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文化大系 >长江流域的著名政治家——目录

长江流域的著名政治家——目录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56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前  言
1. 楚庄王:问鼎中原成霸业
1.1 一鸣惊人的壮举
1.1.1 韬光养晦的权谋
1.1.2 灭庸尽展楚王雄风
1.2 政通人和的盛世
1.2.1 潜心启用人才
1.2.2 德威并重的治术
1.2.3 发展经济,壮大国力
1.3 问鼎周室的雄心
1.3.1 问鼎中原
1.3.2 楚晋争霸
1.3.3 伐宋大捷

2. 勾  践:卧薪尝胆修明政
2.1 会稽山下的悲歌
2.1.1 兵败会稽的惨痛
2.1.2 卑躬屈节的韬晦
2.2 卧薪尝胆振国威
2.2.1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2.2.2 夹缝中的辗转
2.3 雄兵崛起成霸主
2.3.1 姑苏山下葬夫差
2.3.2 春秋末年的新霸主

3. 刘  邦:得人心者得天下
3.1 “东南有天子气”
3.1.1 不同凡响的问世
3.1.2 韬光养晦的亭长
3.2 沛城揭竿起义
3.2.1 大泽斩蛇
3.2.2 沛城起义
3.2.3 入关灭秦
3.3 楚汉中原逐鹿
3.3.1 鸿门之宴
3.3.2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
3.4 重温统一梦
3.4.1 “与民休息”
3.4.2 整肃“异姓王”
3.4.3 雄主魂归长陵

4. 萧  何:思贤如渴的圣者
4.1 杰出的人才专家
4.1.1 慧眼识枭雄
4.1.2 月下追韩信
4.2 辅佐刘邦夺天下
4.2.1 耿直谋臣
4.2.2 留守关中
4.2.3 南宫论功勋
4.3 推动汉王朝走向强盛
4.3.1 制定法令制度
4.3.2 善始善终

5. 刘  备:以匡复汉室为已任的蜀汉王
5.1 寄人篱下的浪迹生涯
5.1.1 镇压黄巾起义
5.1.2 投奔曹操
5.1.3依附荆州刘表
5.2 奋然崛起长江
5.2.1 三顾茅庐
5.2.2 东借荆州
5.2.3 攻占益州
5.2.4 汉中称王
5.3 白帝城中的挽歌
5.3.1 孙刘联盟破裂
5.3.2 白帝城托孤

6.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丞相
6.1 淡泊明志的“卧龙”
6.1.1 自比管仲乐毅的抱负
6.1.2 统一中国的“隆中对”
6.2 联孙抗曹的长江角逐
6.2.1 出使江东,孙刘结盟
6.2.2 抗击曹操,三气周瑜
6.3 占据益州,治理巴蜀
6.3.1 雒城之战收益州
6.3.2 以法治蜀,德威并举
6.3.3 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6.4 出师未捷身先死
6.4.1 白帝城中的托孤情
6.4.2 艰苦卓绝的五次北伐          

7. 孙  权:雄居江南的大帝
7.1 崭露头角的少帅
7.1.1 聪慧少年
7.1.2 征讨李术
7.1.3 整肃孙辅
7.1.4 镇抚山越
7.2 横征长江成帝业
7.2.1 聚焦荆州
7.2.2 大战合肥
7.2.3 孙刘交恶
7.3 石头城中的帝王
7.3.1 建业称帝
7.3.2 昏聩晚年

8. 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8.1 犀利的批判意识
8.1.1 神思飞扬的少年
8.1.2 鄞县治水利
8.2 “祖宗不足法”
8.2.1 空谷回音
8.2.2 大展鸿图
8.2.3 两度罢相
8.3 归隐山林的文人
8.3.1 心系变法
8.3.2 诗文巨匠

9. 朱元璋:贫僧出身的明太祖
9.1 削发为僧的贫苦少年
9.1.1 凄苦童年
9.1.2 投奔义军
9.2 扫除割据势力
9.2.1 “欲与西风战一场”
9.2.2 征讨群雄平天下
9.3 出身布衣的开国君主
9.3.1 南征北伐
9.3.2 建都南京
9.3.3 加强集权
9.3.4 诛杀贪官
9.3.5 休养生息
9.4 特务政治的肇始者
9.4.1 锦衣卫当道
9.4.2 大兴文字狱

10. 张居正:回光反照的革新
10.1 名震荆州的神童
10.1.1 年少成名的秀才
10.1.2 庚戌之变的风云
10.2 大展宏图的首辅
10.2.1 艰难的首辅之路
10.2.2 整肃吏治,廓清政治
10.2.3 治理军备,巩固边防
10.2.4 清理田亩,改革赋税
10.3 人亡政息的改革
10.3.1 喜怒无常的君王
10.3.2 毁誉跌宕的人生

11. 洪秀全:彪炳史册的太平英雄
11.1 从科场走向战场
11.1.1 昏天黑地的科场
11.1.2 《劝世良言》的觉醒
11.1.3 组织上帝会 
11.2 金田春雷震神州
11.2.1 金田村起义 
11.2.2 定都金陵
11.2.3 《天朝田亩制度》
11.3 壮志未酬的北伐
11.3.1 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11.3.2 《资政新篇》
11.4 天京城的内乱
11.4.1 天京喋血
11.4.2 暗淡的黄昏

