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文化大系 >气吞太华武当山

气吞太华武当山

时间:2023-08-21       作者:长江文化       点击量:1,573       发布人: 长江文化

武当山又称太和山,古称“碜上山”,地处湖北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公里,为我国名山之一。它兼有五岳之雄、险、奇、幽、秀的综合优势,72峰,36峰、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等胜迹,构成了武当山美不胜收的天然图画。因此有“第一山”之誉。至今,宋书法家米芾题刻的“第一山”巨碑,仍然耸立在“元和观”前。此山山高峰险,洞深谷幽,气势磅礴。明代徐霞客盛赞为:“气吞太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图39)

图39  武当山

14.1

    “五里一庵十里宫”    

        武当山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纯粹的道教名山。历代著名道家和道教人物,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之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这里还是闻名于世的武当拳发祥地。据记载,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推行道教。宋、元屡有拓建增修,道圣帝教寺观逐渐增多,遂成道教胜地。至今尚存天乙真庆宫石殿、古铜殿、琼台石殿等。

14.1.1
    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敬奉“玄武君”的武当道教,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避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尊为“镇天真武灵位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据称,武当山即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真武帝君本是古代净乐国王的太子,可他无意于王位,一心只想成仙升天。国王、王后百般规劝、千般阻挡均无效,于是玉清圣祖紫衣道人便指点真武越过大海到武当山修行。
        相传真武漂洋过海来到武当山时才15岁,其母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一直追赶到武当山山坡上。眼看太子在对面,就大喊:“儿呀,快转来!”连喊18声;下了18步,太子在对面连应18声,却连上了18步。此处即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善胜皇后终于追上并抓住了儿子的衣角。太子拔剑割下衣角,皇后落空松开了手,被割下的衣角飞落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皇后仍紧追不舍,太子情急之中举起宝剑,朝身后大山猛一壁,这一剑山崩地裂,高山立即分成了两半,中间出现一条“剑河”,将母子分隔两岸。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泪如雨下,竟把她站的地下冲了个大坑,于是,就有了“滴泪池”。而真武的那一剑不只是将大山劈成了两半,同时也斩断了他们母子相见的道路及人间牵绊。
        真武历尽艰难上了武当山,一心想修炼成仙,潜心静坐了十年,也未悟出道法来,只觉寂寞孤单,挨饿受冻,想想锦衣玉食的昔日太子生涯,看今天的难成正果,顿觉灰心丧气,想下山还俗。他走到山腰一水井旁,发现一白发老妇手握铁杵艰难的磨砺,以至气喘吁吁,汗流满面。真武困惑不解,上前询问,老妇答道:“磨成绣花针。”真武更觉奇怪:“铁杵磨针,何年何月才成?”老妇笑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真武顿悟,不觉脸红,折回深山继续修炼。这个磨铁杵之老妇,传说是道教玉虚圣祖紫玄君所变。现在的“磨针井”是座纤巧玲珑、布局别致、结构紧凑的小型道院,距玉虚宫不远。大殿内,老妪磨针的一组精细雕刻还清晰可见。殿前立有两根水桶般粗的铁杵,乌黑发亮,象征着老妇当年所磨之铁杵。
        在武当山南岩宫后,有一青石院落,藏于绿树丛中。传说真武感悟后,复回山中,住在南岩修炼,从早到晚,静心端坐。鸟儿在他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他也不动一下;身边的荆棘穿透脚板,又从胸口长出,他依然聚精会神的修道。他常年不吃不喝,肠胃闹腾,就把肠胃换出来。真武整整修炼了42年,终于有些道行。这天,忽听崖上高喊救命,他只好奔去,见一只斑斓猛虎,正张牙舞爪扑向一个姑娘,真武将猛虎赶走,姑娘感激不尽,迟迟不愿离去。她见真武头上鸟儿做巢,头发盘成丝饼,又脏又乱,便掏出梳子为真武梳头。真武见姑娘一边梳头,一边眉目传情,勃然大怒,厉声申斥。姑娘羞愧难当,转身跳崖。原来那姑娘是紫元君所变,专门来检验弟子的。人们敬佩真武是位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就盖了一座梳妆台以示纪念。
        42年的修炼使他得道成仙,终成正果。如今36岩中最美的南岸悬崖绝壁上,有用完整岩石凿成的石殿。石殿内“天子卧龙床”组雕、“三清”塑像,生动逼真,特别是环立在殿内的500尊铁铸灵宫,更栩栩如生。石殿的右下方崛起一峰,上面就是梳妆台和飞升台的遗赴,与峭壁上的建筑相互呼应,传说真武就是从这里成仙升天的。

