出,绕过天都、玉屏、仙掌诸峰,悬挂在千仞绝壁上,如白龙一跃一瀑,九曲叠落,故谓之九龙瀑。古代诗人形容为:“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暴雨时九龙瀑更有奇特韵味,那飞龙狂奔猛跳,凌空起舞,气势磅礴,瀑流水光,遥挂天河。
        人字瀑又名飞雨瀑,它在朱砂与紫云两峰之间。双峰危崖百丈高,陡峭如削的巨大石壁上,有一处凸出的岩壁内,有泉流至此,始出再分化为两股瀑水,左右分道扬镳,顺着石壁滑落,如玉柱珠帘,形同“人”字飞瀑,轰然之声震耳,极为壮观。郭沫若先生到此观赏兴致勃勃赋诗赞之:“果然大块假文章,瞬间飞泉百丈长。岩上大书一人字,天公表示要投降。”
        百丈瀑在青潭和紫云两峰之间,它从峭壁高耸,深不见底的悬崖处跌落,形成百丈之高的瀑布,因此而得名。水枯之季,泉流如线,轻撒漫舞如飞花,又名百丈泉。而一但大雨骤至,无数泉涌飞卷,如万条白丝带,腾空而泻,其景甚妙。你若是从温泉去云谷寺,就可见其瀑汇入泉流,旋即又注入百丈潭之中。站在观瀑亭处,亲临那飞瀑,感受十分亲切而清爽。(图92、93)

图92  百丈泉

图93  鸣弦泉

20.3

    帝王传奇    

        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云凝碧汉,气冠群伦的黄山,历史上也留下很多帝王轶闻传说,其中尤以轩辕黄帝和明太祖朱元璋同黄山结下的不解之缘,成为千古佳话。

20.3.1
    轩辕炼丹    

        据《黄山志》记载,传说在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后,便思忖修道成仙,寻求长生不老的妙丹。他听道人说“炼成金丹,必资山水,山水灵秀,丹药易成”。便带着左右丞相容成子、浮丘公来到的黟山(黄山),见此处果然是神仙都会,山高林茂,灵泉甘美,很是高兴。
        轩辕黄帝在此住下,采药炼丹整整3年,山上可资烧炭的树木已被烧光,就差那一把火了。于是,轩辕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作为木炭燃烧,烧着烧着,忽然一声巨响,金丹炼成了!轩辕黄帝喜出望外,连忙服下金丹7粒,顿时浑身清爽。他便下山到汤池温泉沐浴,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时轩辕黄帝已是童颜鹤发,青春焕发。这时满天红霞,紫气缭绕,一条白龙乘风而来,驮着轩辕黄帝和左右丞相三人飞天而去。
        有关轩辕黄帝的遗迹在山上随处可见,黄山著名的3座山峰,轩辕峰、容成峰、浮丘峰,就是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而命名。轩辕峰与容成峰相连,峰顶有仙座,传说是黄帝的仙座。据《周书异记》载,峰下的神仙洞、紫云溪,常有紫云聚而不散。黄山36大峰之首炼丹峰,海拔1827米,是当年浮丘公为轩辕黄帝炼丹的地方,至今丹灶尚存。峰前有晒药台,台上宽绰容千人聚集。峰下有炼丹台,皆呈紫色。那玉屏峰、天都峰、莲花峰耸峙台前,景色非凡,有诗曰:
        一声天上玉萧来,三十六峰花尽开。
        向夕轩辕招饮酒,骑鸾更过紫阳台。
        峰下有一条洗药溪,据说当年轩辕黄帝常在此溪边清洗草药。有诗为证:
        红泉声里独徘徊,帝紫当年采药来。
        怪到余香至今在,四时芝术有花开。
        在桃花峰一带,以遍开桃花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见此山峰光秃荒脊,便从王母娘娘处引来一株桃树,亲手栽在山峰的水廉洞旁,还下令让众臣在山上遍植桃树。后来,黄帝采药到此,见满山桃花妩媚喜人,便摘取一些桃花与仙草一起捣碎,饮其汁液后,浑身皮肤光润。他便又将山上的桃树移栽在山下的溪边和道旁,形成峰下十里桃花溪,桃树遍野成林。每到桃花盛开,从山溪一层层铺到山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帔”。花谢时节,落红溪中,一波波桃花流水,汇入汤泉,故为“桃花汤”。这里的桃花呈五种颜色,四时盛开,成为景色宜人的桃苑。宋人石应孙有诗赞道:
        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涧水来。
        况是轩辕亲手植,紫云深处有楼台。
        这段离奇美妙的传说,令人心弛神往。唐代诗人李白曾经两次到黄山寻访。他在汤泉等处游览了轩辕炼丹的丹井、药铫、药臼等遗址。并到轩辕采药的桃花溪畔,流连在清香的山花之间,陶醉在茂密的修篁丛中。一日,他在桃花溪边饮酒,醉倒在形状怪异的巨石旁,呼巨石曰醉石。今人所见“醉石”两个潇洒飘逸的大字,相传为李白所书。离醉石不远处,还立着一高数十丈的巨石,形似横卧古琴。飞泉沸泻,淙淙悦耳,“弦中有流水,石上发清音”,谓之“鸣弦泉”。旁有“太白洗杯泉”,李白曾在此饮酒洗杯,这岩上有硕石极似杯盏,岩下有一汪潭水,清澈见底,景致幽雅。(图94、95、96)

