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文化大系 >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时间:2023-08-21       作者:长江文化       点击量:1,266       发布人: 长江文化


5.1

经济命脉

长期以来,长江就在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养活世界人口第一的国民是中国历届政府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长江流域的四川、两湖、江浙等地素称“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其粮食出产关系着三分之一有时是二分之一国民的供应。长江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如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其中上海更被视作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龙头。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商贸活动历来就十分发达。长江流域蕴藏的各种资源也相当丰富,尤其是水资源总量占到全国的36%;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种种事实表明,长江是中国的一条经济命脉。

5.1.1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长江流域腹地广阔,仅干流上的几十个城市中最远的便相距数千公里,路线长,跨度大,若算上支流上的城市,情况就更为复杂。但是,虽然如古诗所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毕竟大家共饮一江水,有着割不断的天然联系。在历史上,水运交通将长江流域内大大小小的城镇联络在一起,流域内的居民由此互通有无,进行着物资、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换。这些基础,正是今天长江流域内各地区、各城市间发展经济协作的有利条件。(图60)

图60长江上游放牧

从历史上看,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过灿烂的长江文明。经过长期的积累,如今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人才的富集之地。这里土地肥沃、居民富庶,淡水、能源、矿藏、生物、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均居全国前列。放到全国这个整体中看,万里长江横跨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沿江的良好发展,可起到沟通着几大区域的作用,从而搞活全国一盘棋。
长期的发展,使长江流域自然形成了许多经济区域,这些区域以一些大中城市为中心,建立起生产、交换、销售等多层次的经济网络。据海内外一些学者研究,到19世纪末,中国己形成了若干以一个大都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这些区域的核心地带人口密度较高,区域的分界线则一般是人口较稀疏的地区。例如,华北为北京、西北为西安、长江上游为重庆、长江中游为武汉、长江下游为上海、东南沿海为福州、岭南为广州等。(43)

(43)参见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211页。

在这几个大区中,长江流域就有三个,我们不妨称之为重庆区、武汉区、上海区,它们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自不必说,就是在全国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等原因,使得长江流域的这些大区域之间缺少联系,就是在同一个大区域中,各地的经济关系也不是十分紧密。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长江流域整体的经济腾飞,也大大地制约了各个地区自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逐步加强了交通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原有的一些区域中心又恢复了其辐射能力,新的区域中心也开始成长起来,长江流域迎来了迅速崛起的良好时机。
目前,长江流域已经出现多个经济技术协作区,其中大型的有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协作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协作区、以南京为中心的下游西部经济协作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此外,还有地位独特的上游及金沙江附近的“攀西——六盘水”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协作区各自围绕着相应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广大区域的经济技术联系,承担着区域发展的重任。下面,我们就按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的顺序,分别看一看长江沿线这些重要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情况。(44)

(44)以下有关长江沿线重要经济协作区的资料,主要引自王杰、王保畲、罗正齐主编《长江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的相关词条。

重庆经济协作区由原川东五地市和从万县到宜宾沿江六市组成。目前这里主要是重庆直辖市的辖区范围及相邻地区。在这一区域中,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国家长期以来投入的三线建设使得军工企业基础雄厚,其他门类的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联合开发,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协作区突出抓好沿江大流通、大市场,以农业为基础,以开发优势资源为重点,以交通、通讯为先行,打破地区、行业和经营分工的界限,使资金、技术、人才,物资得以重新组合,从而增加效益。协作区内的企业联合,一是以中心城市和名优产品为依托,二是通过联合,提高技术含量。协作区己编制出《重庆经济协作区联合发展规划纲要》,许多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武汉经济协作区在成立之时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十几个地市,后来又有河南省的部分地市加入。这一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中部,也是全国的中部地区,其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工农业的发展也具有坚实的基础。协作区成立后已经编制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正在运作的有以武汉为中心的资源联合开发、市场综合发展、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等规划。协作区内建有多个企业联合体和企业集团,实施联合协作项目数以千计。已经举办多次区域性商品交易会,成交金额几十亿元。通过联合投资、参股兴建了一批轻纺、化工、建材、机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南京经济协作区由长江下游西部的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十几个地市组成。这一区域的协作关系建立后,受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的辐射和对外开发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协作区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已编制出《南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其中一些项目正在实施,一些项目已经完成。协作区以市场为舞台,围绕建立商品、物资、资金、科技四大市场为主体的联合市场体系,组建各地市经协公司,增强协调手段。目前,协作区内己组建多个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区内各地市利用各自的优势,举办各种节庆、文体、展销、恳谈等活动,在招商引资、经济联合和科技协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图61)

图61长江渔期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是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市县的区域,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也是我国最具经济实力的核心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江河湖海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从在全国所占的份额看,这一区域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五分之一以上,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占到三分之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占到五分之二。由人海口往上,上海港、镇江港、张家港港、南京港、南通港以及宁波港等港口组成了我国最大的江海港口群,其港口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七,是我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协作区内的城市密度,为我国平均市镇密度的十倍以上。通过联合协作,长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两方面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浦东
新区的开发,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势头。
除上述经济协作区外,1989年11月还成立了攀西一六盘水开发区协调会,其成员包括四川的宜宾、泸州、攀枝花、凉山、乐山,云南的昭通、东川、曲靖、楚雄,贵州的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市州。这一开发区届资源型,如水资源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煤储量为江南第一且品种齐全,铁矿储量为全国第二位,其他有色金属、硫磷矿等的储量也十分丰富。目前,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开发区协调会已经制定出综合开发的规划纲要,一些项目正在实施。
大型地区性的经济协作区的建立,只是整个长江流域开发的第一步。在上述协作区形成的同时,全流域的协作也开始启动。从1980年代中期起,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就连续召开了多次会议,共同商讨联合开发长江的问题。在1985年的8月份,重庆市的负责人赴武汉商讨联合开发长江。两市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都希望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也都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整个长江流域的振兴密切相关。双方一拍即合,两市负责人遂联袂顺江而下,又与南京市的负责人达成共识,三市形成了《渝汉宁三市加强联合协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座谈会纪要》。有此成果,三市领导人乘热打铁、再接再厉,又一同来到上海。不出所料,上海市的负责人也完全赞同联合开发长江的设想,认为沿江四个中心城市联手进行流域开发,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今后四城市重要的发展方向,表示愿意在这项宏伟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渝、汉、宁、沪四城市的举动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国务院负责同志对《加强沿江城市横向联系,促进长江流域经济联合开发的报告》的批示精神,上述四个城市的市长于1985年12月聚会重庆,共商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促进长江流域开发的大计。会议确定成立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组织推动沿江城市和各部门、各行业的横向联系,对长江开发进行综合性、专题性的调查,研究政策,协调规划,指导各种经济技术协作项目的开展。会议决定市长联席会每年开一次,由四城市轮流担任会议主席。到了1986年12月,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次会议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除了四个中心城市外,沿江的攀枝花等19个城
市也派政府代表团出席。1989年后,协调会改为每两年召开一次。90年代中期以后,三峡建设、浦东开发等大举措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协调会抓住这些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人才的横向联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江流域的整体优势逐步得到了发挥,长江流域的整体形象也开始树立起来。

5.1.2

祖国的红腰带

从地图上看,长江在中国的中部蜿蜒流过,恰似一条束裹在祖国大地上的腰带。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长江流域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据1992年统计,长江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流域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8%,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36%,航道通航里程占全国的52.6%,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5.09%,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2.04%,工业总产量占全国的34.45%。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长江是祖国大地上一条吉样的红腰带。(图62)

图62涪陵长江大桥

我国政府是充分认识到长江流域开发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国家计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2000年前后,我国生产力布局以沿海、沿长江、沿黄河为主轴线,结合京广、陇海、珠江等二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建设总体布局的基本框架。规划纲要强调长江是沟通我国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优越条件。在纲要提出的全国实行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中,长江流域占了6个。根据规划纲要,长江流域有重点地开发沿江的水能矿产资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走廊。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既对长江流域自身有着明显的利益(如使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地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补),也对全国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地区开始推行的。在沿海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的发展,获取了一批改革开放成果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战果,让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就成了人们思考的热点。前述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将沿江与沿海共同作为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就是将长江沿岸定为国家世纪之交的重点投资区域,使其成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着如何实施长江发展战略、让沿江成为我国第二个开放地带等问题,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构想。下面我们就择要介绍若干有代表性的观点。(45)

(45)以下有关长江发展战略观点的介绍参考了王杰、王保畲、罗正齐主编《长江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的相关词条。