14.1.2
    真武像与永乐皇帝    

        武当山最高峰的天柱山海拔1612米,顶部建金殿一座,是武当古建筑之精华,可谓举世无双。它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6年),是一座铜铸台阁式四坡重檐宫殿,阔、深均为3间,高5.5米、宽5.8米、深4.2米,重檐迭脊,翼角高翘,殿脊饰有仙人、珍禽、异兽;瓦楞、檩桷、檐牙、窗棂、门楣、门槛、大门全采用铜铸构件,铆榫拼焊而成,外鎏赤金,金碧辉煌,光耀数十里。殿内大厅有真武大帝鎏金铜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正襟危坐,面庞圆胖,丰姿魁伟,重达10吨。两旁立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是全武当铜铸造像艺术的精华。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起兵夺了侄儿王位,称永乐皇帝。皇族心里不服,但又不便公开表示反对。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皇亲都信奉道教,便祈祷真武大帝惩治永乐皇帝,而永乐皇帝为征服人心,决定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编造了真武保佑的神话。
        在当时大兴土木期间,永乐皇帝特别关心真武大帝神像的塑造。工匠们谁也未见过真神仙,就把真武神塑成美男子。尽管工匠们呕心沥血,各施技巧,塑出许多神像,但永乐皇帝一个也看不上,说他们闭着眼瞎造,并把工匠们全都杀掉了,后来,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工匠看透了永乐皇帝的心思。一天永乐皇帝正在洗澡,这位新招来的姓姬的工匠师傅,前来问真武帝塑成何样,永乐皇帝欲言又止,让姬师傅抬头。这时姬师傅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就按永乐皇帝出浴时披头散发,打着赤脚的样子,铸造了金殿的那尊真武铜像。永乐皇帝看后,连声夸好,并剪下自己的一撮胡子,安到神像下巴上,故有“真武神,永乐像”之说。
        金殿由于焊接工艺精湛,铆榫拼合得严实无缝,密不透风,即使外面山风呼啸,殿内蜡烛的火苗也纹丝不动。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殿光灿夺目,雄伟壮丽。殿前门额上有永乐皇帝手书“金殿”二字。殿内的这组神像及供桌、香案都与金殿焊接为一体,总重量达18万斤。

14.1.3
    雷火炼金殿    

        自南岩以上,山势越来越高,林木愈来愈密,十分陡峭。险峻之处,有石栏为户。到达金顶之前,要经过座落在孤峰之上的太和宫。这里曾有屋宇510间,现仅存钟鼓楼等少数建筑。其对面小莲峰上有转辗殿,殿内还保存一座小铜殿,高、宽、深均不足3米,小巧玲珑,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在此了望金顶,历历在目。金顶面积不大,东西长7丈,南北宽9丈,拔空削立,旁无依附,犹如一柱擎天。金殿就筑于其上。
        殿内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此宝珠能镇住山风不吹进殿来,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是因为建筑结构精密,山风无法吹入殿内。可见金殿的建筑技术是如此高超,令人叫绝。500余年来,尽管无数次的风吹、雨打、雷击,金殿巍然屹立,灿烂辉煌,实在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瑰宝。
        金殿屹立云表,有许多奇景。如每年春天有遮天蔽日的飞虫飘到金殿,落地而死,在地上积起一尺多高,欲称“飞蚁来朝”。雷电大作时,雷火在金殿周围燃起团团火苗,金殿却不受丝毫损伤,此即“雷火炼殿”。雨后日出时,天幕上有时折射金殿倒影,谓“金殿倒影”。当雨过天晴正午时分,金殿在日照下,会有光柱冲天而起,为“祖师映光”。还有“崔不漫殿”、“平地惊雷”等。这些奇观异象均源于金殿的特殊质地构造和天柱峰顶的特殊自然条件。
        游人想上金殿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山壁上蜿蜓一道1500米长的紫金长城,是用每块重达千斤的长方石块,依山势在悬崖绝壁上垒起的。四面有城门和城楼,但东、西、北三面都面临绝壁,仅南门有上下山的路口。游人要挽着铁索走上120级石磴,才可攀上金顶。此景充分显示了道教圣地的神秘、庄严、威武的意境。



