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文化大系 >千古奇山峨眉秀

千古奇山峨眉秀

时间:2023-08-21       作者:长江文化       点击量:1,14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峨眉,千古奇山,以秀著名。峨眉山是大峨、二峨、三峨的总称,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曰“峨眉”。峨,是形容它的高;眉,是形容它的秀。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雄踞四川盆地西南缘,介于大凉山和邛崃山之间,大致是南北走向,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今所游者为大峨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势雄伟,千崖万壑,重岩叠翠,流云飞瀑,溪水潺潺,秀丽清雅,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峨眉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四大佛教圣地之中,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文殊、地藏、观音三位菩萨演教的道场,而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演教的道场。
        峨眉山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二世纪东汉时期,各教派就在这里创建寺院,唐宋以后山上的大小寺庙近百座,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有铸造于公元980年的普贤铜铸佛像,有铸于16世纪的华严铜塔,有明代圣积铜钟和巨型瓷佛等等。各寺还珍藏有一批古今名人的碑刻、楹联、书画,如刻有王羲之、褚遂良书法的铜碑;李白、杜甫、苏东坡、黄庭坚、范成大吟咏峨眉胜境的绝唱;历代文人撰写的楹联;康熙和奕亲王手书的匾额;吴道子、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丹青妙手的字画墨宝遍布峨眉。
        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分外迷人。在绵延百里的层峦叠嶂中,既有鬼斧神工的千仞峭壁,又有浓荫似染的青峰翠谷,也有喷珠溅玉的流泉飞瀑。沿途山青水秀,群峰叠翠,小道清幽,古树参天,野花飘香,鸟语猿啼。除“双桥清音”、“洪椿小雨”、“罗峰晴云”、“大坪霁雪”、“象池夜月”等名胜风景外,还有绚丽多姿的曙光日出,蔚为壮观的五彩佛光,瞬息万变的浩瀚云海。
        峨眉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和“中药材宝库”之称。这里有针叶林和阔叶林,有乔木和灌木,有常绿树,也有落叶树,山上有各种植物达3000多种,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冷杉、桢楠、珙桐和杜鹃等。这里有各处动物达2300多种,其中,小熊猫、羚羊、岩鸽、白鹇鸡、胡子蛙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动物。尤为吸引人的当数峨眉山的猴子,它们常在洗象池一带,攀岩爬藤,蹦跳嬉戏,同游人逗趣,还向游人索取食物。景区建立了高山冷杉保护区、杜鹃花珙桐花群落保护区、桢楠林保护区和野生生态猴群保护观赏区等。
        峨眉山,雄秀多姿,气候宜人,景色无限,气象万千,不愧为“天下名山”。



2.1

    自然奇观    

2.1.1
    四大奇观    

        金顶是游人向往之地,也是全山风物精华的聚点。登上山顶,空阔寂寥,百里景物,尽收眼底。北望川西平原,渺渺茫茫;南眺大小凉山,莽莽苍苍;西看千里雪山,横亘天际;东顾乐山古镇,三江环绕。看到如此壮丽的气势,会有胸襟顿开,神驰气旺之感。云海、日出、佛光、圣灯为金顶四大奇观,尤其是佛光最奇。(图3)

图3  峨眉佛光

        佛光。云平风静的午后,当你站在睹光岩边,可见岩前云雾上有一五彩光环,且环中人皆只见自己,不见他人身影,这就是著名的“佛光”。相传佛光最早是东汉永平年间峨眉山隐士蒲公发现的。那天,他见崖下云海翻腾,彩虹中出现一紫冠锦裟骑象者,就去问宝掌大师。宝掌说是普贤现身,并告诉他谁做好事多便可见菩萨,做好事少只能见自己,不做好事者见不到佛光。“金顶佛光”之名和见到佛光吉祥的说法即由此而来。有一年康熙皇帝到金顶,见彩虹中有一人影向自己招手,以为普贤菩萨,问随从看到没有。人皆哄他,答没见到,康熙大喜。清代谭钟岳作诗形容佛光:“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岩石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金顶佛光》)。诚然,人立崖边,阳光从后上方射下,身影落在崖下的白云之上,成七色光环,影在其中,身影晃动,甚为神奇。
        日出。清晨,当启明星隐去的时候,人们站在睹光岩上等候日出了。不一会儿,东方微白,然后出现淡淡的橙色,接着红色扩展,映红天幕,这时,在橙红色的下面,在天幕的低层,涌起起伏的流云,如洋似海,波涛滚滚。转瞬之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浮在银海之上,金光闪烁。接着,渐渐离开海面,冉冉上升,此刻,红日灿烂,光耀长天,普照仙山,分外壮观。(图4)