“点——轴——面”开发战略。这一观点的提出是考虑到当代经济发展呈现出“发展极——增长轴——辐射面”的态势,因此,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也应该遵循上述规律,从点到轴再到面一步步扩大开来。在长江流域的点就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大城市,这些城市应充分利用扩大改革开放的机遇,加速发展,使自身成为强大的“发展极”。沿江的中心城市加上被他们吸引的中小城市和附近的乡镇,就是长江流域发展的“轴”,这个轴在中心城市带动下将形成沿江经济密集带。最后,在发展极和增长轴的扩张力作用下,出现面的辐射效应,促进长江流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发,由此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综合梯度开发战略。这是结合经济学中的梯度发展理论形成的观点。我们知道,长江流域横跨中国的东、中、西部,这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地处于高、中、低的水平,也就是形成了一个发展的梯级。因此,依据非均衡发展原理,长江流域的发展当采取以正梯度开发、点轴开发为主,以反梯度开发为辅的综合梯度开发战略。其具体设想有: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全流域的发展;以大中城市为据点,组建多层次的区域经济;以沿江地区为轴线,构筑南北长江经济带,开发本流域内在全国占优势的自然资源,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结构;等等。
“三级突破”战略。这一观点强调要抓重点,按照经济特征和区域功能择优开发,由重点突破来带动全面发展。其突破口选择在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建设、沿江城市开放上,让他们分别发挥龙头作用、驱动作用、示范作用。利用浦东是我国沿海和沿江交汇地带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形成对长江三角洲乃至沿江地区的辐射。利用三峡工程投资多,工期长,需求大的特点,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开发和配套产业群的形成。利用沿江城市开放中各类开发区体制创新、技术革新、观念更新的成果,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加快长江经济走廊建设战略。在世界上对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条件优越的大江大河进行综合开发已经成为潮流。长江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及战略地位综合考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我国在沿海经济带开发后又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开发带,长江经济走廊建设的内外条件均已成熟。这一观点的战略构想是:以沿江城市为依托,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成长,使经济布局沿江合理展开。经济走廊建设包括相互密切配合的六大体系,即分工明确、协调配套的工业体系,商品化、专业化的高产集约农业体系,水火电并举的能源体系,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沿江城市体系,繁荣兴旺、竞争有序的商贸体系。(图63)

图63南京长江大桥

上述长江发展战略,有的已经将长江置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来看问题,考虑到长江与全国的关系,但其主要关切点还是长江自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长江发展战略构想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江流域开发的,这样一些设想可以说是更为宏观的考虑,能使人们更好地认清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几种构想:
“T”型发展战略。这一观点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的形象概括。记得有人在谈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时,曾形象地将长城比作汉字中的一撇、将运河比作一捺,两项创造和起来就像在神州土地上一个大写的“人”字。“T”型发展战略则是将我国东部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分别比作一横一竖,这横和竖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发展战略上应该同步实施、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这一横一竖向全国的辐射功能,从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放到全国这盘棋中考虑,长江流域的开发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有利于沟通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域,达成优势互补,以东部的腾飞带动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发展,促进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推移,逐步缩小东西部的差异,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弓箭”型发展战略。与“T型发展战略一样,这也是一种形象的概括。这种观点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比作了弓箭,其中弧形的沿海地区似“弓”,由西向东奔腾而来的万里长江如“箭”,而众多的水路、陆路、航空等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和经济网络就像“弦”。在这种思路下,沿海、沿江以及广大的内陆腹地被更加紧密地结合到一起。沿海发展得好,“弓”就硬;沿江发展得好,“箭”就利;沿江沿海间的腹地发展得好,“弦”才有力。沿江、沿海及内陆腹地形成整体的优势和合力,“箭”便能射得远。“箭”射出去了,就象征着我国的经济冲出太平洋,走向世界。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多元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长江流域的发展应该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中考虑。
确实,长江的发展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长江自身上。我们很早就听到这样的教导,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在谈论长江距离之长、流域之广、资源之富、人民之众时也常将它与世界上其他大江大河做比较。那么,我们思考长江的未来前景时又如何能脱离全中国、全世界这个大背景呢?其实,不仅是长江,就是长江流域中的某一区域、某一城镇,考虑其发展也应着眼于全国和全球,因为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地球村”的时代,世界上各地区的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譬如费孝通先生近年来就是从国际新形势和世界新格局来考虑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及上海“东方大港”的建设问题的(46)

(46)参见费孝通《长江三角洲之行》,载费孝通《行行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而最近他又在《读书》杂志上撰文提出从洲际经济的角度来展望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前景。
说到地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只有一个地球”的说法,我们同样可以说全世界也“只有一条长江”。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长江流域的发展战略,既要使得长江流域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也要保证我们的“母亲河”不受到损害,绝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烂摊子。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关人士指出,长江的干支流和上中下游都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其中上游的重点是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夫;中下游的重点是抓好污染源的治理,保持和增强长江的天然自净能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方能使长江永葆青春。
长江的发展战略并非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各地区各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实施与整个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建设工作。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早已开始运作以外,在1980年代尤其是1990年代中,还成立和建立了长江经济联络会、长江技术经济学会、长江科技协作网、长江金融协作网、长江环保协作网、长江旅游协作网、长江电子信息网络等,实施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与建立长江经济走廊的战略相呼应,长江钢铁工业走廊、长江石油化工走廊、长江汽车工业走廊、长江商贸走廊正在有关部门与机构的牵引下积极建设。长江流域各部门经济如农牧业、林业、工业(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等)、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铁路、公路)也都很好地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目标并开始向新的目标挺进。长江肩负着中国经济命脉的使命,在长江流域四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江一定会把这项使命完成得更好。



5.2

交通要冲

万里长江,浩浩荡荡。如果我们面对一幅长江流域图,就不难看出它拥有庞大的水系和众多的支流,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构成如蛛网般密密麻麻的水道。这些水道中的相当部分,常年行驶着各种各样的船只,将人员与货物运往四面八方。曾有人将交通运输比作人体上的血脉,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江的航运,是中华大地焕发出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保障。

5.2.1

内河水运占鳖头

长江的航运可分为干流和支流两部分。以干流论,长江共6300多公里,由西至东横穿中国的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地区,其中可通航的里程约有3638公里,堪称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以支流论,在长江3600多条大小支流中可通航的约700余条,这些支流多半是南北走向,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七大支流便有通航里程5200多公里,它们与干流相配合,将水运交通线伸向大江南北的市镇和村寨。
说到长江的航运,还必须提到长江流域内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四大湖的湖区航运以及与长江相交的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四大湖联结众多的支流,构成向八方延伸的水系,航运极为发达。京杭大运河的南段横穿长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干支流交错盘绕,是由长江通向其他各大江大河流域的必经航道。这样,长江的干流、支流、湖区航道、大运河江南段等航线相互配合,编织出中国最大的内河运输网。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上来看一下长江在全国内河运输中的地位。据普查资料,长江水系(包括皖北、苏北等地实际与长江相连的河道)中全年水深在0.3米以上、10公里以上有专业船舶航行的通航里程约有7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70%。在长江干支流航道中,全年水深1米以上的有32721公里(六级航道,行驶100吨级船舶),占全国的56.9%,半年水深2米以上的14078公里(三级航道,行驶1000吨级船舶),半年水深2.7米以上的6116公里(二级航道,行驶2000吨级船舶)。如果放到世界范围内看,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了美国的全国内河通航里程(4.6万公里),仅次于前苏联(14.56万公里,能经常利用的为8.68万公
里),居世界第二位。(47)

(47)石铭鼎、栾临滨等编著:《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07页。

由上面的资料来看,我们不能不说长江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黄金水道。长江所拥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在中国国内独占鳌头,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可多得的。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势,正是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从地理环境上考虑,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江水终年不冻,水量充足。但是季风气候也会导致一年之中的降水不均,使得江河水量出现丰枯之别,而枯水之时便会影响航运。长江由于流域面积广,水系庞大,区域性的差异造成各地降水时间上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干支流的水量,保证了长江干流自金沙江以下及相当部分的支流常年具有可供船舶航行的深度。
长江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1958年,考古工作者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武进县的一条河中,发掘出一段用整木挖成的独木舟,舟长11米,口宽90厘米。此外,在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长约2米的木桨。(48)

(48)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第25—26页。

这些发现表明,远在几千年前,长江流域就有了利用舟揖之便的航运。
根据有关的史料记载,进入夏、商、周以后,长江流域的水上运输受到国家和各地方政权的重视,日益发展起来。在《尚书·禹贡》中,提及多条向王朝中心输纳田赋和进贡土特产品的水道,其中梁州贡道、荆州贡道、扬州贡道部要经过长江的干支流。而自西周以来,长江、汉水、湘江一线,便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到春秋战国时,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开始了人工运河的开凿,弥补了天然航道的不足,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地区的航运。在此阶段,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和长江下游的吴国等均对长江的利用和开发作出了贡献。
汉以后,长江航运事业稳步发展。在历朝历代,都有些与长江水上运输有关的事件发生,限于篇幅,我们只举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略作说明。
渠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当时直接的目的是解决秦军运粮问题,为统一岭南提供保障。灵渠并不长,仅30公里,连接着湘江和漓江,但从大局来看,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使岭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大为加强。秦以后历代政府均较注意灵渠的增修及整治,直到明清时期,灵渠仍然帆樯林立、船舰相接,水运极为繁忙。
运河是在隋代贯通的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在前代分段开拓的基础上,隋炀帝先后征调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开凿了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及永济渠,形成全国的运河系统,沟通了长江、钱塘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而前述灵渠与之配合,可使广州的船只直达华北。隋以后各代根据自己的需要,曾不断调整大运河的航道,但其沟通南北的基本功能则没有改变。大运河航运的发达,日益繁荣了沿岸的商业都市,也使得长江下游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高。
运是历代政府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主要是通过水运进行。元、明、清各朝绝大部分时间定都北京,而这时农业最发达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是,江南漕粮北运,就成为各朝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漕运加强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按规定,漕船往返还可携带若干其他物资,对国内商品的流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万里长江的通航状况并不是一样的。大致来看,上游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而且水位落差大,不利于船舶的航行。中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缓,加上众多支流的汇集,故水量充沛,航道条件好,航运极为发达。
长江上游地区,只有四川盆地的干支流航道由于水流较为平缓,易于船舶的航行。长江干流的三峡河道,在历史上由于滩多流急,素来是航运的险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整治,航运条件己大为改观,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使这段航道的状况更为好转,相信在三峡枢纽工程建成之日,三峡江段将会“天堑变通途”。(图64)

