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文化大系 >长江流域的洞穴文化——前言

长江流域的洞穴文化——前言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391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在大自然博大精深的怀抱中,洞穴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或藏于山崖峭壁,或匿于幽谷地底,或潜入河床之下,或逶迤于石峰当中。它以瑰丽多姿的形态,隐蔽幽深的方式,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深邃雄奇的地下洞穴世界。
        从古到今,洞穴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远古时期,洞穴便是人类祖先最早的栖身处所。那时候,原始人类已经懂得利用洞穴躲避风雨和野兽的袭击,开始了穴居生活。这从我国已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洞穴遗址、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穴遗址,以及湖北郧西县白龙洞、长阳县龙洞、广西柳江通天洞、贵州桐梓岩灰洞等诸多古人类居住过的洞穴挖掘出的遗骨和遗物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岁月流年,沧海桑田。尽管人类早已走出洞穴,走向文明,但对洞穴的依恋情结却始终如一。因为洞穴不仅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便利,有极高的经济实用价值,而且是研究地球构造和人类发展历史的可靠载体,蕴含着深厚的科学文化价值。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在继承前人科技考察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勘探仪器和测试手段,对洞穴的生成、类型、演化、资源等作了大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且硕果累累,洞穴学因之脱颖而出,作为地学的分支,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同时带动了人类对前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建筑美学等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促进了考古学、历史学、文学、绘画、雕塑等学科的繁荣。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洞穴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国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后,洞穴更成为人们探幽问险、益智健身的绝好去处。
        我国原本拥有丰富的洞穴资源。全国由南至北有约180万平方公里,即近1/5的面积为岩溶发育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湿热温润,雨量充沛,地下溶洞多达数十万个,其中大部分又散布在长江流域,并以其卓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透射出灼灼光华。
        本书是一本从人类文化历史沿革角度来阐释长江流域洞穴景观和文化的书。书中对长江流域洞穴的概定,是指沿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4 200公里内有旅游观赏价值或经济开发价值的洞穴。
        本书能帮助读者掌握长江流域洞穴概貌,了解长江流域洞穴文化,提高洞穴旅游兴趣,提升洞穴审美能力,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