图4  峨眉日出

        云海。当雨过天晴的时候,站在睹光岩前,放眼望去,无垠的白色浓云,从岩下一直铺展到远方,酷似无边大海。当天空风起,海面上立刻狂涛怒卷,汹涌澎湃,令人惊心动魄。当大风停刮,海面平静如镜,远远近近露出一个个尖峰,宛如岛屿。回目峨眉三峡,如在大海之中,天空碧蓝,海面洁白,尖峰青秀,气氛静穆,使人犹在“蓬莱”仙山之感。
        圣灯。这又是一大奇观,很是神秘。深秋的无月之夜,睹光岩下,万籁俱静,此刻,岩下有许多光点飘来飘去,不一会儿,光点多得如天上的繁星,似节日的火焰,又像仙人撒下的珠宝。僧人称它是“万盏明灯照普贤”。其实,这都是磷矿中磷化氢导致的自然现象。

2.1.2
    双桥清音    

        清音阁作为游人来峨眉觅秀、赏秀的起点,得名于唐人诗句:“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和繁杂的色彩,这里飘逸着淡淡的烟岚,弥漫着醉人的秀色,令人身宁神定;这里山风低吟、流水潺潺,使人进入情韵的境界。
        清音阁位于牛心岭下,东有白龙江,西有黑龙江,习称二江。传说二江是两位仙女的化身,她们一路跳跃,一路欢歌,来到峡口的凤凰嘴汇合,同去遥远的西湖,不料水中一块牛心的黑色巨石挡住她们的去路。但她们并不害怕,齐心协力同时向巨石冲去,霎时,浪花四溅,水珠翻飞,发出“哗哗”的声音。细听,其声激越,不绝于耳,人立于此,心魂飞荡,不可自持。古人说“山水有清音”,实在是领悟深刻。那块黑色巨石,人呼牛心石。石外碧潭如镜,青山倒映其中,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这时,游人站在潭边向上一望,江上有拱形石桥两座,分跨黑龙、白龙二江,犹如彩虹,凌空飞架。待你走近细看,可见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题留的名联:“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音”字则是水声,“清”字则是透澈,那么这“音”要“清”,则靠浓密的树叶过滤,树木的绿色涂染。当你站在石拱桥上,环首四顾,便会发现自己置身于林海之中。岸上,坡上,溪边,山顶,到处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树林,玉立的杉树,挺拔的楠树,笔直的千丈,高昂的香樟,雄健的松树,纤弱的山柳,壮实的青杠等等都拼命伸展枝条,撒开叶片,把峡谷组成一个清凉的世界,那“哗哗”的水声不“清”才怪呢。因此,清代文士谭钟岳给此景取名“双桥清音”。(图5)