图64峡江纤夫

峡航道是连接长江上游干支流航道和中下游航道的重要通路。自古以来,四川地区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四川盆地从交通状况来考虑相对较为闭塞,至今四川人和重庆人还在讨论克服盆地意识、冲出盆地的话题。三峡航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川盆地的封闭问题,对整个长江而言,则促进了全江统一水运网的形成和发展。
江在流出三峡进入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后,地势平缓,落差变小,江面也随之宽阔,正所谓“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中下游段是长江航行条件较好的区段,尤其是到了平原湖区,除难以计数的天然河道外,还有纵横交错的人工沟渠,这些河道与沟渠共同编织出密密麻麻的航道网。例如,长江三角洲的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可达64—67公里,其中杭嘉湖平原则高达127公里,水网密度居全国之冠。
前,长江水系拥有港口256个,年吞吐能力约为3亿吨,计有泊位4287个,码头岸线长19万米。长江干支流上吞吐量超过100万吨的港口有44个,其中上海港仅内河吞吐量已超过4000万吨,南京港为3300余万吨,武汉港为1300余万吨,安庆港、南通港超过500万吨,重庆、城陵矶、黄石、九江、芜湖;镇江、江阴、长沙、高港等港的吞吐能力均在300万吨以上。(49)

(49)石鼎铭、栾临宾等编著:《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11页。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港口已开办对外贸易运输业务,其增长十分迅速。江海连通将使长江航运的发展步人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在讲到南北大运河时已指出其开通对长江中下游崛起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还出现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使得长江流域逐步取代黄河流域而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长江的航运,除沟通东西南北的作用外,也促成在自身航线上发育成长起一批具有辐射力的都市聚落。如在于流航线上,我们可以数出宜宾、泸州、重庆、万县、宜昌、荆州、岳阳、武汉、黄石、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城市,在支流航线上,可以数出内江、南充、成都、襄樊、长沙、南昌、合肥、扬州、常州、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中有两个直辖市,七个省会城市,其在中国众多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图65)

图65大运河

5.2.2

“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长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诗作中有多首咏唱长江的篇章,我们这里要提到的是他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8年)从夔州(今四川奉节)顺流而下时所写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作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李白轻松喜悦的心情,对此历来评者众多,但我们此处关心的是长江的航运,而这首诗通篇所写正是长江干流的舟行之便捷快速。李白虽是浪漫派诗人,这里的描写却还是言之有据的。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江水》有关于长江干流三峡段航行之速的记载:“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过速度虽然快,航行的安全却颇有问题。在三峡航段,滩险流急且经常有雾,船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就是常年在此讨生活的船工也视此为畏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避免放舟快行。所以说“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的事即使有,也绝不会是常例。
今日长江干流的航运与李白当年一叶木舟穿行于惊涛骇浪中已大不相同了。从航道总长度论,目前长江干流已有3600多公里。其中上段为季节性分段通航航道,起于金沙江上的其宗(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止于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通航里程700多公里。下段新市镇至长江口为全年通航航道,通航里程2900多公里,枯水水深平均在1.8米以上,是中国最长的内河深水航线。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下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整治,疏河道、清险滩、炸暗礁、设航标,船舶建造、修理、港口建设等项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长江干流的内河航运体系。除客运外,长江干流航运还承担着煤炭、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石、化肥,建筑材料及各类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任务,从而加强了流域内各地区和各城市之间的沟通,奠定了大范围长江经济文化区的基础,并为通过江海联运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准备了条件。
根据长江航道的航行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将长江航道分为四段。第一段从云南的其宗至四川的宜宾,全长为825.5公里,因这一段航道属于金沙江下段,故可将之称为金沙江航道。第二段从四川的宜宾至湖北的宜昌,全长1044公里,在传统上这一段称为川江航道。第三段从宜昌至湖北的武汉市,全长626公里,按航运习惯,这一段称作长江中游航道。第四段从武汉市至长江口,全长1143公里,在航运习惯上,这一段可称作长江下游航道。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看一看长江干流的这四段航道。
长江金沙江段地处青藏高原和滇北高原,是西藏和四川的天然界河,全长2300多公里,占长江干流全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受地质条件的限制,金沙江段山高谷深,滩险流急,河道形态复杂,不宜航行。但另一方面,金沙江的水量丰富稳定,河道天然水深条件良好。为了发展地区经济,改善金沙江流域的运输条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对金沙江部分河段进行了整治,使得云南其宗到四川宜宾分段季节通航。其中,通航较长的段落有其宗至云南丽江县的鲁南,航程152公里;云南鹤庆县的中江街至云南禄劝县与四川会理县之间的鲁车渡,航程407公里;新市镇至四川宜宾,航程106公里。除以上三段外,还有100公里以下的通航段落。随着长江上游新兴城市攀枝花的迅速发展,为了有利于攀西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和攀钢成品外运,攀枝花至宜宾781公里的航道治理已列入国家三级航道标准规划。按照中远期目标,这一段航道将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分期建成若干枢纽工程,届时金沙江下段的巨大运输潜力可得到充分发挥。
长江自宜宾以下便可全线通航,不过,宜宾至宜昌的川江航段却因系峡谷山地,滩多流急,礁石密布,向来为长江航运中的险段。在传统上,川江航道又被分为宜宾至重庆的上段和重庆至宜昌的下段。其中上段长384公里,有险滩70余处(多为浅滩),航道最小水深1.4米。下段长660公里,其后半部为三峡地区,江面越来越狭窄,有险滩170处(多为急流滩和险滩),航道最小水深2.1米。川江的航道和水情都非常复杂,在古代的地方志中即有大量记载,如明代《四川总志》曰:“自嘉州(乐山)至荆门(宜昌下首),名滩险地凡千百余,舟人一一能言之。”在民间,则有许多描绘险滩行船艰难的民谣,例如“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又如“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等。川江中最险的当然还是三峡航段,尤其是在洪水期间,水势凶猛,有些急流滩的表面流速可达每秒七八米,水位涨落幅度也大,有时一日之间变幅竟达十多米。(图66)

图66三峡夜航

川江航道的险峻大为影响水上运输,历代政府都曾投入一些力量进行整治。例如,清代在四川还没有轮船运输之前,为了木船运输的便利及安全,就整治过三峡航道和纤道。当时在航道治理方面主要是疏浚、炸礁并在个别河段上修筑顺坝和船闸。又如在杭日战争期间,为了后方的运输,也进行过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的治理。当然,大规模的航道整治是在1949年以后进行的,航标设施也大为改善。其中炸礁工程量是此前工程总量的百余倍,而导航标志的设立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例如瞿塘峡口的巨大礁石群滟滪堆长、宽、高各几十米,在秋冬水枯季节兀立江心,横阻江流,时时造成“滟滪回澜,吞噬行舟”的惨象。1959年冬,航道工人乘滟滪堆露出水面较多之时,用7天时间凿洞埋上几吨炸药,一举爆破成功,使这堆千百年来危害航行安全的巨礁永沉江底。目前,川江航段的航道水深和航宽都有所增加,川江下段已经实现全面夜航,全年可通航1500吨级船舶。1981年葛洲坝水利枢纽蓄水后,水库水位提高,巴东至宜昌航段已成坦途。等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整个川江下段的航道都会变得平坦通畅。(图67)

图67巫峡航行

长江中游航道河面宽度大大增加,河宽平均在1000—1500米左右,为泥沙软基河床,水流平稳,航行条件较好。从对航行的不利因素考虑,中游航道由于流经冲积平原,河道弯曲,泥沙大量淤积,造成若干浅水道,船舶搁浅事件时有发生,需经常疏浚维护,才能保证较大吨级的船舶航行安全。这段航道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习惯上称作荆江,全长339公里。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其上为上荆江,长175公里,河岸线较平缓,江面较宽,约为1300—1500米;藕池口以下为下荆江,长164公里,河岸线变化较大,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面宽度在1000米左右,妨碍航行的浅水道主要集中在这一航段中。自城陵矶以下至武汉,由于洞庭湖水系诸河的汇入,长江流量大增,江面变得开阔起来,河岸线也较为顺直,航道比较稳定。
自武汉以下的长江航道即长江下游航道。从总的趋势来看,长江上、中、下游的航道状况是越来越好。下游航段地势平坦,江阔水深,流速和缓。从影响航行的因素看,这一段中也有少量的浅水道,还经常出现大风天气。此外,安徽芜湖以下届潮汐河段,大潮可上溯至安徽大通,有时波及安庆。下游航道中,武汉至安庆段、安庆至南京段枯水期分别可维持4.0—4.5米航道水深,能够航行5000吨级船舶。南京至长江口航段,全年可通行15000吨级船舶,2.5万吨海轮可乘潮直上。在下游航段中,从黄浦江口的宝山嘴至长江口约104公里的河段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这一段航道是上海港大型海轮的出海必经之路。这段河道呈喇叭状,河槽三级分汊,分南支北支,支又分槽,其中南槽是主要通海轮的航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港的出海航道也就成了上海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为了保证大吨位海轮的出入,这一航道维持相应的水深是航道治理中的主要工作,而长江口受长江径流和海潮的双重影响,冲淤变化不定,使得一些河段淤积加速,这恐怕是今后要急迫解决的问题。目前,长江口整治工程正在分期实施,预计整治后的长江口航道可常年使第3、第4代集装箱船全天候通航,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进出。