图94  桃花溪

图95  翡翠池

图96  天池碧波

        黄山叠障峰下的白龙潭,传说轩辕黄帝曾取此潭水炼丹,因而感动了潭中白龙,传说是它主动背负着轩辕黄帝,腾空而起,升天成仙的。“帝子丹成去,青天驾白龙。”此处风景亦很动人,“黟山开叠障,万仞金芙蓉。”山峰高峻雄伟,“垒起棱层十二楼”,“翠光浮动万山秋”。峰下的石乳岩中,四季常有白雪石乳滴出,源流东入白云溪,溪水汇入白龙潭中,景色迷人。
        山上还有一些与轩辕黄帝出游有关的遗址。如“仙人峰”的峰顶,有两个石人对坐,其下石壁高五百余仞,有猿猴难攀援之说。据《仙记注》载,轩辕黄帝和浮丘公游览到此歇脚,南向者为轩辕,北向者为浮丘,此峰因而得名。轩辕黄帝乘龙飞升后,峰顶的一对石笋化为10丈高的双峰,谓之真神仙之圣迹也。
        在“芙蓉峰”下有一白马源,沿着溪流的南向处有马蹄石,“千古留孤趾,石上马行迹。”相传是轩辕黄帝骑马游玩在此留下的印痕,石上可见二三十个深浅不一的马行蹄印。在“石床峰”的峰顶上,有一个一丈二尺长,宽五尺的玉琢石床,是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憩息之所。上面有碧石枕3枚,紫石床3张,其下是石屋,深达10余丈。在高700仞的“棋石峰”,隐约闻见仙人对弈的棋石之声,相传是轩辕黄帝与浮丘公下围棋的地方。“曾有樵夫得一逢,传闻棋石在中峰”,后世之人是无处寻觅了。在“莲花峰”下,有时还可见到“容成拜轩辕”的奇景。这些传说都与轩辕黄帝在黄山采药炼丹,乘龙而去的神话有关。游览之中,使人仿佛进入仙人撒下的五光十色的梦幻里。(图97、98)

图97  层峦叠嶂)翠松挺立

图98  城保峰

20.3.2
    悬崖历险    

        明太祖朱元璋在黄山地区进行抗元斗争,前后经历了5年之久的战斗,他依仗黄山的险要地势,多次化险为夷,从而留下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传说。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军在宁国、徽州的路上,与元军相遇,起义军遭到大败,朱元璋独自一人骑着雪花白龙马,冲出重围,逃到黄山西北的一个山坞里。这白龙马因连日奔跑,累倒气绝身亡。朱元璋十分悲伤,拔出宝剑,对着巨石发誓:不推翻元朝,誓不为人!手起剑落,巨石劈裂为两半,这就是黄山“试剑石”的来历。朱元璋掩埋了心爱的宝马,顺着山涧小路前行。当年掩埋白马的山坞,被当地的人们改名为“白马坑”以纪之。
        在慈光寺大殿的后面,有一眼清泉,叫“法眼泉”。朱元璋在黄山逃避元军时,一日赶到朱砂庵,已四肢乏力,饥渴难耐。此刻庵堂和尚已出去化缘,朱元璋走到庵堂后面,见慈光寺大殿后的山峰下有一泓清泉,他上去饮了几口,顿觉精神百倍,疲劳消除。这就是“法眼泉”的由来。
        有一次,朱元璋被元军追踪到桃花峰,云雾挡住山路,正在为难之时,忽然他看到云雾间,有一少年坐在岩石上用竹竿钓青蛙,便上前问路,少年仰面一指,朱元璋顺着所指的方向,很快找到通向慈光寺的小路,摆脱了元军的追捕。此时云开雾散,朱元璋再去寻找那位少年,在他坐过的地方,见到的是三叠泉前岩石上坐着一个石人,它的下面是一个状如青蛙的石头。这段故事给这两块巧石增色不少,后人为它取名叫“刘海戏金蟾”。
        黄山鳌鱼峰的鳌鱼洞,是至北海的必经之路。据说先前还没有这鳌鱼洞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时,陈友谅曾追杀朱元璋到黄山。当朱元璋率兵撤到鳌鱼峰上,见巨石陡峭,千岩绝壁,挡住了他的去路,其后又有陈友谅的军队穷追不舍。处在孤立无援境地的朱元璋,不禁怅然悲呼:“苍天有灵,我朱元璋若有天下之份,请放我一条生路!”刹那间,呼的一声震天动地,山崖处崩开一个三角形的洞口,朱元璋赶忙率军入洞而过,躲避了危险。鳌鱼洞实为因山神搭救他而破石造就,所以,洞旁刻有“天造”两个大字。朱元璋出洞后叹道:天下可以太平了!这便是后来太平县命名的由来。事后,朱元璋还欣然赋诗道:
        黄山天下险,
        我到化为夷。
        叠峰凌云峭,
        悬崖裂洞奇。
        扬鞭千骑跃,
        回首万峰低。
        感谢山灵佑,
        安邦定有期。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在鄱阳湖口大战,相持一月有余,后陈友谅在泾江中流箭而亡。朱元璋胜利返宁,途中众将士游览了黄山,大伙见此山雄绝奇秀,群情无不高涨,惊叹万分。朱元璋却默然不语,仍沉浸在血与火的战斗之中,当队伍游到北海附近的今始信峰时,他也被这千姿流彩的景色所陶醉,不禁脱口而出:“妙哉!吾始信黄山天下奇矣!”后来,此峰就被命名为“始信峰”。(图99、100)

图99  观海楼

图100  山海雾松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