图5  峨眉山清泉阁

2.1.3
    神奇的洪椿坪    

        来到峨眉山上的洪椿坪,便可见一株巨大的洪椿古树。早先这里建寺时名叫“千佛庵”,为明代楚山禅师开建,至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年1790年,又有峨眉圆满禅师率人重建,因坪上有洪椿古树的缘故,故更名为“洪椿坪”。
        此坪在宝掌峰下,海拔1120米,四面层峦叠嶂,峰环岭护,深谷幽峦,溪润玲叮。抬头仰望,紫黄的枝条,青翠的叶片,如上万把蒲扇,交织成碧绿的华盖,撑支着冥冥霄汉。站在树下,好比立在碧绿的波谷里,顿觉山阴沁透,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之感。若在晨雨之中来此欣赏,雨雾霏霏,飘洒纷扬,如粉扑身,扑朔迷离,这就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洪椿晓雨”。洪椿树是一种长寿树。战国时代的哲人庄周称之为神树,并在《南华真经》中说它“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洪椿坪殿宇高广宏阔,清洁庄严,雄踞天池峰下。寺内佛像俱存,古貌如新。有清康熙皇帝御笔手书大匾“忘尘虑”三字,似乎他到此处也有洗心革面之情怀。大殿两侧则悬有他孙子乾隆皇帝亲题的一副对联,文词隽永,对仗工整,比昆明大观楼上的“天下第一长联”还多20余字。寺内还有清末所制的七方千佛莲灯一具,高两米,直径一米,有纹龙七条环于灯体,并有佛像数百匝排列,雕镂精致无比,为洪椿一宝。
        明崇祯年间,洪椿坪上出现一怪僧,面容清瘦,袈裟破烂,因头缠灰绣巾,人呼“绣头”。绣头每日坐禅,不与人交往,自耕自食,喜饲蛇鼠,常年着禅衣,从不沐浴,每日深夜子时起,边念经边登山,辰时返回,风雨无阻,几年如一日,人以为奇,后不知所终。
        出洪椿坪后,沿途直上,道路迂曲徒竖,千折百回,即是著名的“九十九道拐”。此途要经过龙居溪,据说过去曾有个百余岁的疯僧至此,见一巨蟒出挡路,他便念咒驱蟒。但当人们得知此处有巨蟒出没后,便再也无人敢碰这里的草木,并以“龙居”名之。
        洪椿坪下有锡杖泉,泉水清凉洁净,沏茶尤美。游人至此,都爱品尝。相传明代洪椿坪常缺水,德心禅师决心挖渠引天池水下来。天池仙女被他的雄心所感动,赠德心一根锡杖,嘱他用杖凿石,边凿边唤“打通天池水,引来锡杖泉”。三杖下去,泉水喷涌入寺,留下锡杖泉的佳话。

2.1.4
    开光盛典    

        1990年9月11日,峨眉山金顶华藏寺修复竣工和新铸普贤铜像开光。两典并举,高僧云集,游人如织。这天深夜,漫天大雾,天寒地冻。突然,到了半夜,云开雾散,忽见华藏寺光焰万丈,执勤人员以为失火,赶忙走近一看,只见睹光岩前,无数火花飞舞,如节日焰火,五彩缤纷,时散时聚,艳丽悦目,明如白昼。新建的华藏寺被金子涂染一般,分外耀眼,如天上宫阙,似海市蜃楼,游客们大为惊叹。僧人们看到万丈光芒的圣灯,万分激动,双手合十,不住念诵:“阿弥陀佛,万盏圣灯照普贤!”一老僧大发感慨:“如此这般奇妙的圣灯,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正是我们国家昌盛,人民安康的象征;也是佛祖显灵,为普贤开光盛典呈现祥瑞。”圣灯大约半小时后,倏然熄灭。实际上,这是磷火所致。

2.1.5
    奇妙的洗象池    

        洗象池座落在一片杉林之中,明代初建时,只是一亭,亭前有一六角形小池,旁有一石象。这里终日无水可饮,后僧人从远处的弓背山架木引水至此,游人见水而喜,故将此亭名曰“初喜亭”。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99年,在此地扩建为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至此,必定在小池洗浴其象,故小池名为“洗象池”。
        洗象池旁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叫“升象石”。池边不远就是危岩,岩边刻有“岩谷灵光”上个大字。岩下终年为白云环绕,难见其底。
        洗象池海拔为2070米,云雾飘去飘来,伸手可摸。每逢晴夜,云收雾散,皓月清辉,宛若身在天宫,彻体生凉,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这就是神秘的“象池夜月”。
        洗象池一带也是猴群栖息之处,常见猴子向游人索食的有趣妙景。只要游人友好地拿出食物,猴子便欣然让道。倘若游人躲躲闪闪,猴子反而会抢夺背包,寻找食物。如果游人没有食物,只要打开背包让猴子看过,并双手一拍,然后手掌向上,猴子也会让道。胆大的游客可与猴子嬉闹逗乐,甚至与猴子勾肩搭背,合影留念,这也是游峨眉的一大乐趣。