5.2.3

“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这一段中,我们首先来看看与李白齐名的另一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诗: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七绝描绘的是他在成都家中所见的春日景象。其中“西岭”指的是成都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该山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最高峰苗基岭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不化。所以杜甫推开西面的窗户,就可以看到西岭顶峰白皑皑的景色。“东吴万里船”则是指岷江中的木船,因岷江船可进入长江,然后走川江过三峡最终到达长江下游东吴之地。我们这里借用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是想要以此为由头,说一说长江支流上的航运状况。
我们先说说杜甫出行要走的岷江航道。从成都至宜宾的岷江河段通航里程348公里,沿线有成都、乐山、宜宾等城市,是长江水系重要的通航支流之一。受河道条件及上游成都平原灌溉的影响,岷江航道不同区段的航行情况也有不同,总的看起来越靠下游接近长江干流的区段可通行的船舶吨位越大。岷江在乐山还接纳了自己的支流大渡河,大渡河对当代中国人并不陌生,盖因毛泽东《长征》诗中有“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大渡河可分段通航,一些河段因河窄流急,仅用于流放木材,靠近乐山的60公里河段可常年通航。
从目前长江干支流水运网的格局考虑,人们通常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有三大块。其中上游有以重庆为中心的川、黔(北)、滇(北)水运网;中游有以武汉为中心的鄂、陕(南)、豫(西南)水运网;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桂(北)、黔(东)水运网,以南昌为中心的赣南、赣北水运网,下游有以芜湖为中心的皖中、皖南水运网,以上海为中心的沪、苏,浙(北)水运网。(50)

(50)参见石铭鼎、栾临滨等编著:《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

这六大水运网在长江干流的串联下,上通祖国西南腹地,中接华中乃至华南、西北诸省,下连沿海及远洋航
线,对整个流域的内引外联作用极大。
岷江是属于上游水运网的,岷江航道担负着人员及沿江岩盐、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运输。上游水运网中长江支流航道尚多,现择要介绍几条。沱江自四川省金堂县至泸州入长江处有约500公里河段可通航,沿线盛产石棉、井盐、煤炭、天然气等,有金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泸州等城镇。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四川两省,自白杨坪至合江人长江处约有250公里河段可通航。赤水在当代中国人的记忆中也名气甚大,因为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四渡赤水,扭转了为敌军追赶的不利局面。乌江自古便是贵州、四川两省的水运要道,从涪陵以上约有450公里河段可通航,主要运输煤炭、化肥等物资,江有思南、沿河、彭水、武隆、涪陵等城镇。乌江河谷深、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航行其上颇为艰险,素有“乌江天险”之称。
长江上游水运网中最重要的航道大概是嘉陵江了。从长度看,嘉陵江达1120公里,在长江流域的支流中居第三位,而从流域面积看,嘉陵江有1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汉江,居支流中的第一位。嘉陵江的通航里程自陕西省略阳至汇入长江的重庆共有950多公里,若算上嘉陵江支流的通航里程,则还可增加约4500公里。沿线重要城镇有略阳、广元、阆中、南充、合江、北碚、重庆等,担负着人员及煤炭、盐、铁、化肥、木材等运输任务。江上险滩甚多,经近几十年的治理,航运条件已大为改善。
流域面积仅次于嘉陵江而长度居长江支流中第一位的汉江是长江中游水运网里的重要航道。汉江通航里程自陕西省洋县至入长江处的武汉共1313公里,其中陕西段占455公里,湖北段占858公里,长期以来就是陕、鄂两省人员及物资交流的孔道,至今从人、货运量上看堪称长江支流中最重要的水运线。在陕西和湖北西部山区,汉江沿线有盐、汞、磷、石灰石等矿藏,中下游汉江两岸则为阡陌纵横的江汉平原农产区,主要城镇有洋县、安康、白河、老河口、襄樊、宜城、钟祥、仙桃、汉川、武汉等。
中游水运网中地位重要的还有洞庭湖水系航道。我们先说洞庭湖区的航道,这是一个水运网络,以湖为中心分布开来,南接“四水”,北通长江。湖区航道包括湘江洪道、资水洪道、沅水洪道、澧水洪道、开湖航道及其他一些河道、湖泊、人工运河等。与此相关的则是“洞庭四水”航道。其一是湘江航道,自广西全州至濠河口入洞庭湖处713公里可通航,沿江有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湘阴等主要城镇,有色金属、木材等资源丰富并出产粮食经济作物及水产品。其二是资水航道,资水有西、南两源,两源皆有百余公里可通航,从两源汇合处双江口以下干流通航里程452公里,沿江有邵阳、冷水江、安化、桃江、益阳等主要城镇,运输的货物以煤炭、林木、粮食、农副产品为主。其三是沅水航道,干流自贵州凯里至洞庭湖鲇鱼口通航里程达1051公里,历来是湘、黔山区间进出的主要通道,沿江有凯里、黔阳、辰溪、沅陵、桃源、常德等主要城镇,煤炭、铁、林木等蕴藏丰富。其四是澧水航道,自桑植五道水至澧县小渡口370公里为常年通航河段,是湘西北重要的通道,沿岸有林木及多种矿藏资源。
鄱阳湖水系航道也在长江中游水运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依然先说鄱阳湖区航道。它同样是一个河湖纵横的航道网络,北通长江,在鄱阳湖南部有“鄱阳五水”汇入。“鄱阳五水”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水运通道网。其一是赣江航道,自江西会昌站塘至湖口入长江共有通航里程788公里,沿江煤炭、铁、有色金属、林木等资源丰富,并经过多座重要工业城市。其二是抚河航道,航道起自甘竹,经南丰、南城、抚州,下游与赣江东支和信江西支汇合,甘竹以下可通航河段250公里,主要运送的货物为粮食、竹木、建材等。其三是信江航道,有东西两支,自上饶至余干县梅溪通航里程为328公里(包括东西两支),这一带重点进行铜矿开发的铜基地建设,运输物资主要为煤炭、矿业建材、木材等。其四是鄱江航道,这是赣东北的重要水运线,有南北两支,南支乐安河通航里程203公里,北支昌江通航里程172公里(其中景德镇以上只能季节性通行小木船),鄱江干流通航32公里入鄱阳湖,主要运输煤炭、粮食、木材等。其五是修水航道,自修水县以下有通航里程244公里,为赣西北重要水运线。
我们再来看看长江下游水运网。在安徽省,主要有合裕线航道,这是由南淝河、巢湖、裕溪河组成的非单一性航道,全长159公里,始于省会合肥市,经巢湖至裕溪口入长江,运输的物资以矿建材料、矿石、粮食为主。水阳江航道,自宣州市至清水河入青弋江河段82公里通航,主要运送粮食、建材等物资。青弋江航道,流经泾县,南陵、宣州、芜湖入长江通航110公里,沿江多产粮食、竹木,并有煤炭、铁、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
和洞庭湖、鄱阳湖一样,太湖水系也在长江流域的航运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它是长江下游水运网中的主体部分,也是中国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太湖水系航道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有大小通航河流数百条,总通航里程达1万2千多公里。太湖水系航道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重要城市,担负着繁重的人员与物资的运输任务。太湖水系航道是由若干分支航道组成的,例如江南运河航道,这是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河段,自江苏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至浙江杭州,全长300多公里,联系着江浙工业密集带,历史上就是漕粮运输的通道,如今仍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对于长江干流来说,长江支流上的运输工具更加多样化,其中木船运输是一个主要的特点。许多支流受河道条件的限制,无法驶入干流中常见的轮船,依然使用虽然载重量有限但轻巧灵活、装卸方便的木船。我们仅以近代以来的四川为例,看看运行于各支流上的木船。(51)

(51)以下资料引自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第209页。

四川河流众多,特性复杂,故木船式样多达百种,载重量从1吨左右至百吨不等,有中元棒、安岳船,蛇船、毛板、舵笼子、半头船等各种类型的船。毛板船船尾有梢子蓬,船腹宽大,行驶嘉陵江干流。行驶于乌江的专用船叫歪屁股船,船尾结构特殊。半头船又称半节船、成都船,通用于成都平原,并可由长江直下重庆。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船叫草蓬船,全用竹钉铆合,自甘肃运当归等药材到重庆,完成任务后即将船拆掉作为板材出售,因而又叫当归船、出山船。木船的载重能力虽远低于轮船,但其数量多,聚沙成塔,总量不可小视。(图68)

图68川江支流船运

为了航运的畅通和安全,长江的众多支流航道也进行了大量的治理,尤其是自1950年代以来的航道整治成绩卓著。长江水系通航里程近7万公里,1950年前支流中能通行机动船的航道不足1万公里,经几十年整治疏浚后机动船通航里程已增加到3万余公里。长江上中游支流航道中多滩险,行船危险,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经过炸礁、疏浚、设立航标、建绞滩站等措施,航道已大为畅通。长江下游支流航道则根据其特点采用水系整理、河道疏浚、开挖运河等治理措施,加深航深,贯通河道,使航道四通八达。目前,长江支流上己建立起百余座大型水库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水库,这对航道状况也有所改善并延长了航程,大有利于航运事业的发
展。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长江航运将会在新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



