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曲水回廊 >长江流域的园林——前言

长江流域的园林——前言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47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有关园林的知识,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称为园林学。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园林学》介绍,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近代的新学科,几乎无不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找到雏形。西方人言必称古希腊,中国人祖述三代,这都表明现在的文化是古代文化的延续,园林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园林的研究,夏商周三代就开始了,否则,当时怎么可能建造出灵囿、姑苏台、章华台之类的大型园林。当时的文献难以保存,所以我们不可详考。中国至迟在宋代已有了评述名园的专文,如北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南宋周密的《吴兴园林记》,后者是江南园林的评述性游记。逮及明清,王世贞的《游金陵诸园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都是对长江流域园林的高度总结。
        20世纪,大约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有了一批园林学的拓荒者,童玉民的《造庭园艺》(1926年),叶广度的《中国庭园概观》(1926年),范肖岩的《造园法》(1934年),陈植的《造园学概论》(1935年),童寯的《江南园林志》(1937年),都是最早运用园林学理论研究园林的开山之作,奠定了当代园林研究的基础。
        关于长江流域的园林,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放在江浙。江浙园林堪称长江流域园林的精华,也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华。已知的、重要的这方面专著有: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陈从周的《说园》等,这些著作是研究长江流域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的不可不读的学术成果。
        《江南园林志》的作者童寯在抗日战争前遍访江南史园,实地测绘、摄影、记录,然后把文字与图片结集成书。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书末附有《随园考》一文。书中的图片达340多幅,保存了30年代园林的真实情况,其资料是很珍贵的。该书到1963年才由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1984年再版。
        《苏州古典园林》的作者刘敦桢在20世纪30年代着手研究中国园林,50年代主持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调查工作,先后调查了190处园林或宅院,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这本著作。全书约13万字,有测绘图172幅、照片661幅。总论部分有绪论、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6章。实例部分介绍了拙政园、留园等15座名园。由于该书是在大量调查之后写成,所以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该书于1979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国园林》的作者陈从周一生致力于园林研究,有很厚实的文化功力,他在此书中不仅从美学角度论述了园林,还分别对苏州、扬州、常熟、杭州、上海、绍兴的名园进行了分别论述,提出了评园、赏园的见解,文章耐读,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该书1996年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此外,近些年来还出版了一些关于园林的书籍,形成了园林热,构成了崭新的园林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了解中国园林,这是完善我们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熏陶我们文化涵养、培育我们爱国感情、增加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的重要环节。每一座园林就是一部鲜活的、物化的教科书,游园如同读书,定会令游者大有收益。不仅如此,园林还是艺术之宫,当我们置身于其间时,定会受到美的感染,享受巨大的乐趣。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应多建园林,保护和完善已有的园林,并且多到园林中去,让园林构筑我们的美好世界!
        在这套《中华长江文化系》中,笔者还撰写了另外一本小册子《千门万户——长江流域的民居》。这两本小册子堪成姐妹篇,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园林与民居,在古代建筑文化中是密不可分的。园林往往是民居的扩大,民居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写这两本小册子时,进行了综合考虑,材料取舍尽量不重复,建议读者把这两本小册子同时参照阅读。
        时下的学术界流行写作所谓专深的巨著,以引经据典,搬弄洋文,玩弄新词语为时髦。笔者认为学术研究应面向现实、面向大众,把复杂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告诉社会,这正是我们应致力的。做好科学普及、文化普及,这正是每个学者神圣的职责。学者应是多面手,既能写大著,也要能写小书;既能写高深的论文,也能写易懂的读物。我建议学者们多写一些广大民众喜欢读、读得懂的书。这本小册子正是在这方面作为尝试。时下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旅游热,人们纷纷到大自然中去,到园林中去,这是一个可善的现象。笔者相信这本小册子对人们的游园与研究园林是有所帮助的。
        本书写作过程中,赵秀琴、蒋富山、代建祥、王玉雄参与了资料工作,特作说明。
        笔者的专业是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对生态环境文化有所侧重,但对园林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根抵,写作中参考了大量已有的学术成果,书中难免有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