2.2

    胜景流芳    

2.2.1
    华严铜塔    

        当游人来到伏虎寺,必定要去观赏寺内的铜塔,铜塔高5.8米,14层,八角对称,上刻精巧小佛4700尊及《华严经》,故铜塔名华严塔。据印光法师所辑《峨眉山志》记载:华严塔为明万历陈皇后购青铜铸成。
        以其高大而论,华严铜塔乃全国之最。400年的风风雨雨,塔上佛像,仍眉目清秀,经文清晰可读,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铜塔随时代风云变幻而沉浮。其塔原供峨眉城南三里的圣积寺内,1958年的“大跃进”,圣积寺改为工厂,铜塔被运到重庆一家工厂准备化铜。当时工人们见它是佛教圣物,不忍心毁掉,便把它藏在一间黑屋里。1960年,其塔被四川省文化局的人发现,便运到成都人民公园博物馆存放。1964年峨眉山文物管理部门又把铜塔运回峨眉山报国寺内。1972年置于七佛殿后坝子上,供人观赏,直到1982年又迁入伏虎寺新建的塔亭内,重展光华。
        历代文士对铜塔多有吟咏,如清代文人王日曾作一诗:
        一塔凌霄会万灵,经传大藏又分身。
        劫来不碍无边法,各显慈悲度世人。

2.2.2
    圣积晚钟    

        “历览群峰,由兹起步”。报国寺在峨眉山麓光明山下,为进山门户。冯玉祥曾题“名山起点”。在报国寺外的凤凰堡上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大钟亭,灰瓦红柱,古色古香,“圣积晚钟”便悬挂在钟亭上。
        “圣积晚钟”是峨眉山十景中唯一的人文景观,并列为之首,别有情韵,引人入胜。寺钟乃明代嘉靖年间圣积寺住持别传禅师所铸。当年别传禅师,踏遍云贵川三省,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叩开1000多位文武官员的大门,得到多个信士的捐助,才购得铜2500斤,铸成高2.3米,重1.25吨的全山第一大钟。上刻自晋以来历代君王、文武将相、高僧居士姓名、佛偈等铭文70000余字。禅师铸就此钟的用意:一是“警醒顽愚”,二是“朝叩见真如,暮叩群魔散”。昔日夜晚,每敲一下,钟声历时一分十五秒,声闻30里,空谷传音,动人心魄,故名“圣积晚钟”。
        但是,已有440岁的“圣积晚钟”,却历尽了沧桑,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民国初年,四川财政困难,新上任的都督尹昌衡为了应急,便派人把铜钟运到成都,准备化铸铜元。愤怒的僧众来找尹昌衡据理力争,才物归原寺。1958年大办钢铁时,大钟险遭毁灭,后因有人制止,虽保存下来,但留下一个洞,一直被丢在黑屋里。直到1984年,大钟几经周折迁移到报国寺,钟体上的洞口这才用铜皮补上了,但声音有些沙哑,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述着沉重的历史。

2.2.3
    飞来殿    

        飞来殿位于峨眉城北门外五华里处的飞来岗上,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庙宇,相传它是从天外飞来的,故名“飞来殿”。
        传说此殿为鲁班大师亲手所建。仙人吕洞宾参观后,殿突然跑到了杭州。鲁班追到了杭州,让徒弟在大殿石基石柱上刻下几朵云彩,大喝一声“起”,殿就往回飞。半道上,鲁班发现有一把斧子忘在柱子的孔眼里,就攀上柱子去取,不小心,碰掉了大门上的一块枋。大殿飞回了原地,可那块枋至今无人能配。原来,宋初峨眉县令在飞来岗小坪上,修建一座天齐王行庙,供奉东岳大帝,由杨希颜先辈主祠。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因嫌庙宇狭小而拆毁重建。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被兵营所占。开庆一年(公元1259年)因元兵入侵,庙宇废败。德佑二年(公元1275年),峨眉归元兵所占,暂停战祸。邑之儒生杨震炎得乡绅任万禄、道士梁炳发资助修缮。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经不断修复,取名“东岳庙”。正面檐柱三开间,内深各五开间。殿阔18米,深30余米,减柱造法,歇山式屋顶。柱头斗拱雕有象鼻和龙头。殿前两根楹柱上,各缠一条张牙舞爪的泥胎金身蟠龙,精致华美,情趣盎然。正殿供东岳大帝铜像,坐于石台之上,身高6米,净重25吨,规模仅次于万年寺之普贤骑象。“大跃进”年代,东岳大帝铜像锯毁。“文革”中,所有神像被毁,古牌被砸。直到1981年开始修复殿堂,整制一新,使古殿重现光芒,恢复昔日胜况。