5.3

旅游大观

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就自然风光而言,可说是有山有水,山水之佳天下少有。在长江上游,有晶莹的冰川、洁白的雪峰和幽深的峡谷,奇特瑰丽,引人入胜。在长江中下游,三峡及大宁河小三峡的神奇秀美早已是世界闻名。黄山、庐山、峨眉山、武当山、九华山、衡山、张家界等名山同样是声震遐迩。沿江星罗棋布的湖泊则如颗颗明珠,令人眩目。在人文景观中,这里有“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有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有美若西子的杭州西湖。长江流域还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近百年来又是革命运动的摇篮,留存下来的历代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人类的生存活动离不开水,这也使得长江的干支流上逐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聚落,这些聚落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自身也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目标。

5.3.1

自然风光

风光可以包括的内容很多,不过人们通常指的是山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是从高原雪山奔流而下,所以在长江流域有的是山和水。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数不胜数,我们无法在有限的篇幅内详加叙述,下面只能大略按照上中下游的顺序及有关类别,对一些重要的景观作些概貌性的介绍。
在长江源头,人们可以看到超乎寻常想象、奇绝无比的冰雪世界。长江正流沱沱河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腹部,这里有一片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近20公里的雪山群,共有20余座海拔高度均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此即各拉丹冬雪山群。雪山群的冰雪覆盖面积约670平方公里,发育着几十条现代冰川,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冰雪融入沱沱河,这些不起眼的水源最终汇聚成滚滚巨流,一往无前地奔向大海。在这冰雪世界中,有着冰塔林、冰河、冰面湖、冰溶洞、冰川飞瀑等奇异景观。每一种冰雪景观,若非亲临其境,均难以在日常经验中勾画出其惊人的形貌。例如在冰塔林中,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冰塔,低者数米,高者可达数十米,从形状上看,有冰笋、冰柱、冰桥、冰粒、冰牙、冰蘑菇等等,置身其间,令人心魄摇动、恍如仙镜。这一片以往只有科学考察队员和探险者涉足的神奇领地,近来也吸引着一些向往神奇、追求刺激的旅游者来此观光。(图69)(图70)

图69源头冰河
图70长江正源沱沱河

除了冰塔林外,长江上游乃至中游、下游还有许多石林景观,吸引着众多游人。石林中最有名的当属云南昆明附近的路南石林,在这片占地近3万公顷的地区,由于自然界长期的侵蚀风化,石灰岩长成石柱石芽状,一眼望去,如石质的森林。石林中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似剑,有的如刀,有的象兽,有的类人,如在小石林的一汪清潭边耸立的一座石峰,便酷似一位面容秀丽、身材姣好的撒尼(云南彝族的支系)少女,当地人称之为阿诗玛,至今人们还传诵着关于阿诗玛凄婉动人的故事。同样是在云南,还有土林奇观。位于元谋县一干涸河床西岸的土林,外观近似石林,这些由沙、沙质粘土和砾石胶结而成的土壤物,经流水长期冲刷侵蚀形成沟壑纵横、如峰似柱的土林,与石林相较,看上去别有一番景致。在四川西昌附近,也有一片由黄色沙砾岩土构成的土林,其间群落交错,土柱林立,与云南土林有异曲同工之妙。(图71)(图72)

图71冰桥
图72冰磨菇

万里长江穿山越岭、逶迤东行,用自己的身体冲出许多高山夹峙、危岩壁立的峡谷。在云南省丽江附近的金沙江,忽然急转北流,两岸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共同形成了长江第一大峡谷。峡谷长约16公里,谷深达3000多米,水流落差200米,是长江上最为险峻的峡谷,也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这里江面最窄处仅约30米,当地人相传老虎曾一跃而过,故名虎跳峡。虎跳峡两岸多高山瀑布,水流湍急,景色极为壮观,例如核桃园大瀑布从雪山之巅飞泻直下,流长达千余米,实为天下奇观。峡谷右岸的玉龙雪山也是天下闻名的景观,此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垂直分布,植物群落丰富多样,有“植物宝库”之称。丽江城北还有湖水清澈碧透的黑龙潭景区,玉龙雪峰倒影其中,山水相映,风景迷人。(图73)

图73玉龙雪山

说起峡谷,就不能不提到长江上最长最壮丽的三峡。在中国的旅游界有多种介绍国内著名景区的说法,但无论推介几大风景点,大约都少不了三峡。三峡是长江穿行在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的巫山山脉所形成的大峡谷,其间因山势可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两岸群峰壁立,江面狭窄幽深,加之水流湍急,令人惊心动魄。在三个峡中,瞿塘峡的长度最短,峡谷子直,江面狭窄,最为雄险;巫峡则河道曲折幽深,以秀丽神奇见长,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在这段峡谷中;西陵峡距离最长,其间滩多流急,历史上曾是令船夫望而生畏的江段。从古至今,三峡就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在三峡附近,还有所谓的“小三峡”乃至“小小三峡”,如巫山县长江支流大宁河上有小三峡,分别为滴翠峡、巴雾峡和龙门峡,其雄奇不亚长江三峡,而清幽则有过之。在大宁河小三峡上游,更有小小三峡。又如湖北长阳县境内的清江河段。也有由伴峡、巴山峡、平洛峡组成的清江三峡。这些小三峡也因大三峡之名而为游客的群集之地。(图74)(图75)(图76)(图77)

图74神女峰
图75瞿塘峡
图76巫峡
图77西陵峡

大三峡是老旅游热点,小三峡是新的旅游热点,在整个长江流域,类似小三峡这样的新旅游热点数不胜数。例如在瞿塘峡附近的奉节县,有世界上罕见的地缝天坑,乃不可多得的地理奇观。所谓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做漏斗,为溶洞塌陷或地表水流入地下溶蚀而成。这一带有大大小小的天坑近千个,小的直径不足1米,大的可达数百米。天坑深不可测,坑内怪石林立,神奇壮观。与天坑同一地域还有一条地缝,是位于两条山脊间谷地中的裂缝,长达十余公里。地缝天坑的奇观已经引起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不断有人前往考察、探险和旅游观光。(图78)

图78大宁河

长江的自然风光中颇可一说的还有湖景。长江流域是我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人喜欢说“五湖四海”,其中的“五湖”,指是我国五大淡水湖,即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按面积来说,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侧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的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是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它是淡水水资源的宝库,对江河洪水有着重要的调节,又是农田灌溉、实现水利化的基础条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湖泊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湖光山色,是旅游、度假、观光的好去处。
对于湖景的优美壮阔,我们不妨举出洞庭湖为例。今天的洞庭湖由于长期淤积,已经分割为一些湖群,但在以前,“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一望无边。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即有“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后人则不断有吟诵洞庭湖风光的诗文,如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又如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当然,人们最熟悉的还是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的清词丽句,是很多中国人都可朗朗背诵的。在范仲淹眼中,洞庭湖是湖湘之地有代表性的景观。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不同的季节里,洞庭湖呈现出各异的神采。当然,最动人时还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及!”范仲淹这里写的是洞庭湖景,其实,将这些词句放到鄱阳湖、太湖上同样切当。人们读着这些优美的词句,想象着壮丽的湖景,能不产生到那里一游的冲动么?
长江流域的湖泊,除了中下游地区的这些大湖外,还有许多高原湖泊。高原的湖泊,大多是因为底层断裂塌陷,再加上石灰岩受溶蚀而形成的,例如人们所熟知的云南昆明附近的滇池就是如此。不过,我们在这里却要介绍另外两个湖泊,其中之一就是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交界的泸沽湖。泸沽湖的水面约50平方公里,海拔接近2700米,平均水深40米。湖周围有群山环抱,湖岸曲折迂回,湖心有小岛可供登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湖山相对,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泸沽湖畔居住着摩梭人(纳西族的支系),他们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生活以及走婚式婚姻习俗,更令泸沽湖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图79)

图79泸沽湖

与泸沽湖近似,在四川省南坪县境内的藏族居住区也有一片以湖景闻名的风景区,其间大小湖泊有100多个(当地人称之为海子)。因这里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的大支沟,沟内又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被称之为九寨沟。九寨沟周围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雪山,沟内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和珍稀的动物,最令人叫绝的是上述一百多个湖泊从海拔1800米的沟口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沟顶呈阶梯般分布。由于河谷是阶梯状的,所以湖与湖之间形成了许多瀑布。湖泊、瀑布、雪山、森林是九寨沟的四大景观,而这里的湖泊虽不大,水也不深,但均清澈见底,透出翡翠般的光芒。因此,这里的湖是彩色的湖,难怪九寨沟自古便有“翠海”的别称。正是这天下无
双、美妙绝伦的湖与水,为九寨沟赢得了“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最后,我们还不能不说一下长江流域的山景。其实,前面提到的各色景观,几乎都离不开山景,因为山和水是难解难分的。长江流域的名山实在是太多了,就是把这些名山的名称排列一遍,也要花费不少的篇幅。且让我们在这里以上中下游各段中的几处名山的风景点为例,大致勾勒一下其迷人的状貌。
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主峰海拔7500余米,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有大片冰川,具有高山冰雪和热矿泉等旅游资源。这里距成都不远,所开发出的海螺沟冰川公园是普通游人最容易到达的冰川景观。海螺沟冰川是贡嘎山数十条冰川中海拔最低、体积最大、景色最壮丽的一条,其主要特色是现代冰川与远古冰川重叠相映,冰雪奇观与原始森林共生共存,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和温泉瀑布等。当然这些景观中最令人叫绝的还是我国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具有年轮意义的冰川弧拱、移动的冰川城门洞。贡嘎山晶莹的冰雪世界、茂密的原始森林、多样的生物物种、奇特的地形地貌吸引着许多前往游览的人们。(图80)

