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高水长 >后记

后记

时间:2023-08-21       作者:长江文化       点击量:1,162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参考书目
1.石铭鼎、栾临滨等编著:《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2.王杰、王保畲、罗正齐主编:《长江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7年。
3.中央电视台编:《话说长江》,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
4.原更生:《大江探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5.李学勤、徐吉军主编:《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6.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
7.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今日长江》,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
8.丘桓兴、龚学孺、李耀武:《长江旅行记》,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9.陈建国:《长江风光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熊芳直:《长江古今谈》,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11.彭武文、李英铨、黄仕清主编:《长江文化旅游》,漓江出版社,1994年。
12.朱农、王冰主编:《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武汉出版社,1999年。
13.马蔼乃主编:《可持续发展与长江地区发展战略》,武汉出版社,1999年。
14.郑敬东主编:《中国三峡文化概论》,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年。
15.顾新华、顾朝林、蔡建辉等著:《长江在呼唤——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6.张思平、白康斌、袁运良等著:《长江经济开发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17.陈钧、张元俊、方辉亚主编:《湖北农业开发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
18.石尚文主编:《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与开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19.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0.黄锡荃、苏法崇、梅安新:《我国的河流》,商务印书馆,1982年。
21.成松林编著:《我国的河流》,科学出版社,1983年。
22.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商务印书馆,1984年。
23.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科学出版社,1984年。
24.张文奎主编:《人文地理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5.吴应寿:《徐霞客游记导读》,巴蜀书社,1988年。
26.刘振礼、王兵编著:《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27.胡焕庸、张善余编:《中国人口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28.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9.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30.周振鹤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31.辛向阳等:《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32.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
33.木芹:《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民族出版社,1995年。
34.王仁湘:《中国史前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35.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
36.陶凤珍编著:《少数民族荟萃》,农村读物出版社,1991年。
37.邓少琴:《巴蜀史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38.袁庭栋:《巴蜀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39.王笛:《走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
40.陈从周:《中国园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
41.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42.徐志啸:《玄妙奇丽的楚文化》,新华出版社,1991年。
43.姜彬主编:《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44.陈连开:《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45.李谷主编:《中国旅游知识精华》,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6.王志方主编:《中国旅游手册》,武汉出版社,1995年。
47.株洲市修复炎帝陵筹备委员会编:《炎帝和炎帝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48.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漫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49.《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50.《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5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52.《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后记
大约在两年前,何晓明教授约我参加由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主持的长江文化丛书第一编第一卷《大江东去》的编写工作。我当时颇有些犹豫,因为对长江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有关问题我平常关注得相当不够,恐怕写起来会有不少困难。但最后经不住何教授的一番“煽动”和“诱惑”,我还是答应加入这套丛书的编写队伍。
何教授是用什么来“煽动”和“诱惑”我的呢?他对我说:“你父母是研究长江的,你难道不该写本长江的书来作为纪念么?”在20世纪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有一段时间的名称好像是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成立之初,我的父母就来武汉作了“治江人”,一直干到退休,而我父亲至今仍奔走在长江堤防的工地上。我的父母及他们的同事们,都有着深深的长江情结,这种情结感染着我,使我也从小就培养起对长江的热爱。这样看来,我接手《大江东去》一书,与其说是何教授的“煽动”和“诱惑”,不如说是我内心深处有着写一写长江的冲动。前几年,我曾卷入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说到底,也是这种长江情结在“作怪”。
有了写作的内因,并不等于能写好这本关于长江的书。两年来,我阅读了不少关于长江的书籍,反复修改了写作提纲,因我手头事务较多,又邀请了几位朋友共同参加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我们目前的功力,大概顶多只能写出其十之一二。这本已经写出的书稿,也不过是我和几位朋友描写长江的幼稚粗拙之作,里面必然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更新的地方,甚至会有若干的缺点和错误。
我们在编写《大江东去》一书时参考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资料是我们写作的基础,引用时己尽量随文注出,在书后并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对这些书籍和文章的作者我们要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的按期完成,还要感谢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宣传部和各位主编的督促。而对本书编写帮助尤大的是下面两位先生:一是栾临滨先生。栾先生是我的父执,长期从事长江志的编写工作,他送给我的由他和石铭鼎等人编著的《长江》一书是我们最重要的参考书;一是李文澜先生。李先生负责本书的审阅,对全书的修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在此,我们要特别向栾临滨先生和李文澜先生说一声“谢谢”。
本书由钟年拟定写作提纲,由詹全友、孙秋云负责第1、2、3、4章的编写工作,钟年负责导言、第5章和后记,李东成负责第6章。最后,由钟年修改定稿并重写了“今昔巨变话沧桑”、“主要来水”、“人口构成及移动”、“惟楚有材的话头”、“城镇化趋向”、“未来的展望”等部分。本书的图片搜集工作得到了长江科学院赵卫兵先生、蔡斌先生的大力帮助。

钟年
2000年5月于湖北大学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