12. 曾国藩:国势式微的关键人物
12.1 为国屏藩的宏志
12.1.1 癞龙转世的传说
12.1.2 严明勤勉的家风
12.1.3 “未信君山铲不平”
12.2 仕途畅达的京官生涯
12.2.1 “书生却进安民策”
12.2.2 难能可贵的廉吏
12.3 投笔从戎的团练大臣
12.3.1 组建湘南特色的湘军
12.3.2 残忍的“曾剃头”
12.3.3 剿杀太平天国
12.4 洋务运动之父
12.4.1 安庆内军械所
12.4.2 经营江南制造总局
12.4.3 开留学风气之先
12.4.4 “圣相”与“元凶”的两极人生

13. 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躬行者
13.1 经世传统的导向
13.1.1 耕读之家的才志之士
13.1.2 协办团练初露锋芒
13.2 晚清政坛上的新星
13.2.1 师生之间的诤谊
13.2.2 新式淮军的崛起
13.3 传统与近代的夹缝中
13.3.1 创办近代工业
13.3.2 创办新式学校
13.3.3 建立北洋海军
13.4 屈辱的外交家
13.4.1 签订《马关条约》
13.4.2 《中俄密约》

14. 左宗棠:引得春风度玉关
14.1 家道中落的奋斗
14.1.1 牵牛降世的神奇
14.1.2 经世致用的转向
14.2 独树一帜的洋务派
14.2.1 带血的崭露头角
14.2.2 创办福州船政局
14.3 永固西陲的爱国者
14.3.1 “海防”与“塞防”的抉择
14.3.2 收复新疆的奇勋
14.3.3 永不瞑目的逝世

15.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梦幻
15.1 明道守儒珍的家风
15.1.1 少年得志的“解元”
15.1.2 尊经书院育人才
15.2 南疆抗法风云
15.2.1 跻身清流名士
15.2.2 务实的抗法谋略
15.3 求强求富的湖广总督
15.3.1 “中体西用”的集大成者
15.3.2 湖北新军的雄风          
15.3.3 东方第一铁厂
15.3.4 两湖书院的清秀
15.4 中体西用的挽歌

16.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6.1 洪秀全第二
16.1.1 满天晓
16.1.2 良相与良医并重
16.2 首举义旗的革命者
16.2.1 创立兴中会
16.2.2 伦敦蒙难
16.2.3 第一任大总统
16.3 捍卫革命成果
16.3.1 艰难的“二次革命”
16.3.2 和宋庆龄的结合
16.3.3 顺应历史的潮流
16.3.4 悲壮的的绝世寄语

17. 黄兴:再造共和的民国元戎
17.1 投笔方为大丈夫
17.1.1 夷夏之辨的升华
17.1.2 科场中的艰难跋涉
17.1.3 不堪客里度春风
17.2 屡败屡战的起义英雄
17.2.1 创立华兴会
17.2.2 孙黄握手东京
17.2.3 碧血飞溅黄花岗
17.3 壮志未酬的共和将星
17.3.1 殊死搏战阳夏
17.3.2 “无公则无民国”

18. 蔡锷: 传奇讨袁名将
18.1 湖湘青衿学子
18.1.1 震惊乡里的捷才
18.1.2 中国士官三杰
18.2 辛亥昆明起义
18.2.1 塑造“中国的普鲁士”
18.2.2 激荡“重九”风雷
18.3 高扬共和之剑
18.3.1 巧計脱离虎口
18.3.2 首举讨袁义旗
18.3.3 英雄无命亦天心

19. 陈独秀: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19.1 “独秀山民”与第一秀才
19.2 “思想界的名星”
19.3 “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19.4 总书记  反对派  退隐辞世

20. 蒋介石:民国时期的政治强人
20.1 初涉政坛
20.1.1 溪口顽童
20.1.2 东瀛学军
20.2 追随孙中山
20.2.1 临危受命
20.2.2 东征与北伐
20.2.3 凶相毕露的变脸
20.3 退出历史舞台
20.3.1 “中美合作”
20.3.2 曲折的抗战路
20.3.3 晚年凄境

21. 毛泽东: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
21.1 走出韶山冲
21.1.1 叛逆少年
21.1.2 “六年孔夫子”
21.2 五四大潮的洗礼
21.2.1 一师生涯
21.2.2 新民学会
21.2.3 湘江评论
21.2.4 驱张运动
21.3 走向农民运动
21.3.1 筹备建党
21.3.2 农运之王
21.3.3 秋收起义
21.4 遵义会议
21.4.1 挺进井冈山
21.4.2 朱毛会师
21.4.3 艰难悲怆的征程
21.4.4 担架上的“阴谋”
21.5 搏击抗日风雷
21.5.1 《论持久战》
21.5.2 重庆谈判
21.5.3 全面内战
21.5.4 开国大典

22.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2.1 嘉陵江——塞纳河——莫斯科河
22.2 浴血奋斗磨练  婚姻悲欢离合
22.2.1 艰难的归国之路 短暂的幸福初婚
22.2.2 创建红七军、八军和百色、龙州政权
22.2.3 踏上抗日征途  再结革命姻缘
22.3 跨黄河  争中原  过长江  进西南
22.3.1 跨越黄河  千里跃进
22.3.2 逐鹿中原  淮海大战
22.3.3 打过长江  直捣南京
22.3.4 进军西南 解放西藏
22.4 “三落三起”  坚持反“左”
22.4.1 第一次“大落大起”
22.4.2 第二次“大落大起”
22.4.3 第三次“大落大起”
22.5 改革开放  发展马克思主义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