图80贡嘎山

与贡嘎山同在四川省的峨眉山海拔高度虽不及前者的一半,名气却早就远播海内。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蜀国多仙山,峨嵋貌难匹。”对于峨眉山的得名,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引《益州记》曰:“秋日清澄,望见两山对峙,如峨眉焉。”后人更进一步发挥,将峨眉山比作美人“细而长、美而艳”的眉毛,由此峨眉山又获得了“天下秀”的美称。峨眉山峰峦重叠、林木葱茏、流泉飞瀑、烟云缭绕,加上百余处佛寺禅院,使人恍人西方乐土。在峨嵋金顶的云海、宝光、佛灯、日出四大自然奇观,更印证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名的九十九道拐和仙峰寺附近,山道上常可看见猴群向游人索要食物收取“买路钱”,这些调皮的猴子,让峨眉山的旅程增添了许多意外的乐趣。
在长江中游的湖南省西部,有近年来蜚声中外的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张家界的发现历史不长,1980年,被誉为“湘西风景明珠”的张家界为外人所知,此后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紧接着张家界附近的索溪峪、天子山也相继被开发出来,他们和张家界一起合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当地的方言中,“界”是对山的称呼,因张家界出名较早,一般旅游者常常用张家界来称呼整个武陵源风景区。以张家界为代表的武陵源风景区,有着奇伟峻峭的砂岩峰林、人迹罕至的深谷幽境、神秘莫测的岩溶洞穴、清澈宁静的溪涧流泉、浓郁茂密的原始森林。这些美丽动人的风景,使武陵源风景区赢得了“世上绝景”、“天下奇观”、“立体的山水画”、“第一奇山”等美名。这一带还是庞大的天然动物园,拥有大量的珍禽异兽。我们前面介绍峨眉山时提到了那里的猴子,这里可以特别说到的是大鲵,因叫声如小儿啼哭而外形似鱼,俗称娃娃鱼,是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图81)

图81张家界

我们再来看看位于长江中游和下游交界处的庐山。庐山别名匡庐,是长江和鄱阳湖边的一座孤山,最高峰海拔1474米,毛泽东曾有诗云:“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素以险峰、峭壁、清泉、飞瀑、云海著称,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所在地区的夏季漫长炎热,可庐山上却有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因此长期以来又是有名的避暑名山。关于庐山的著名景点,丰子恺先生在他的庐山游记中写道:(图82)

图82庐山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们十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径、天桥、仙人洞、含鄱口、黄龙潭、乌龙潭等处而已。夏禹治水的时候曾经登大汉阳峰,周朝的匡俗曾经在这里隐居,晋朝的慧远法师曾经在东林寺门口种松树,王羲之曾经在归宗寺洗墨,陶渊明曾经在温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李白曾经在五老峰下读书,白居易曾经在花径咏桃花,朱熹曾经在白鹿洞讲学,王阳明曾经在舍身岩散步,朱元璋和陈友谅曾经在天桥作战……古迹不可胜计。(52)(图83)

图83含鄱口



(52)丰子恺:《庐山面目》,载《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庐山的景点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二者常常纠缠在一起密不可分。实际上,长江流域的大多数景点都是如此,我们很难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对其做绝对的划分。
介绍长江山景,在下游地区最不能忽略的是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武陵源风景区一样,黄山也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民间,相传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得道,黄山的“黄”字,便是从这个典故而来。黄山有三座主峰,依其高度排列分别为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故黄山又名“三天子都”,意即大帝居住的仙都。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其风景中的“四绝”,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迎客松就在黄山玉屏楼。对于黄山的风景,各种书籍报刊上的介绍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很早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以此来形容黄山风景冠绝天下的独特地位。在黄山的后山有一座始信峰,其上有一副对联:“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绝妙,到此方知。”联语正说出了游人上黄山的真实体会。传说始信峰是因徐霞客有“始信黄山天下奇”的赞语而得名。徐霞客是见过无数名山胜景的大旅行家,他的赞语当是黄山风光最为权威的评价。(图84)

图84黄山

5.3.2

人文景致

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致同样也是异彩纷呈。在介绍人文景致之前,有一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这就是我们在谈论自然风光时已经提到过的,旅游大观中的自然与人文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因为在人类已经活动了数以百万年的长江流域,除江源地区外,很难找到完全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自然风光,也很难找到完全脱离自然的人文景致。就拿峨眉山、庐山等山景来说吧,你说它们到底是自然还是人文?我们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其实,正是自然的丰姿加上人文的韵味,才使得长江流域的众多旅游景点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在有限的篇幅内,要想对长江流域的人文景致做面面俱到的介绍是不可能的,我们依然只能像介绍自然风光那样,择要做一些浏览。有人将长江流域的人文景观分为五大类,即历史文化遗迹、著名建筑工程和石刻艺术、古代名人遗迹、革命纪念地、风土民俗及城市风情。(53)

(53)石铭鼎、栾临滨等编著:《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71—277页。

不过,一来有些内容(如风土民俗和城市风情)已经另有专节介绍,二来上述分类尚有某些重复,所以,我们还是大致采用从上游顺江而下的方式,做一番难免挂一漏万的巡游。
先让我们从老祖宗说起。在云南省元谋县有元谋猿人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如今,元谋人的大名已远播世界,我国西南地区也因此被学术界作为人类起源地之一来考虑。元谋人遗址中还发现了碳屑,专家由此推论元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用火者。长江流域的古人类遗址尚多,如四川的巫山猿人遗址、湖北的郧县猿人遗址,云南的丽江人遗址、四川的资阳人遗址、湖北的长阳人遗址等。
云南的人文景观甚多,其境内居住的众多民族造成文化面貌的多姿多彩,昆明城郊的民族村及相邻的民族博物馆均值得一游。1999年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世界博览会,该会会址昆明世博园集中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园林艺术以及世界上近70个国家的园林艺术,这一将长期保留下来园林胜景更是旅游者不可漏掉的景点。在昆明,值得一说的还有滇池边的大观楼和西山龙门。大观楼首建于清康熙年间,现为三层飞檐,黄瓦覆顶,雄伟壮观,而使大观楼声名远扬的是那副悬挂于楼门柱上的180字长联,这副对联由于文采飞扬、气势不凡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西山龙门则为一石刻工程,有石室、石洞、石道、石坊等,位于7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于此俯瞰滇池,正可体会到大观楼长联中“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意境。
离开昆明,再到四川省的省会成都看看。成都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还有“锦官城”、“蓉城”的别名。成都城中文物古迹甚多,最有名的当数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武侯祠在城南,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蜀相》诗,开头即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如今的武侯祠,依然是翠柏环抱,内有高大的殿宇、幽静的园林,蜀汉人物的塑像和历代名人的题刻令人流连。祠内还有刘备墓,史称“惠陵”。杜甫草堂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是杜甫安史之乱时避难成都曾居住过的地方。杜甫居住此地时不过是几间茅屋,他在此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至今仍脍炙人口。北宋时人们在此建杜公祠以为纪念,现在这里已是一处有着小桥流水、柴门花径的中国式园林。
从成都顺岷江而下,可到岷江与大渡河、青衣江的汇合处乐山市。乐山古称嘉州,在这里岷江岸边、凌云山下,有一座唐代为镇水患而开凿的巨型大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乐山大佛。大佛高70余米,头与山齐,故谚曰:“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乐山大佛以其庞大的体量,雄居世界大佛的榜首。由乐山下行经宜宾入长江再到重庆,我们又可以看到石刻的佛像和其他造像,不过这些石刻像与乐山大佛比起来就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这里的石刻像同样是艺术瑰宝,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大足素有“石刻之乡”的美名,目前保存有唐宋间大大小小的石刻造像5万多尊,石窟群40多处,其中石刻最集中、造像最精美的主要在宝鼎山和北山。在我国,大足与敦煌、龙门、云冈齐名,因后三者均在北方,故南方石刻群就以大足独领风骚了。
看罢大足,从重庆沿江东去,就可踏上激动人心的长江三峡之旅。在未入三峡以前,人们首先可以碰到的就是丰都鬼城。丰都在长江北岸,县城东北有一座小山叫平都山,又称名山。相传丰都为“鬼国”,平都山为“鬼山”。在平都山上,有大雄宝殿、灵霄殿、望乡台、二仙楼、奈何桥、报恩殿等建筑,造有阴曹地府及数千尊鬼使神差、有形象化的十八层地狱和各种酷刑。这些建筑、雕塑等和众多关于鬼神的民间传说一起,构筑了浓郁的鬼文化氛围。如今,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丰都突出鬼城文化的特色,已经举办了多次旅游节。(图85)

