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古寻踪 >化石的印证

化石的印证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526       发布人: 长江文化

        长江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成为人类的母亲河。长江之水哺育了万物,也孕育了人类,维系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很早就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上自长江之源的青藏高原,下至长江之尾的长江三角洲,都发现了人类早期活动遗址。遗址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的三级阶地上,大都为高原旷野和山地洞穴遗址,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旧石器晚期。遗址分布较广泛,长江流域的十几个省市区都有发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长江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基本面貌。
考古学上称的旧石器时代与地球历史上的更新世相当,时间为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其间又分为三个时期,距今300万年—10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当于更新世的早、中期,在人类学上称猿人阶段;距今10万年—5万年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当于更新世晚期的前段,在人类学上称早期智人阶段;距今5万年—1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更新世的晚期后段,在人类学上称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幼年,这一时期,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人科,开始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这时的人类过着穴居生活,社会组织为原始群形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懂得用火。生活的方式为采集狩猎的经济形式。历史上把这时期称为原始社会的原始群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1.1 

    猿人阶段的蛛丝马迹        

1.1.1
    三峡地区最早的巫山人遗址    

        巫山山系位于湖北省与四川省交界,北与大巴山相连,东北—西南走向,海拨1000—1500米。长江穿流其间,形成名闻千古的三峡。巫峡在三峡中最为奇伟。沿岸山峦叠嶂,绿坡翠岭,悬崖峭壁;峡中河道迂曲,水流湍急。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不知引来多少文人骚客的赞美吟颂。山峡不仅以其秀奇及美丽的神女传说著称于世,而且留下了早期人类的足迹,巫山猿人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洞苞西坡(俗称龙骨坡)。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长江三峡地区就屡有哺乳动物化石被发现。国外的古生物学者如英国的欧文、德国的寇肯、美国的葛兰阶、日本的松本等纷纷到此进行考察,收集了大批的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杨钟健、贾兰坡也到巫山的盐井沟一带进行考察,并发现过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解放后,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多次组队到三峡以东的鄂西如巴东、建始等地区进行考察,不仅发现了大批哺乳动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巨猿和少量早期人牙化石,这预示,三峡地区与人类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开发的地区。80年代中期,机会终于来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万县地区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联合组队,对三峡以西的川东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前往巫山庙宇镇龙坪村龙洞考察,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信息,尤其是当地一名中医曾在龙骨坡发现"龙骨"(即哺乳动物化石)的事实,考察队员努力寻找,从废弃的石灰岩角砾和黄色粘土中发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如中国乳齿象、最后双齿尖河猪、桑氏鬣狗和祖鹿等,考察队决定在此进一步调查。1985年秋,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巫山县文管所联合组队对龙骨坡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如布氏巨猿、小种大熊猫、更新世豹、扬子江中国乳齿象、云南马、山原貘等。1986年,在第三平台(第三工作坑)下面的粘土中终于找到一颗人类的门齿,这颗门齿属外侧门齿。结构显示较原始的状态。以后又多次进行发掘,发现一些巨猿牙齿化石、哺乳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石制品的发现表明人类在此生活过。石制品原料主要是轻度变质的石灰岩及少量石英砂岩和火山岩,为就地取材。石器制法为砸击法,石器制品形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往往是粗略打一下就使用,有的直接使用,第二步加工较少。器类有砍砸器、石锤等。从制作技术的器形看接近丁村石器。石器的使用标志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加强。
据伴生的动物化石种类组合特点看,当时巫山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是南北动物汇集的中心区,人类当时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半山腰的洞穴中,靠猎获野生动物为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巫山猿人的生活时期为距今约200万年左右。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