2.2.4
    九老仙府    

        九老仙府是峨眉山一大名胜,为峨眉十景之一。
        穿过遮天蔽日的阔叶林,走进巨大的峡谷,谷底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涟漪泛光,淙淙有声;仰望,两岸高峰连绵,翠绿如森林从谷底直铺天崖。随着山风的吹佛,清香入鼻,山溪畔盛开着一丛丛、一簇簇色彩艳丽的花朵,使人觉得在仙境里漫游。隐约间,传来隐隐水声,走近一看,一道白帛似的飞瀑从百米高的岩端贴壁倾下,清柔飘逸,飞珠溅玉。
        走过“九十九道拐”险坡,便来到仙峰寺。仙峰寺殿宇四重,寺前古木参天,寺后长寿岩高耸入云,寺周为群猴栖息地。在仙峰寺附近便是“九老洞”。洞口约4米,内洞重叠,深不可测。相传古时轩辕黄皇到峨眉山向天真皇人求道,见一鹤发童颜的老翁坐在洞口,便问:“有侣否?”翁答:“洞中还有八老。”故此洞得名“九老洞”。从此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仿佛这是一个通向童话般世外桃源的仙洞。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意欲成仙的信徒和寻宝探奇的人们,入洞以后,便一去不返。1983年,昆明3个大学生逞勇而入,竟迷失洞内达20多天,幸被发现,方免于灾难。近年,经实地勘察,此洞总长1505米,洞道密集,乃楼层式网状洞穴系统,有支洞67个,洞中有石芽、石花、石笋、石柱、吊岩,比比皆是。洞穴景观光怪陆离,凉气袭人,恍惚如梦,玄秘神奇。

2.2.5
    峨眉金顶    

        峨眉金顶,海拔3077米,顶部为一小平地,历代寺庙集中建于此处。与金顶相连,则有千佛顶、万佛顶。万佛顶为峨眉最高峰,海拔3099米,此即大峨峰顶。金顶的主要建筑为金殿,最早为汉明帝时所建,名叫“普光殿”,大约在唐宋之际,改名为“光相寺”,此后又改名为“永明华藏寺”。明初,宝县和尚重建此殿,以铁为瓦。后来因山顶多遭雷击火灾,屡建屡颓。清巡抚张德地、清兵总祁三升等先后捐资重造,又有别传和洞、妙峰和尚、惟密和尚等次第更迭创修。其瓦、柱、门、窗皆为铜中掺金建造,因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而得名。
        金殿为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西蜀蕃王捐造,规模宏大,万历皇帝赐名,高2.5丈,广1.44丈,深1.53丈,精工细雕。清代刘咸荣曾有联:“碧岗丹嶂极高寒,到此间,搔首可问天,懒问天,但闻佛笑;玉宇琼楼真咫尺,喜今朝,展眉能近月,要留月,不许云飞。”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殿毁于大火,仅存一小块刻有佛像经文的殿壁尚存。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曾依旧样用砖木复原,1972年又毁于火灾。今尚存一高2米、宽0.85米的铜碑,正面刻有王毓宗所集的王羲之字体《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背面刻有为傅光宅所集的褚遂良字体《峨眉山普贤金殿碑》,现置卧云庵中。金殿已于1984年重建,规模空前。