图85丰都鬼城城门

离丰都不远的忠县城东,有一座玉印山孤峰突起,傲立江滨,相传是女娲补天后从昆仑山择巨石刀砍斧劈作为“天印”投落于此的。紧贴着陡峭的山崖建有层层而上的石宝寨。寨高56米,共12层,由寨门、寨身层楼和寨顶古寺组成,重檐高耸,巍峨壮观,登寨顶可一览江山秀色。临江层层高阁中除可眺望山水胜景外,阁内还有历代名人画像及碑刻等可供观赏。(图86)

图86石宝寨

石宝寨以下的景点还有云阳的张飞庙值得一看。张飞庙又称张桓侯庙,在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是为纪念张飞而建。庙前临大江,背靠青山,楼阁参差,气势非凡。庙中主要建筑有结义楼、大殿、望云轩、助风阁等,殿内有张飞塑像及三国故事泥像。据说张飞的书法水平甚高,因此庙中保留了多件石刻与木板的书画珍品。张飞庙东侧有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杜鹃亭,盖因当年杜甫出川途中,病发曾在云阳居留9个月,写下了包括《杜鹃》诗在内的多首诗作。
在即将进入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上倚绝壁,下临断岩”处就是闻名遐迩的白帝城。这里扼三峡西口,历来为川东咽喉。关于白帝城有个传说,西汉末年公孙述于此建都,因见城中有一眼水井常有白气升腾,形如白龙飞升,便自称为白帝,同时将都城改名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伐吴,兵败彝陵,退守于此,病重,召诸葛亮来此托付后事,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刘备托孤”。后人在此建明良殿、武侯伺等纪念此事,有刘备君臣塑像及历代文人诗文碑刻。
进入长江三峡后,便是目不暇接的优美自然风光,但峡中也有不少人文景观,其中最可一说的就是湖北秭归的屈原祠和相邻处的昭君故里。屈原是秭归乐里坪人,其故里现存“屈原故里”牌坊等物,屈原祠则在县城东部,由山门、屈原铜像、碑廊、纪念馆、衣冠冢等组成。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秭归县城已搬往新址,屈原祠也随之搬迁。秭归临近的兴山县是王昭君的出生地,这里有一条四季清澈透底的溪流,传说昭君出塞前曾在溪中洗脸,珍珠落入水中使溪流含有香气,故称香溪。目前昭君故里建有昭君宅、昭君台、昭君井等,宅前有石刻昭君像,附近山峦上还有一些与昭君有关的景点。(图87)

图87屈原故里

如果运气好的话,人们在三峡及其附近地区还能看到古代的悬棺和古栈道。悬棺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将其棺木放置在离地面十几米乃至数十米的悬崖上,或用木桩架住,或利用天然洞穴。瞿塘峡中的风箱峡,传说悬崖峭壁缝隙间的木匣是鲁班的风箱,经考证实为巴人悬棺。栈道是古人在绝壁上凿洞架木铺设的通道,在山高谷深的地区例如四川曾为人们提供过重要的交通便利。近年开发的小三峡大宁河旅游区中,便有多处古栈道及悬棺遗迹,被称作宁河双绝。放舟大宁河上,举头仰望悬崖上难以尽数的悬棺和蜿蜓几百里的栈道遗迹,游人在惊叹迷惑之余,不免生发出思古之遐想。(图88)

图88三峡栈道与悬棺(风箱峡)

走到三峡的末端,映人眼帘的是当代中国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钢筋水泥构筑的宏伟景观。西陵峡口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所在地,这座长江干流第一坝自1970年动工,至1989年全部竣工通航发电。大坝全长约2600米,拦腰截断了奔腾的长江。整个枢纽工程由发电厂、船闸、泄洪闸、冲沙闸等部分组成,是我国已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船闸可通万吨级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之一。从葛洲坝回头往上游大约40公里的三斗坪,正在动工兴建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的长江三峡工程。如今,葛洲坝早已是游三峡必不可少的观赏点,三峡工地也已经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相信当三峡工程建成后,巍峨的大坝和“高峡出乎湖”的壮丽风光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图89)

图89三峡工程施工

游完三峡到湖北宜昌,长江就进入了中游段。在中游的人文景致中,我们想说说武汉及江南三大名楼。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有一些历史渊源甚久的旅游点,如位于汉阳的古琴台,纪念的是先秦时期的钟子期和俞伯牙,他们两人结交的故事,造就出汉语里“知音”这个令人向往的词汇。武汉近代以来的纪念性景观尤多,譬如因辛亥首义发生在武汉,便留下了起义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俗称红楼)、阅马场等纪念地。而1926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汉,一时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多聚集武汉,又留下了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等纪念地。不过,武汉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恐怕还是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西端的黄鹄矶头,是三楚之地不可多得的胜迹。登楼远眺,视接千里,凭栏俯首,景呈万端,堪称海内形势绝佳处。自古以来,黄鹤楼就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此后多次毁建,今楼为1985年重建。今楼以清楼为原型,共五层,大大高出只有三层的清楼,黄瓦红柱,下隆上锐,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楼的四周,沿蛇山分布,修造了一系列风格协调的建筑,再现了历代与黄鹤楼有关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传说,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黄鹤楼公园。黄鹤楼的声名远扬与神仙黄鹤的传说关系极大,也颇得益于历代文人骚客的诗文,譬如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就对黄鹤楼之名的传诵功莫大焉。(图90)

图90武汉黄鹤楼

说到黄鹤楼,就不能不说到岳阳楼和滕王阁。同样,在后两座名楼的历史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宣传上提供了极强的推动力。岳阳搂在岳阳市西门洞庭湖畔,为三层三檐木结构,目前的楼是清楼,在1980年代曾作过大修,主楼旁还有三醉亭等附属建筑。岳阳楼的景观是和洞庭湖联系在一起的,它“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其风景正如前人所说,是“一分山色九分湖”。历代许多著名文人到过岳阳楼,并留下了大量美妙的诗文。滕王阁在南昌城北赣江之滨,一楼高耸,背城面江。滕王阁始建于唐代,目前的新楼是仿宋式建筑,共六层,在蓝天绿水的映衬下,显得高贵飘逸。登楼眺望,景色极佳,而稍有中国文化常识的人此时心中所想到的,恐怕会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吧。
限于篇幅,长江流域的许多人文景致只好忍痛割舍,这样,说罢三大名楼,就让我们跳到江南园林。中国的园林艺术,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一辈子研究中国园林文化的陈从周先生是这样谈中国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江南园林占地不广,而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54)

(54)以上引文分别见陈从周:《中国园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第41、60、252页。

江南园林多集中在长江下游的城市中,如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熟、南京、上海等地,当然,园林数量最多、保存最好、景色最美的还要算是江苏的苏州。
有句老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唐宋以来,苏州便一直是中国的繁华富庶之地,文化极为发达。从自然条件上考虑,苏州水道纵横,湖泊密布,加之气候适宜,是修建园林的好地方。苏州园林极多,素有“园林城市”的美称,至今仍存宋元以来大小园林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留园、西园、可园、怡园、环秀山庄等,我们在这里只能以苏州园林中的典范拙政园为例做一番叙述了。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始建于明代,其园名“拙政”二字取自晋人潘岳《闲居赋》的“是亦拙者之为政也”。该园的设计布局以水为中心,水面约占全圆面积的五分之三,主要建筑多临水而筑,有远香堂、绣绮亭、倚玉轩、小沧浪、兰雪堂、天泉亭、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诸景,可分成中、西、东三部分,以中部为全园精华。漫游园中,会发现设计者于叠石构屋、凿水穿泉、栽花植木乃至一诗一画、一联一匾的安排均处心积虑,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令人再三玩味,浮想联翩。(图91)(图92)

图91苏州西园湖心亭
图92苏州园林

作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也有不少值得一游的江南园林,还有古城墙、鼓楼、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明孝陵、明故宫遗址、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等人文景观。在历史上,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曾是各行各业集中、民风民俗浓郁的热闹场所。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庙门正对秦淮河,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等建筑。过石桥的秦淮河南岸即乌衣巷,周遭秦淮河边有许多典型的江南建筑,秦淮河上有画舫可供游人乘坐,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描述秦淮河迷人夜景的。南京城东的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依山修筑,层层而上,视野开阔,气势不凡。中山陵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陵前广场矗有孙中山铜像,墓室正中安置着孙中山灵柩及大理石卧像。在满山苍松翠柏的环抱下,中山陵显得肃穆庄严。(图93)(图94)