14.2

    武当古迹    

        永乐皇帝朱棣以君权神授加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意为五岳之冠。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都尉沐昕等,役使30多万人,用时近10年,建成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遇真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太和宫,以及复真观、元和观等9宫、6观33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构思之巧妙,雕刻之细腻,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为世所罕见。嗣后历代又不断增建,共建宫、观、庵、堂、寺、亭、桥、台等500多处,房屋2万多间,曾尊为“皇室家庙”。据《太和山志》记载,当时广厦千落,宫台相望,如郡城都市,与王者离宫别苑异趣。
        所有建筑的布局设计均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窒,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坨、索、崖、涧之间,规模的大小与紧密,恰如其分,给人以庄严威武、玄妙神奇之感。明代诗人洪翼圣诗云:“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柚回环画境中。”这几名诗高度概括了武当建筑的非凡气势。

14.2.1
    玉石院子与玄岳门    

        位于武当山的天柱峰上的金顶的院子平滑透亮,五光十色,是用上好的玉石砌成的。传说山西有个黄员外,富甲乡里,却一毛不拔。平时却口口声声说要积德行善,为武当山添灯油钱。这天,门外来了个道士,自称是从武当山到山西来化缘的。黄员外一文也不想掏,又装着十分慷慨的样子说:“我这个院子是无价宝,送给你吧。”道士看他这院子全是用五彩缤纷的玉石砌成,满心欢喜,再三道谢,转身离去。员外心想,我这玉石院子虽好,看你怎么能拿去,只当是送了个空头人情。不料当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次日清晨,黄员外出来一看,玉石院子不见了,眼前只留下一片黄土。原来那道士就是真武大帝,一夜之间,他用五条龙将这院子驮到了金顶。
        玄岳门是一座高20米、宽13米的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牌坊。位于山之北麓,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是武当山的大门,上有“治世玄岳”四字,庄严威武、气宇非凡,整个建筑均用石凿榫卯而成。额坊、栏柱以浮雕、镂刻和圆雕等手法,刻有仙鹤浮云、八仙人物故事。顶饰鸱吻吞脊,檐下坊间饰以各种花鸟图案;坊下鳖鱼相对,卷尾支撑。五檐正举,做工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珍品。
        1988年,国务院公布玄岳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岳门景区包括冲虚庵、遇真宫、复真观等。过玄岳门上行约两里,即可达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道士张三丰而兴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建于明永乐15年(公元1417年)。宫内主要建筑有真仙殿、廊庑、山门、斋堂等,共296间,其中各院落宽敞、幽雅静穆。殿内供奉着张三丰铜坐像。传说,朱棣夺位后,皇太子潜逃,疑至武当山一带。张三丰又是这里的著名道人,精通武道,擅长医术,在此极有影响。朱棣怕太子与他合流,酿成大患,几次派人请张三丰出山做官,均不见人。皇上无奈,只好在山上安插密探,暗查太子,另一方面为张三丰塑像建祠,想用安抚的办法来软化他。另一种传说是朱棣听说武当山有个名叫张三丰的道士,200多岁,尚无老态,故传为“现世真仙”,便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他下令召见张三丰,张三丰却避而不见,无奈只好亲自上山来访。一天早上,他见一个道士在挑水,就上前打听张三丰的居处,道士在他手上写了一个字。朱棣低头一看,原来是个我字,抬头看时,人却没影了,这才明白张三丰是坚决不见他了。皇帝十分懊丧,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派人在此修了这座遇真宫。
        武当山不仅以道教胜地而扬名,还以“武当太乙五行拳”著称。武当拳与少林拳,两者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只是武当拳不曾象少林功夫那样得到皇上提携而闻名于天下。据记载,武当拳的创始人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他曾在武当山结庵修真,精心观察和模仿喜鹊与蛇嬉斗的动作,创立了锦段与长拳两套功夫,发展了动静结合的太极拳十三式。随后请到武当山紫宵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他又把华陀的气功五禽图的动作吸收进来,形成“武当太乙五珍擒扑二十二式。”这种功夫是一种手脚并用,以擒拿为主的拳术,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以防御敌人。

