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文神韵 >总把新桃换旧符──民间木版画

总把新桃换旧符──民间木版画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500       发布人: 长江文化

1.1

    从“门神”说起    
    
        过年贴门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所谓“门神”,就是看守门户之神,它是中国民间信仰中较早出现的神灵之一。早在周代,中国就流行“祭门”的风俗,门神由是而生。
        关于门神的传说,最早见于汉王充《论衡·订鬼篇》中转引自《山海经》的一段文字:相传很久以前,东海上有度朔山,山上有棵巨大的桃树,桃树下有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口。看守鬼门的是两位神人神荼、郁垒,这两位大神力大无比,若见有恶鬼为非作歹,即用苇索捆之喂虎。由于桃木和两位神人有降鬼之力,所以“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就是门神的来历。门神的传说后来又附会上“钟馗捉鬼、吃鬼”的故事;唐以后又与唐朝两名开国元勋——秦琼和尉迟敬德为唐太宗李世民戎装守夜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门神是用桃木雕成的神像,农历元旦挂于门上,以保护阖家平安。早在汉代就有“立桃象人于门户”的习俗。大约为了简化的目的,“立桃象人于门户”习俗逐渐演变为绘二神尊容于桃木板上,或索性挂桃枝、桃木板于门户,此即桃符,它是门神和楹联的源头。宋代王安石《元旦》诗“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是这一年俗景观。当然,把神像一一画在桃木板上或挂桃木板于门上仍然显得繁琐费事,仍不能满足“千门万户”年复一年的节日需求,于是当纸张的发明和雕版印刷术产生以后,古老的绘制门神的方式就自然而然地为更先进、简捷的木版印刷术所取代,民间木版年画应运而生。
        中国的民间木版画,主要指传统的木刻版画,是由民间工匠雕刻木版然后刷色着墨,印于纸上的一种民俗艺术品。这种木版画按其功能可分为:年画、历画、灯画、纸马、符咒等,主要满足广大民众祈福祛祸、装点年景、美化环境的需要。
        长江流域的民间木版画产地多而分布地域广,内容丰富,风格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中国四大著名年画产地中的绵竹年画和桃花坞年画就分布在长江流域。此外,位于长江流域地区的藏地风马旗、云南甲马、湖南滩头年画、无锡纸马也久负盛名。贵州安顺、四川梁平、夹江,湖北武当山及武汉地区、湖南桃江及江永瑶族地区、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南京及南通、上海等地也出产各具特色的木版年画。
        民间木版画始于唐,兴于宋,其源头还可以向上追溯。究竟先发生于何时何地?尚无确切定论。但它的产生与古代的雕刻艺术、雕版印刷工艺及造纸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却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长江流域作为中华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老的雕刻艺术及印刷术、造纸术十分发达,这就为民间木版画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长江流域民风时尚的需求、宗教文化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民间木版画的生长起着催化作用。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