图93紫金山天文台
图94中山陵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上面的描述实在是有太多的遗漏。譬如说陵墓吧.长江流域仅近代以来的除中山陵外就还有谭嗣同墓、秋瑾墓、蔡锷墓、黄兴墓、廖仲恺何香凝墓、鲁迅墓、聂耳墓、陶行知墓、宋庆龄墓等,有辛亥革命、北伐、历次革命运动、革命战争的烈士陵园等。同样与人物有关的还有故居,近现代各界名人几乎都在长江流域留有故居,只说中国共产党内的,就有毛泽东旧居、刘少奇故居、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邓小平故居、刘伯承故居、彭德怀故居等等。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介绍基本上只是沿长江干流进行的,广大的支流部分只有极少数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另有专著记述,此处从略。另外人文景致中宗教景点是一大块,因本书中有专论宗教的部分,在此也就不予提及了。
最后,让我们看看长江流域的终点上海。上海本身就是文化的杰构,这座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只不过是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上海有多处人文景观,但多年来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人潮如流、百业繁盛的南京路和淮海路,各国建筑风格荟萃的外滩等。而随着1990年批准开发浦东新区后,一个新的现代化的上海在黄浦江对岸迅速崛起。如今,黄浦江上已建起多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桥梁和过江隧道、过江地铁等,数不胜数的高楼大厦在浦东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现代化商业购物设施已相当于南京路商业面积的两倍,这些都成了上海人文新景观。位于陆家嘴的上海广播电视塔高耸黄浦江畔,为亚洲第一高塔,其设计新
颖,造型美观,气势雄伟,每天吸引着大批游客登塔远眺。这座壮观的广播电视塔被人们称作“东方明珠”,而上海也正因其经济腾飞被世界视为一颗光彩夺目的东方明珠。

5.3.3

通部大邑

从文明的起源看,世界上多数人类聚落都是在江河附近发展起来的。由于取水的方便,更由于交通的发达,江河之滨的人类聚落越来越大,一些通都大邑从中脱颖而出。中国的情况自然也是如此,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是最初文明的发祥地,随着历史的演进,沿江沿河形成许多具有相当辐射力的城市,它们在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奔腾东去的长江,对分布其上如灿烂群星般的城镇做大致的浏览。
在长江上游的干流上,由于自然条件的险恶,不宜通航,长期以来很少较大的人类聚落。20世纪中期,在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江的汇合点,因为大量矿产资源的发现,迅速崛起了一座新兴城市,这就是一度被称作渡口的攀枝花市。攀枝花是我国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富集之地,目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近百万人口,除矿产资源外,这里的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位于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已接近完成。在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建成后,攀枝花也成了四川通往云南、广西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交通要冲。
由攀枝花往下可达另一处两江汇合点上的城市宜宾。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为西来的金沙江和西北来的岷江夹峙的半岛,两江在此汇合后东流,才正式称为长江,使这座城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秦时即置县,南北朝时叫做戎州、义宾,北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为宜宾。向为水上“蜀道”必经之地,李白、杜甫、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都曾游历此地,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这里有黄庭坚凿流杯池的天柱山、一碧如洗的翠屏山、宫观巍峨的真武山、三足鼎立的白塔、黑塔、旧州塔和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烈士纪念馆等可资流连。驰名中外的“五粮液酒”是宜宾的传统名产。
我们知道,四川境内有多条长江支流,在许多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都形成了重要的城镇,除上述攀枝花和宜宾外,沱江与长江交汇处有泸州、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有涪陵。当然,这些重要城镇中最著名的还是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的重庆。重庆很早以前就成为长江上游和嘉陵江流域的物质集散地,并且通过水上运输与长江下游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这里江河运输发达,经济活跃,商业兴旺。重庆城依山而建,密密麻麻的房屋从江边往上,层层叠叠,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入夜,山城万家灯火,闪闪烁烁,远处与天空的繁星相接,仿佛置身银河之中。在重庆西北部的缙云山山势险峻、诸峰连绵、景色秀丽,山的北麓是著名的北温泉风景区,有常年自流的温泉,还有建于明清时期的殿宇。与北温泉相对应,重庆市长江南岸的花溪畔还有一处南温泉,同样是秀美幽静之地。除自然风光外,重庆还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尤其是近现代革命斗争旧址,如曾作为八路军办事处的红岩村、国民党政府囚禁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白公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行政中心。如今,重庆作为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发挥着其他城市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图95)

图95重庆

由重庆下行,可达著名的长江三峡,在三峡的起点有历来被称为川东重镇的万州市。万州因古人认为“大江至此,万川毕汇”而得名,在三国时就已置县,唐初置为浦州,太宗时改称万州。明代降为万县,是名沿袭至当代,现改名万州市。万州是川东、鄂西、陕南、黔东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的十大良港之一。万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长江三峡的一段和大宁河小三峡等。
穿过山水奇绝、风光秀美的三峡,在其终点便是“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所在地宜昌市。宜昌市“上接巴蜀,下引荆襄”,为“三峡门户”,同时也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这里在汉代即已置县,称夷陵,三国时蜀吴两方曾在此进行了著名的夷陵之战。清顺治五年避“夷”字改为“彝陵”,雍正十三年撤州置府,府名宜昌,自此宜昌之名沿用至今。由于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葛洲坝的建成,宜昌发展迅速。如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为宜昌崛起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宜昌下行,长江河道渐宽,在流经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谷后,便进入广阔的平原地区。这里是古荆州地界,因此这一段长江又称荆江。荆江弯道极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结束后不远,就是华中重镇武汉。武汉位于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的交汇处,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分割为汉口、武昌、汉阳三部分,因此这里也被称作武汉三镇。20世纪50年代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建成及此以后长江二桥、三桥和多座汉水桥的建设,已将武汉三镇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武汉的交通地位极为重要,素有“九省通衢”的美名。毛泽东曾在《菩萨蛮·黄鹤楼》中写道:“沉沉一线穿南北,茫茫九派流中国。”所谓“沉沉一线”,即今之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而“茫茫九派”,则指横穿东西的万里长江。中国两条最重要的水陆交通线相交于此,使得武汉成了沟通南北、承启东西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中游最大的商贸中心。武汉经多年建设,已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科学和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即发生于此。在武汉城区,著名的风景名胜有黄鹤楼、古琴台、归元寺、晴川阁、东湖等,还有许多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纪念地。
长江流出湖北境入江西即为九江市。九江北临长江,南靠庐山,东边是浩浩荡荡的鄱阳湖。晋以后,此处为江州,明清为九江,历史上曾为“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是赣北物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中心,也是江西省通江达海的门户。目前,新贯通的南北向的京九铁路经过九江,加上东西向的长江航运,使得九江奠定了交通枢纽的地位。九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市内有烟水亭、甘棠湖、能仁寺等名胜,市郊则有旅游线可达著名的庐山风景区及石钟山等地。(图96)

图96九江

长江干流的江西段不算太长,进入安徽省境内后,干流上的较大都市有安庆、芜湖等。安庆在长江北岸,南宋时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后升为安庆府,清代至1912年改为安徽省治,1937年前曾是安徽省会。历史上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的物资集散地,现在已发展成为新型的港口城市,是长江上十大港口之一。安庆市内有迎江寺、振风塔等名胜,而经此又可到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旅游风景区。安庆下游的青弋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芜湖,这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汉代因此处地卑蓄水而生芜藻,故名芜湖。芜湖曾为“四大米市”之一,传统上盛产鱼、蟹,工艺品中的“三画”(铁画、堆漆画、通草画)和生活用品的“三刀”(菜刀、剪刀、剃刀)久负盛名。芜湖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有“江山入画”的美誉。(图97)

图97安庆

由芜湖出发,经安徽与江苏交界的马鞍山市,即可达江苏省省会南京。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被诸葛亮赞叹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南京自然山水之胜、景色之美、文化之发达、城市之繁华早就为人所称道。在先秦时期,吴王夫差便在此建城,楚国灭越后楚怀王在清凉山设立金陵邑,这就是南京古名金陵的由来。三国时的东吴,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相继在建业(今南京)建都,此即南京的六朝时期。此后,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亦曾建都南京,1945—1949年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这里水陆交通便利,京沪铁路经过此处,建有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外的著名景点有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原址、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夫子庙、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等,革命纪念地有雨花台、梅园新村等。
南京的下游有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扬州和镇江。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隋代已十分著名,是大运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扬州城内名胜古迹众多,有闻名遐迩的瘦西湖及个园、何园等园林。镇江在长江南岸,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京沪铁路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镇江城市风景优美,有“城市山林”之誉,其名胜古迹有位于长江边的焦山、金山、北固山和一些著名寺庙。(图98)

图98镇江金山寺


离开扬州和镇江,经过江苏省东南部的新兴明星城市张家港和港口工业城市南通,就进入了长江终端的上海市。上海市地处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和中国大陆东部海岸中段,黄浦江蜿蜒贯穿市区,将全市分为浦西(老市区)和浦东(新区)两部分。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成为陆地,此后渐有人类聚落出现。南宋时设立上海镇,元代置上海县,到明代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人口骤增,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上海市有人口1300余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800万人,是我国第一大都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近代工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钢铁、机械、航空、造船、汽车、化工、仪表、电子、计算机、纺织、食品、医药、印刷等工业都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拥有的科教机构及科教人员均占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又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金融商业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其内外贸易额和社会商品零售额为全国首位。上海的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豫园(旧称城隍庙)为江南著名的古园林,黄浦江边的外滩是全国最富特色的外来建筑街景,这里还有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等一系列近代历史纪念地,新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浦东新区则向世人展示了上海日新月异的迷人风姿。(图99)

图99上海

从攀枝花到上海,上面所叙述的仅仅只是长江干流上的城市,我们若将视野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可以大书特书的城市当然远远不只这些。光是省会城市就有云南的昆明、贵州的贵阳、四川的成都、湖南的长沙、江西的南昌、安徽的合肥、浙江的杭州(辖区的一部分在长江流域且经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相通)。加上长江干流上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流域内重要城市之多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国内的大江大河中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为数不多。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