14.2.2
    复真观与紫霄宫    

        复真观又名太子庙,位于老君堂与太子坡之间,元代庙宇。明永乐十年敕建,后历代修葺,是全山较大的一观。现存庙房705间,建筑面积3513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此观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右临天池,左为上下十八盘,故道如带。现有胜景“一柱十二梁”的五云楼,五云楼即五层高楼,用一根大柱支撑十二条梁坊,是建筑学上一大杰作。左面石磴通一座小巧的高阁,供太子童年像。
        紫霄宫,全称太玄紫霄宫,是武当山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位于展旗峰下,海拔804米。宋、元建筑大部毁于兵乱,明永乐十年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412—1553年)共建宫宇860间。现存庙房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占地面积74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大殿,尤其父母殿有很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誉为“群真朝会”的“云外清都”。宫中所存数以千计的各种文物,琳琅满目。
        紫霄宫的主体建筑紫霄大殿座落在东二道宫门里,环以白玉石雕栏的三层高大石台上。殿为重檐垂脊,四坡歇山,面阔,进深为五间,上下檐部的斗拱和内槽的天花藻井都饰以色彩艳丽的花鸟和绘画。殿正中有真武铜铸坐像,高3米多,两旁排列着玉帝、灵宫诸神的泥塑像。殿内还有明正统五年制的瓷青简泥金楷书《高上玉皇本行记经》,为国内孤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紫霄宫后为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再后即是“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的石室,洞室宽旷、洞底平坦,正中有元代初建造的小型石殿,殿内有太子童年塑像,面容丰润,仪态端庄。洞旁有侧洞,内有清泉,涓涓细流,常年不竭。洞前石栏回环,雕刻精巧。这里蹬道蟠曲,丛林掩映,山花杂缀,百鸟争鸣,环境幽深静谧。(图40)

图40  武当山紫霄殿

        紫霄宫今为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母殿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和贺龙将军的办公室,西宫曾是红三军后方医院,所留当年的一些革命文物,至今保存完好。红军转移时,有7名伤员为掩护战友和群众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在宫前赐剑台上建有烈士亭和烈士墓。
        殿前有大宫门、碑亭、二宫门、崇台,数百台阶层层叠进,步步高深,显得紫霄殿如在九天云霄之上。在殿前两侧的碑亭里,各矗立着高6米、长4米、宽3米,形态别致的巨大石龟。龟背上驮负着石碑,碑上刻有明永乐皇帝为维护武当山道教而亲笔写下的“圣旨”。碑高10多米,重达98吨。如此巨大的碑雕在武当山就有14座之多。传说有一次朱棣被建文帝打得落荒而逃。逃至一条大江边,江中竟涌出一个大乌龟。朱棣跃马跳上龟背,逃脱了追兵。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大封功臣时说:乌龟救过我的命,功劳不小,就封它给我驮圣旨吧。

14.2.3
    转身殿与铜桌子    

        转身殿位于金顶外小莲峰。殿中又包着一座小铜殿,二殿之间,刚好能容一人侧身走过。转身殿因此而得名。传说,从前山顶上住着一位无量爷,他自恃有些法力,便目中无人。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后,要登金顶时,就同无量爷商量:“请借宝山一角,给出家人一些方便。”无量爷问:“要多大地盘?”真武大帝说只要8步。无量爷看他貌不惊人,也许成不了什么气候,没多大法力,就满口答应了。谁知真武大帝8步竟走了800里,将整座武当山全占了。无量爷想食前言,已来不及了,后悔不已。这8步将无量爷的金殿挤在了天柱峰下,落在小莲峰上,遭受日晒雨淋。真武大帝心里非常过意不去,便给无量爷又盖了一座大殿,将孤独的小殿护住。传说人们在两殿之间穿过,坏运气就能变成好运气,所以转身殿又称为“
转运殿”。
        传说,从前有位财主到武当山来进香,看到金殿内的金桌子光彩夺目,遂起歹心,暗暗记下了尺寸及花纹样式,回家后费尽心思,请了能工巧匠,照着金桌子的样式,做了张铜桌子,夜晚他命人抬着那张铜桌子偷偷来到金殿,把金桌子上的一切饰物与器皿如烛台、神灯、经卷、神卦等转移到铜桌子之上,便去搬那张使他垂涎已久的金桌子,谁知怎么也搬不动,几个人一直折腾到天快亮时,财主心想,再也没有指望了,不得不又将被他搬到铜桌子上的东西一件件地还原回金桌子上,然后抬上他的铜桌子回去,谁知那铜桌子也象生了根,怎么也搬不动,他仔细一看,他自己抬来的那张铜桌子紧紧地和金桌子连在了一起,财主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只好将铜桌子也留给了真武大帝,灰溜溜地下了山。从此,金殿里又多了一张铜桌子。



