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事沧桑 >整合地方文化的脚步

整合地方文化的脚步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24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从洪荒远古时代分散的人类活动,到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崛起,犹如滚滚长江,由西而东,汇纳百川,归流东海,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上、中、下游各地民众相互交流从流域内外文化互相碰撞融合的产物。人口的迁移,则是长江流域文化由分散走向集合,从孕育成熟到大放异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推动力。



1.1

    “绝地天通”
    ——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亚洲大陆南部,巴基斯坦以东的我国西南地区,即云南、贵州、四川。
        “巫山人”的发现证明长江三峡是人类的发祥地。
        ——贾兰坡

        1991年,中国学者出版了一部人类学专著《巫山人》,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美国《科学新闻》发表评论:过去人们对早期直立人生活在非洲以外的概念是难以接受的,现在看来,巫山的这个新发现将动摇人类演化的理论。

        长江流域古人类活动的发现引起世界注目,已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1965年,长江上游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直立人的两枚上门齿化石,中国科学家运用古地磁法测定为距今约170万年。消息传开, 世界很多人类学家感到惊讶和疑惑!他们认为长江上游不可能是直立人乡, 元谋人是从非洲大陆迁徙来的。面对外国同行疑惑的目光,中国科学家没有停止他们的探索。因为中华大地的地质背景告诉人们,长江上游有着适合于早期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地质年代的中新世晚期,长江上游的西藏、云南州、 四川等地是温湿的热带环境,地势不高,山间湖泊星罗棋布,盆地边缘森林繁茂,由常绿和阔叶的乔木或灌木组成,很适合于古猿的生殖和繁衍。地质历史进入上新世时,受印度板块俯冲强大应力的影响,青藏高原再度抬升,中国西北部和中部的自然环境随之改变,秦岭以南的山川、坪坝由湿热向温暖略干的亚热带疏林草原转化。生态环境的变化,明显影响和制约了生物界的演化和发展。长江上游具备古猿向人类演进的环境。
        大自然没有辜负中国科学家艰苦的探寻。1985年10月13日下1许, 中国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在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了一段左侧下牙床和一个上内侧门齿人类化石,分别代表着一个老年个体和一个幼年个体。在此前后,同一地方还采集到120件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化石116件。亚洲最早的人类“巫山人”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来到了我们面前。她向世界宣告:至迟在200万年以前,在中国的长江上游地区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巫山人是迄今所知长江流域最早的居民。
        在200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古人类活动的范围,由上游扩大到了中下游。继巫山人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之后,元谋人、郧县人、和县人、资阳人、筠连人分别在云南、湖北、安徽、四川安营扎寨,生息繁衍,贯穿整个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期。已知的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数十处,同样分布在上、中、下游的山地、盆地、平原地区。虽然这些远古的土著居民人数不多,但是他们拉开了人类开发、利用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序幕。
        公元前9000年-8000年前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道开始进入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流域内更广阔的地域上有了人类的活动,上千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的分布,昭示着原始人群规模的扩大。同时,这些遗址还揭示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人口运动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早中晚期人类活动都有迹可寻,但人口规模、分布范围的迅速扩大似主要发生在晚期。目前早期发现了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中期发现了湖南澧县彭山头遗址和湖北宜都市城背溪遗址。而晚期则多达上千处。一处文化遗址就是一个居民聚落,晚期遗址的明显增多反映出长江流域原始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活动范围的迅速扩大有明显的时间性。
        二是各地原始人的群体活动大体上有自己的范围。长江下游大致可分为钱塘江南岸宁绍平原、北岸太湖平原、宁镇地区三大片。宁镇地区为“北阴阳营文化”分布区;钱塘江南北两岸平原两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则大致表现为“河姆渡文化(早期)-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序列,其中的宁绍平原主要是“河姆渡文化(早晚期)”分布区,晚期更扩散到舟山群岛。而江西以修水山背文化遗址为代表的五六十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鄱阳湖平原、赣江中下游地区。中游主要是“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分布区。上游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但各支流的文化遗存则有不同的面貌,如金沙江的大墩子-礼州文化类型,大渡河流域与青依江、岷江流域也有区别。这些现象说明,在公元前3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在长江流域创造的物质文化已经具备了供养一定规模的人口生存并向四周扩张的能力,而且这些早期的长江流域居民还有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活动空间以及社会组织,他们成为各自地域的主人,努力打下自己鲜明的印记,共同迎接着人类文明的到来。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