2.3

    名人踪迹    

2.3.1
    万历皇帝与峨眉情结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在我国历代帝王中,对峨眉山佛教支持最大,赐敕次数最多的要数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仅敕书就有三道。万历皇帝为何如此重视佛教,在敕书中讲得十分明白:“朕惟自古帝王,以儒道治天下,而儒教之外,有释教翼辅并存。”这就是说光靠儒教治国治民还不够,还得用道教、佛教思想来辅助。
        而万历皇帝厚爱峨眉山佛教的原因,则与他母亲慈圣太后礼敬峨眉山普贤大士有关。传说慈圣太后崇佛,她年轻时,美貌贤淑,甚得太子朱载宠爱。她料定太子不久会坐龙位,为巩固自己的贵妃地位,就必须为太子生个儿子。于是她来峨眉山普贤寺(今万年寺)向普贤大士许愿:若生太子,定为菩萨建殿穿金。不久,果然生下太子朱翊钧,穆宗(朱载)大喜,倍加宠爱。朱翊钧登基后,不忘菩萨恩德,敕建无梁殿罩护普贤瑞像,御题“圣寿万年寺”;同时颁赐铜印一枚,中刻“普贤愿王之宝”;还赐经书多部。白水寺僧人为感万历皇恩,将白水寺改名为“万年寺”。
        由于万历皇帝的支持,峨眉山僧乘机四方募化,不仅维修和扩建了许多寺庙,还新建了永明华藏寺、大佛殿、太子坪、洪椿坪、慈圣庵、金龙寺等,又广招门徒,常住僧达1700人,使峨眉山佛教名扬天下。(图6)

图6  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铜像

2.3.2
    李白情系峨眉山    

        在众多的骚人墨客中,李白与峨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仲夏,李白登上峨眉山,为峨眉秀色所倾倒,就吟出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和“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的绝唱,他惊异峨眉山的迷人景色,更对峨眉山的月色恋恋不忘。他赞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而令他终生难忘的是峨眉山的朋友之情。
        当年,李白来到白水寺,受到住持广浚的热情接待,二人意趣相投,一见如故。广浚和尚在经课之暇,常陪李白在池边赏景。年轻的李白,风华正茂,雄心勃勃,观赏山色,浮想联翩,诗思波涌。每当此时,广浚则静坐抚琴,借以抒情述志。琴声缓如林间细雨,急如万壑松涛。李白为广浚的优美琴声所打动,写下了有名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随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在诗中称赞了广浚精湛的琴技,表达了对广浚的敬佩和知己之感。在白水寺前的明月池畔尚有“广浚弹琴处”和“李白听琴处”。
        相传寺周溪内的青蛙也为琴声吸引,其中有一只变成绿衣姑娘偷偷学琴,操练众蛙。广浚死后,寺周琴声不绝,乃青蛙在演奏,真是妙趣横生!故人称此地蛙为“弹琴蛙”。