14.3

    洞深池清    

        当你登上金顶,俯瞰群峰,只见南岩峰俊秀挺拔,双笔峰苍翠欲滴,玉女峰亭亭玉立,望郎峰翘首企盼,仙人峰云烟缥缈,展旗峰迎风欲动……诸峰又都微微向主峰倾伴斜,象是俯首朝拜主峰,这就是有名的“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丽奇观。山中林木茂盛,又有岩、洞、泉、涧点缀其间,被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山峦清秀,风景奇幽”。这一超凡脱俗的人间景色,很早就成为崇尚自然,追求仙境的道教信徒的理想天地,也是历代游人神往之地。

14.3.1
    日月池与甘露井    

        日月池,池水清澈澄碧,内有五色金鱼,位于武当山紫霄宫青石大院中。传说织女与牛郎分手后,被王母锁于冷宫,每日以泪洗面,思念离去的牛郎,大姐见她思亲心切,顿生怜爱,便送她一面日镜,从镜中她就可以见到她日夜思念的郎君与孩子,这样织女心里会好受一些。不料被王母发现,把日镜夺走掷下凡间,二姐见妹妹可怜,又送给她一面月镜。月镜与日镜有着同样的用处,只要织女想见她的牛郎和孩子,拿出镜子一照,便能看见他们。不久又被王母发现,夺去后掷于凡间,以便断了织女的思凡之心。日镜和月镜都被王母掷于凡间后,双双落入紫霄宫大院内,变为日池和月池。织女又气又恨,抓起一把五彩线头赌气地撒了下来,落在日月池中,化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那些游戏于水中,色彩绚丽的五彩金鱼。
        甘露井位于武当南岩宫青石大院内,井水清凉,略带甜味。传说真武大帝在南岸修炼时,武当大旱,山中缺水,真武便上天宫祈求降雨,并几次晕倒阶下。玉帝看他修行艰苦,便派一梅花鹿给武当山衔去一枝灵芝仙草。真武回到南岩,用手拔起灵芝,仙草下顿时冒出一股清泉,真武成仙后,人们便在涌泉之处修建了此井,取各“甘露井”,以示怀念。之所以真武选择了山岭奇峭,林木青翠,上接碧霄,下临深涧的南岩修行,是因此岩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岩。南岸宫是座石殿,临绝壁而筑,凭栏俯视,深不见底。石殿的崖前有雕龙石柱,横出栏外2.9米,宽仅30多厘米,顶端有一香炉,称龙头香,翘首正对天柱峰金顶。过去有不少香客,为表虔诚,颤颤兢兢跪行其上,稍有不慎,即坠渊身亡。