2.3.3
    无穷禅师之死    

        在峨眉山佛教史上,无穷禅师是位功绩显著的大德高僧。无穷是通天大师的弟子,俗姓田,名叫真法,法穷乃是他的号,四川铜梁人。长大后,忽然觉悟到人世的无常,于是便背离妻子,来到峨眉山,拜通天为师,剃发出家。
        此间,无穷曾去山西五台山参拜。回峨眉后更勤奋上进,刻苦努力,废寝忘食,汲水打粮以供奉寺僧。后当通天大师的侍者,捧巾持瓶达数年之久。一天他长跪于通天大师面前,请大师开示。通天说:“若问修行之事,也奇特,也平常,只要制心一处,就无事不办。”无穷点头礼谢。从此,无穷更加刻苦修行。
        无穷在厨房工作时,搬柴烧火,不惮烦劳,每次吃饭都等大家吃完后才吃,而且他只以糠为食。一天,他不小心摔破了一个碗,于是不辞而别,下山沿门乞讨募化,最后竟带了3000只碗回来。他早晚在佛前发愿立誓,见者无不肃然起敬。他还在身上点燃48支蜡烛,用来表明他的48个大愿。
        不久,无穷前往荆南之地,栖居于一禅寺。每天诵读《华严经》不止。无穷不善书写,便割臂放血,请僧人用他的血为墨,代为写经。一部《华严经》写完。无穷说:“还没完。”又割臂出血,让僧人用血又写了一部。众僧见后无不感动。于是有人捐钱造了三尊涂金佛像,恭送无穷供养。
        万历二十八年,神宗为给母亲慈圣太后祝寿,敕书万年寺,新建无梁殿。僧人为感皇上“隆恩”,决定新建慈圣庵,供奉太后瑞像。无穷主动承担了建庵任务。施工时,无穷亲自参与扛木运瓦,为工匠们送茶水。因此,众人十分感动,更加努力,一年就修成了一座两个大天井,楼高五层,典雅古朴的慈圣庵。皇帝为此赐予五大典一十二部,百吉幡两幢;慈圣太后则赐《华严经》和《法华经》各一部,全用锦缎作成。又有梵僧赠送金书贝页经一函,为中华所仅有。以后,皇宫又赐庄田、黄金、紫衣等。其后,无穷又协助其他寺庙,维修殿堂,植树造林,整修游道,受到全山众僧的爱戴。
        万历三十七年,他长途跋涉到京城,向慈圣太后化缘。慈圣太后听说要在峨眉山修建大佛寺,立即命执掌皇库,赐以千金。半年后,一尊高达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铸成。佛像镀金,光彩夺目,神情慈悲,令人崇敬。可是因体积庞大,无法运上峨眉供奉,便在县城外建库供奉。不到三年,便修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佛寺。
        然而,那位执掌皇库的官吏,为向太后报帐,派人来峨眉山了解建寺情况。调查人并未声张,走遍全山,不见新铸观音铜像。执掌皇库官更大为震怒,立刻奏明皇上,将正在京城的无穷禅师抓起来,未经审讯就以“贪污皇金”之罪处死,终年67岁。
        禅师门人闻此恶耗,立赴京师鸣冤,请求派人复查。来人在城外见到大佛寺后,回朝如实禀报。皇帝为无穷恢复名誉,派人按国师之礼,修建一座无穷塔,将禅师骨灰置于塔中。

2.3.4
    蒋介石的军训团    

        峨眉山麓有一个地方叫红珠山,山势不高,连绵起伏,松林茂密,云岚飘忽,氛围清幽。十几幢典雅的楼房,隐于林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的夏秋之间,蒋介石在报国寺办军训团时,就住在这松林中的一座日式平房里,楼外竖一石碑,上刻“蒋介石官邸”五个大字。
        峨眉军官训练团分两期,学员全都来自四川、西康、云南、贵州等省的军官和部分地方上的政教人员,共4003人,在此进行短期培训。
        办军训团的主要目的,按蒋介石说是要培养“新军人”,“增进感情,使军官团确能成为全国军人最亲爱的唯一的大家庭”,“完成现代军人‘德、智、体、群’四育之修养。”其实,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在于笼络、控制西南军政人员,要大家效忠于他,助他“成功立业”。
        军训团的筹建由薛岳部的军长吴奇伟率部办理。从邻县征调民夫万名,砍伐林木数千株,占用民地庙土,修建营房、讲室、礼堂等。
        凡参加受训人员,不论官位高低,所带随行人员,一律先住在峨眉县城东郊大佛殿,武器也暂存此处,待毕业后领回。在受训期间,所有人员一律住在营房里,按时出操上课,不准随意外出。
军训团机构庞大,蒋介石亲自带有心腹、军政、特工人员500多人。蒋介石自任军训团团长,21军军长刘湘任副团长,军委行辕陆军处处长陈诚任教务长,24军军长刘文辉等七人任团副。
        军训内容主要是政治、军事,还有“新生活运动”的内容为辅。在上军事演习课程时,蒋特将最新式的大炮、高射炮、机枪、迫击炮拿来,实弹演习,以显军威。
        为了蒋介石的安全,也为了控制受让人员,军训团外围由21军独立旅负责警卫,内部由侍卫团、宪兵团、别动队负责保卫。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真是森严壁垒。