14.3.2
    父母桥与金华洞    

        在五龙宫与南岩宫之间的山谷中,有座大石桥,人称“父母桥”。传说这里从前住着两位老人,无儿无女,老俩口成天忙着修桥补路,在门前为行人施茶舍水,积德行善,因长年劳累,老俩口双双得病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这天家里忽然来了一位穿白衣的姑娘,为老人烧水做饭,端茶递水,在病床前辛勤地侍候着,二老非常欢喜,把姑娘认作了干女儿。这天,村里唱大戏,姑娘前往观看,不料被贪色的员外遇上,员外见她娇美可人,便要强娶为妾。老夫妇拼死不从,遭员外家恶奴皮鞭抽打。白衣姑娘上前夺下皮鞭,对员外说:“若想取我,百两金,百两银,楼房瓦屋盖两层,绫罗绸缎用车拉,细米白面送上门。所有彩礼办齐毕,花轿抬来迎新人。”
        员外满口答应,一一办到。白衣姑娘坐上花桥进了员外府。正拜堂时,新媳妇突然就地一滚,变成一条水桶粗的大白蟒。眨眼间狂风暴雨,洪水滔天,将员外家冲得一干二净,白蟒这才摇头摆尾游进了深山。俩老失去了女儿,就用姑娘要来的彩礼,在山谷里修了这座大石桥,方便过往行人。人们为了感激老俩口及白衣姑娘,把此桥称为“父母桥”。
        金华洞位于武当山西大路边。古时,洞外住着母子俩,因年节将至,衣食无着,就向舅舅家借钱。外甥知其舅非常吝啬,怕说借钱过年舅不肯,就谎称要娶亲,其舅看娶亲是大事,才借钱于他。外甥回家后怕舅来看虚实,就急中生智,扎了个草人用被子盖于床上。几天后,舅舅真的来了,进门就问:“外甥媳妇呢?”外甥答:“偶感风寒,尚在床上睡着。”舅根本不信,掀帘进内,忽闻床上有女子声音传来:“舅舅,来啦!”说罢掀起被子坐了起来,俨然一美貌姑娘,母子全都惊愕不已,舅舅十分尴尬。第二天,女子要到舅家看望,母子俩人相陪同往。午饭时,女子托言不胜酒力,进房休息。太阳落山时,母子呼唤媳妇归家,千呼万唤,房内就是无人答应,进门一看,床上只有一个草人。外甥大哭,向舅舅索要媳妇。舅舅怕惊动了官府,要吃官司,百般无奈,只得劝说:“莫哭,莫哭,让你表妹‘侄女随姑’,嫁给你罢了。”外甥早知表妹才貌双全,曾心驰神往,只因家里贫困,不敢提及,此时听舅这么一说,早喜出望外。后来,人们说那个姑娘是金华洞中的金华仙子所变,有意玉成这桩婚姻。

14.3.3
    心旷神怡欢喜坡    

        在武当山朝天宫与一天门之间,山清水秀,景色绮丽,游人到此总觉心旷神怡,故名欢喜坡。传说这里有一财主,突患不治之症,财主婆一边为他赶修坟墓,一边买了童男时秀,童女刘英,准备陪葬。可那请来修坟的工匠有一怪癖,一日三餐,顿顿要吃竹笋,而且一定要吃时秀和刘英用手扒的竹笋,两个少年为扒手笋,十个指头磨得像燃烧的红蜡烛,鲜血淋漓。日复一日,手上磨出了厚茧。不久,财主命归黄泉,时秀、刘英陪葬在墓中,在墓中他们俩东摸西找,竟发现一处石头晃动,拆下石头来,发现里面有一把瓦刀。两人又惊又喜,用力撬石,用手刨土,至深夜,终于扒出一个洞,发现那工匠正在墓穴边等他们,这才明白工匠当时逼他俩用手扒竹笋的一番苦心。后来,时秀发愤读书,中了状元,就在这坡上与刘英拜堂成了亲,故人称此坡为“欢喜坡”。

14.3.4
    文物珍品    

        武当山现存有数以万计的各种文物,有反映整个生命起源与发展历程的部分动物化石;有人类进入石器时代的部分遗物;有自周以来各个时代的不同随葬品。特别是还保存着元、明、清三个朝代制造的各种像器、经书等达6000多件,被誉为“我国道教文物的宝库”。现存最珍贵者,有1982年出土的金龙,长0.115米、宽0.005米,精美绝伦,造型生动,为明湘王朱柏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投简武当山;有《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三卷,为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御制,纸为泥青笺,青黑色,全书字画为泥金书,历时500多年,完好如初,金光熠熠,灿烂夺目;有1984年9月出土的一颗象牙化石,重200公斤,中心长3.24米,中心直径0.25米,据考证为距今100万年的遗物。南岩和磨针井尚存工通直角化石碑,据考证为4.5亿年前的遗物。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