2.3.4
    郭沫若峨眉之行    

        1939年,郭沫若回到沙湾为其父亲祝86岁寿辰。过了三日,从沙湾到峨眉为其亡母扫墓。郭沫若含泪在母亲墓前叩了三个头后,脱下呢帽,默立墓前。郭沫若母亲姓杜,是位贤妻良母。郭沫若初生时,一足先下,是个难产儿,因此她母亲特别宠爱他。在他两岁时就教他诵唐诗、唱儿歌,给他讲故事……郭沫若回想至此,泪如泉涌,用发自肺腑的心声,倾述着对慈母的哀思。
        第二天,郭沫若行步12华里来到报国寺,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到郭沫若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后说:“郭先生,我是本县小学教师,我们师资培训班的老师们听说你来了,都很高兴和激动,推我当代表,请郭先生明天下午到培训班作时局演讲,以开茅塞。”
        郭沫若精神一振,眼睛一亮,面露喜色,立刻回答:“好,我一定同大家见面。”
        第三天早饭后,郭沫若步行到报国寺,住持和尚果玲见是文化名人郭沫若,欣喜异常,立刻迎入客堂,亲自献茶,并派厨僧磨豆花,备素菜。果玲讨好地说:“郭先生,蒋委员长在这里办军训团时,就住在大佛殿侧凝翠楼。那里景致优美,郭先生是否去观赏一下?”
        郭沫若一听到“蒋委员长”四个字,心里很不愉快。但想到果玲是一番好意,只好随同。
        凝翠楼,名不虚传,果是翠树环护,群芳簇拥,清幽雅静。果玲取来文房四宝,请郭沫若留下墨宝。郭沫若提笔便写:“果决方能精进,玲珑便是禅机。”果玲见郭沫若把自己法号写在二句之首,惊喜极了,忙两手合十,恭敬作谢:“感谢郭先生,阿弥陀佛!”
        郭沫若从报国寺回县城,就向峨眉师资班走去。他刚进学校,就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在礼堂里,郭沫若向教师们讲了抗战局势。他明确指出,只要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郭沫若每次演讲时,尽力避免提到蒋介石。一则是对蒋介石不满;二则因当时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党政人员提到蒋委员长时,必须立正。此时,郭沫若一不留神提到了蒋委员长四个字,不得已站起来,双足碰了一下。不料被成都一家报社记者见到。当天晚上,这名记者找到郭沫若后,客气地说:“郭先生,我是报社访事,有四个问题请教,不知郭先生愿意赐教否?”
        郭沫若微微一笑,说:“请坐,请提。”
        记者坐下后摊开笔记本便提:“一,今天下午,郭先生提到蒋委员长时,立刻起立。这使我回想起郭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何前倨而后恭?”
        郭沫若冷冷一笑,回答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记者又问:“二,我记得郭先生写过一部书《反正前后》,里面提到‘黑猫’(即郭原配夫人张群华)。这次先生归来,如何对待黑猫?”
        郭沫若略带歉意地把头一点:“我向她作了三个揖,说了三个字‘对不起’”。
        记者又问:“三,瞿秋白同郭先生同是新文学界高手。瞿秋白被杀,而郭先生荣任厅长,有何感想?”
        郭沫若回答:“有幸,有不幸。”
        记者再问:“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听说最近在陕北,两党军队在磨擦,这影不影响抗战?”
        郭沫若严肃地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妯娌之间吵架,是常有的事。大敌当前,应联合抗日,不会影响抗战。”
        记者见郭沫若气度从容,随问随答,十分敬佩,便恭敬地说:“谢郭先生赐教。”
        郭沫若离开峨眉前,为酬谢任柳村(四川大学助教)的盛情陪同,特地写了一幅联语相赠:
        “刚日谈书,柔日读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峨眉山,千古奇山,是目前全世界18个、中国3个自然与文化遗产之一。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加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奇特的地质地貌蜚声中外,自古就是人们观光、朝拜、科教、休闲的天下名山,每年到峨眉山的旅游者达百万人次以上。最近,峨眉山相继推出了高山杜鹃观赏游、翠楠古刹休闲游、佛国天堂朝圣游、自然生态戏猴游、高山赏雪滑雪游等旅游新线路,建成了“震旦第一”,“雄秀西南”新景观及伏虎寺五百罗汉堂和城区16道保龄球馆。有关方面正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我国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峨眉山世界遗产资源的价值,对老景区的自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包装。一座新内容、新形象的峨眉山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图7)

图7  峨眉夕照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